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及启示

2021-05-19唐耕砚

医学与社会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时滞

唐耕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中国科技期刊应该正视自身与世界一流期刊的差距,博采外文权威科技期刊之长[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间,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快速布局网站内容,及时缩短出版时滞,加强传播渠道整合,对传递科技信息,推动科研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技期刊借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经验,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服务力与传播力。既有研究虽对国外权威医学期刊的办刊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与回顾,但多聚焦于日常运营,未纳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予以考察[2-4]。本研究采用邮件访谈和文献调研法,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举措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布局网站内容、投稿系统、传播渠道等方面的策略与经验,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

1.1 丰富网站内容

1.1.1 快速组建网站栏目,兼具专业性和科普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疫情发生后迅速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专栏,设立了论著、临床实践、通讯、透视、医学与社会、社论、资源、播客以及临床医学影像等9个子栏目。见表1。截至2020年4月26日,9个栏目累计发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相关的文章50多篇,视频3个,影像4张。在专业性栏目方面,“论著”栏目发表重大研究成果,“临床实践”发表用药指导,“通讯”发表短论文,“透视”发表医学从业者或研究者的评论,“医学与社会”发表该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或暴露出的医疗问题,“社论”“播客”发表编辑人员或权威学者关于新型冠病毒肺炎传播趋势、应对措施的观点。在科普性栏目方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特色栏目“临床医学影像”临时更改为发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相关的科普性内容。例如,该栏目发布了人体在无掩护措施的情况下咳嗽、打喷嚏的气流喷射图,警醒公众在咳嗽、打喷嚏时采取掩护或防护措施[5],“资源”栏目则每天更新感染者、病死率等数据,为公众了解疾病传播情况提供入口。

表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各栏目发文、图、视频情况

1.1.2 多媒体化呈现内容,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交叉使用文字、视频以及可视化等内容呈现形式,使晦涩的医学内容更具可读性。在“图片+视频”中,发布了采集鼻咽拭子样本的教学性文章,通过视频解说与图片演示,为一线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指导[6]。在“文字+视频”中,为精选论文提供了视频接口,动态展示人说话时喷出的液滴在密闭空间中的漂浮状态,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此外,还通过“文字+视频”的方式快速上线了总编辑埃里克·鲁宾(Eric Rubin)与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传染病系主任林赛·巴登(Lindsey Baden)的专业对话,及时为一线人员提供用药指导、治疗决策参考。在“可视化+视频”中,借助波士顿儿童医院健康图谱,将纯数据内容转化为交互性动态页面,以具像化的形式展示全球疫情传播动态。

1.1.3 社区化的内容互动,兼具即时性与交互性。激活用户的内容生产行为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杂志的社区“NEJM Resident 360”迅速设置“新型冠病毒肺炎病例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自由或保守氧疗方式”等话题,邀请专业学者、一线人员参与即时讨论,并供注册用户回溯。截至2020年4月26日,杂志官网数据显示,该社区讨论的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相关的话题已超过23个,平均阅读量超过10000次。另一方面,在“杂志观察”(Journal Watch)页面设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推送部分医学学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博客内容,博客内容多是对期刊已出版论文的评论。所有注册用户均可在页面下方即时回复提问,便于提升内容的交互性,促进科技信息的传播。截至2020年4月26日,该专题页面已发表了超过90篇评论。

1.2 缩短出版时滞

1.2.1 开辟特殊投稿渠道,快速审核研究人员论文。为确保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相关的论文能快速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开辟了特殊投稿渠道。①投稿渠道不用提交投稿前咨询,作者可直接把论文的相关资料上传至投稿系统。②允许作者向编辑部提出快速审查要求[7]。为了提升编辑部的运作效率,该刊拒绝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关稿件的快速审查要求。③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作者的快速审查要求,并在2-3周内给出审稿意见[8]。这种系统化、流程化的突发事件投审稿制度,使该刊在事件初期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等多篇重要论文[9-10]。

1.2.2 加快内部审稿节奏,迅速出版相关专业论文。在确保论文准确性的基础上,压缩同行评议环节的审稿时间。对于经编辑部初筛后,认为有重要科学贡献的论文,会定时通过邮件提醒、电话联系,邀请同行评议及时参与审稿。如所有审稿专家均未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回应,编辑部会立即重新邀请审稿专家。在本研究对该刊进行邮件访谈的过程中,编务汉森(Hansen Dewar)表示该刊吸取应对非典与埃博拉病毒时的经验,已将出版时滞缩至48小时内。遵循该内部审稿制度,该刊迅速接收了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并在48小时内出版了该论文。

1.3 整合传播渠道

1.3.1 社交媒体矩阵传播,实现差异化推送。在照片墙、推特、脸书、领英等4个社交媒体平台提高了账号更新频率,针对平台用户“短平快”的阅读习惯,以图文形式推广与事件相关的优秀论著、综述、 病例报告等。在微信平台上,及时编译与事件相关的优秀论著,做到与国外社交媒平台无时差同步,为中国读者及时传递专业内容。这种渠道的矩阵化,推送的差异化,使该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研究手动统计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上述社交平台的传播效果,统计时间为2020年4月21日-4月27日。结果显示,该杂志微信公众号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相关文章平均阅读量在2000左右,最高阅读量超过4000,与事件相关的图片在照片墙上获得了超过5000的平均点赞数,转推数维持在200以上。

