APP下载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3胡叶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链设置思维

胡叶华

(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福建尤溪 365100)

随着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重视,大家都在改变、尝试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期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式教学在近年来则成为很多地理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在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当前教师特别喜欢的一种方法。而问题式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问题链”教学模式。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问题链”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设计成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1]教学中的“问题链”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2]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的热情,而一连串的问题链会让热情持续生长,让思维循序渐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锻炼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最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链”的教学模式是落实新时代新课标的一次课堂新实践。

二、“问题链”在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方法

(一)设计导入型问题链,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望

导入性问题链常常是新授课时教师为导入新课,或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知识点,为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而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如在七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节课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看似矛盾的三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未知欲:1.这里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但也是世界是最潮湿的地区,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2.这里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却在赤道附近能看到白雪皑皑的雪景,这是为什么呢?3.这里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但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个看似矛盾的问题链让学生产生深深的疑问,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了,为本节课接下去的教学营造起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在过渡知识点时,插入竞赛类的问题链,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并快速导入下一个知识点。如七上《大洲和大洋》,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几个过渡性问题,比一比,看谁答得快:1.中国在哪个大洲?2.美国在哪个洲?3.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在哪里?4.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5.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国家和常住居民的大洲是哪个?6.足球王国“巴西”在哪个大洲?7.人们口中所说的澳洲是指哪个大洲?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是哪个?9.呈S形的大洋是哪个?10.纬度最高的海洋是哪个?11.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哪个?在抢答完这些问题后,课堂已是“满堂春色”,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对七大洲和四大洋产生极大的兴趣。接下教师开展“看谁记得快”,让学生快速记忆大洲大洋的位置时,学生都非常活跃。类似这样的导入性问题链能很快地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效果很好。

(二)设计推进式问题链,促进目标循序实现

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正向或逆向的思维方式提出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或者通过事物认知和发展规律设计推进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如七上《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以下的问题链来开展教学:1.谁提出了大陆漂移说?2.大陆漂移说内容是什么?3.这个学说的灵感来源于什么?4.地图上是哪两个大洲的吻合带来的灵感?5.为了确证这个灵感的合理性,魏格纳找到了哪些证据?6.这些证据被科学界认可后,后人又提出了什么学说?7.板块学说可以解释哪些地理现象?

这个问题链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名人故事,问题链把知识串联在一起了,使学生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点。这比起教师的费力讲解更轻松高效,比起学生的单纯自学,教学目标和知识落实更加扎实。

(三)设计冲突型问题链,激发求异思维

冲突型问题链是指相似的一类问题,看起来问题基本雷同,但实际结果却出人意表,问题链中答案的反差与学生刚刚形成的新知识产生严重的冲突,使学生瞬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出探究的意愿。例如,在七上《居民与聚落》这节课中,讲到世界的人口分布规律时,学生通过读图认识到世界上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点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世界上的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就在学生以为这是一个普遍真理时,教师突然抛出两个问题:1.西西伯利亚和亚马孙平原均处于平原地区,为什么却人口稀少?2.青藏高原地和撒哈拉沙漠均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稀少?这两个问题和之前得到的结论截然相反,如“一石惊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应,经过短暂思考后,很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有些从不举手的同学也前所未有地举手要求发言。课堂又掀起了一阵小高潮。类似这样,看似相近的两个问题,结果却完全不同,引发学生的强烈地认知冲突,当学生通过探索最终弄清了问题所在后,这个知识的记忆在他大脑中应该是特别鲜活而生动的,将终生难忘。

(四)设计拓展性问题链,培养地理实践力

拓展性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如七下《巴西》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开发,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问题链:1.热带雨林有什么效益?2.能不能开发?3.如果你是国家的经济专家,你会跟总统提出怎样的开发雨林的建议?教师在此时可采用启发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五)设计迁移类问题链,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迁移类的问题链可以通过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和解决其他同类别的地理问题,可涉及日常生活、最新科技动态及其他学科领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迁移性。例如八上《河流》这节课,在学习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后,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链:1.长江和黄河的汛期和水量对比分析;2.长江和黑龙江的结冰期对比分析;3.长江和尤溪河(家乡的河流)的汛期对比分析;4.黄河和尤溪河的含沙量对比分析。在由这4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的横向对比,了解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同时通过长江、黄河、尤溪河三条河流的纵向对比,培育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让学生既了解了“身边的地理”,同时活学活用知识,学会知识迁移。

(六)借助思维导图设计网络型问题链,搭建地理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单元小结或者课堂总结时,为了使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来,并助力学生对本节课或者本单元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或者树形知识图的方法来设计一套网络型的问题链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如图1):

图1是七上《地图与地形》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一套“问题链”。1.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比例尺的表达式有哪三种?4.相同图幅下,比例尺和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方向的判定有哪三种情况?6.图例在哪里看?7.等高线地图如何判读?8.山体的五种部位是什么?9.山谷和山脊如何区别?10.地形类型主要是哪五种?通过这十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贯穿到一起,边提问边同时展示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认知和记忆,既生动活泼,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枯燥的单元复习。

三、“问题链”在课堂教学中的设置原则

(一)问题链的设置应首尾呼应

在新课导入时,问题链的设置应该是能统御整节课内容的问题,问题链抛出后,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即可,不需要学生马上回答,待教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在本课小结环节时重提之前的问题链,引导全体学生共同破解问题之谜。不仅检测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与导入时的内容形成首尾呼应,使得整节课有始有终,一“境”到底。

图1 七上《地图与地形》单元的思维导图

(二)问题链的设置应紧密结合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链应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要指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链”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高效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而不能信口开河。若随意设置无关紧要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无措,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紧扣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链。

(三)问题链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情感需求

问题链的设置要有趣味性、让学生“爱想”,也要有生活性,让学生思维有着力点,“能想”“会想”,而且能“想得对”,答对之后“更爱想”。问题也要有适当性,问题情境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教师要设置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设置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跳”起来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成功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想得对”,答对之后“更爱想”,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四)问题链的设置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弱势群体

“问题链”的设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要特别关注中等生和差生。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优生率先举手回答并答对,而优生在回答时经常是对思维过程直接带过,在中等生和差生还在“云里雾里”时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因为优生直接给出了正确答案,明知中等生和差生还不太明白,也不好对问题再做讲解,只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还处于对上一题的努力思考中,而此时教师就已经开始提问下一个问题了,导致这些学生有“挫败感”和“跟不上”的感觉。一节课下来,如果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对本节课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分层设置,并在课堂提问中优先照顾中差学生,如果发现其有回答愿望时,尽量先请他们来回答。如果出现表达吃力的情况,教师可予以提示,暗中助其一臂之力,使其答案能更加规范和完整。并及时地对他们积极思考的态度充分肯定,这将有助于学习热情的提高,对其他中等生和差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和感染作用。因此,课堂上只有将问题链这张大网撒向全体的学生,才能最大化地收获学生对地理课堂的热爱。

猜你喜欢

问题链设置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