1.3.2 操作平台联动传播,实现个性化推送。打通手机、平板等不同操作平台,对优秀论著、重要评论等采取所有操作平台同步、统一推送的策略,拓宽相关内容的传播覆盖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付费订阅用户,采取个性化的推送策略。例如,针对学生版的付费订阅用户,主要推送与事件相关的杂志观察、社论等解读性内容,帮助医学生在事件期间更有效率地学习相关知识。针对医师版的付费订阅用户,则主要推送临床实践、医学影像、重要论著等研究性、实践性内容,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应对事件。

1.3.3 邮件订阅渠道传播,实现精准化推送。除了利用新型传播渠道进行传播,还充分结合传统的邮件订阅渠道。在2020年2月20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的形式,利用邮件订阅渠道,向所有订阅用户免费推送了4篇精选文章。此后,又相继在2020年3月和4月的月初、月中和月末3个时间节点推送相关内容,每期精选2-6篇文章,快速传递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方式的传播范围虽不及社交媒体广泛,却可助杂志精准传播,提高传播效果。

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启示

2.1 积极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公众建立科学认知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McCombs,M.E)和唐纳德肖(Shaw,D.L)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议论议题的先后顺序[11]。科技期刊虽不如大众媒介传播广泛,但却凝聚了学术界的专业作者,所提供的文献信息经过了审稿专家的严格评审和学术编辑的层层把关,其权威性和专业性高于大众媒介,说服力较强,因而对公众的健康感知影响更大[12]。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新英格兰杂志》借全媒体设置健康议程,引导公众认识唾沫喷射的危害性,进而借助“认知-态度-行为”的路径刺激公众佩戴口罩。这于全球的疫情防控而言,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从社会责任论的角度来看,公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合乎理性地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必须先有好的教育机制,以及好的媒介从业者激励人们运用理性,“真理”才有可能出现。《新英格兰杂志》运用议程设置破解社会谣言,从医学专业角度理性劝导公众佩戴口罩,践行社会责任理论,彰显了科技期刊的建设性意义。

事实上,中国部分科技期刊也在事件发生期间进行了一定的议程设置。但由于反应不够迅速,未抢得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在建立共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一般而言,组织的结构具有系统功能。这些功能以组织的结构为依托,配置和形成了组织结构的特定的系统作用,使得组织按照结构系统运行。而组织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源于流程化的规则[13]。基于此,中国科技期刊一方面应奉行“专业主义”,及时出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及时回应社会问题,破解社会谣言,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应从受众分层参与的角度,针对不同受众的触媒偏好,融合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可视化等视觉形式,将研究成果、研究数据等重点信息更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受众快速提炼核心信息。这既可以缩短研究人员在特殊时期阅读文献的时长,也可避免普通公众对论文的误读。

2.2 缩短期刊出版时滞,加快科技信息流动传播

作者投稿的日期与论文最终发表日期间的时差是论文出版的时滞。出版时滞是判断期刊时效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量化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指标[14]。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拉斯韦尔“5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均会对传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将论文出版看作是信息流动传播的过程,那么出版时滞主要受到把关者(编辑人员、审稿专家)以及传播渠道(出版媒介)的影响、调节。如果某一刊物的出版时滞处于无控的无规则状态,该刊编辑部就应当主动地调节成有控的规则状态。调节的要素包括初稿收稿时域的类型、宽窄、斜率及其变化等。从知识的流动性来看,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快知识的流动和使用。知识的价值也在于流动。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相互利用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15]。在突发公共事件之中,知识的流动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科技期刊作为学术知识流动的“推手”,更应缩短出版时滞,为推动科研进展贡献力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跟踪论文外审专家的审稿情况,及时调整外审队伍,利用自建网站首发论文,正是为了缩短出版时滞,加快知识在全球的流动。在该事件中,中国部分科技期刊也采取了缩短出版时滞的措施,如开通绿色通道等,但是平均出版时滞仍然高于英文科技期刊[16]。基于此,中文科技期刊应借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经验,重点关注同行评议环节。这是因为部分同行评议专家可能会受制于环境、个人等因素而无法及时审稿,从而拉长出版时滞,削弱论文的社会效果。中国科技期刊可临时建立外审追踪机制,对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意见的审稿专家,应及时联系、催促,或更换,以此缩短出版时滞。此外,还可以开通临时的作者投稿咨询邮箱或投稿资讯平台,及时回应作者在投稿、审稿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要求,更好地为作者服务。

2.3 进行全时全域传播,提升论文全球传播能力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学术出版的生态。传统学术出版只注重出版的阶段已经过去,出版与传播的融合更加紧密。对于医学期刊,乃至学术期刊而言,提升自身在全球的传播力,不仅可以强化期刊的品牌效应,更可以增强学术成果在全球学术圈层中的曝光度和被引率,从而达到论文出版的目的。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全域传播则是指由于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发布信息[17]。全时传播和全域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机制,科技期刊应当把握机会,积极进行全时、全域传播,提升中国学者在全球学术中的话语权。此外,全时、全域传播还强调跨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传播强调文化的适应性和接近性,科技期刊在全球传播时需注意论文编译的叙事方式要契合全球学术圈的叙事方式,在视觉呈现、读者习惯等方面也应全面考虑传播对象的阅读需求,尽最大可能性满足这种需求。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传播矩阵是其能够进行全时传播、全域传播的重要手段。其传播矩阵的搭建既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又更好地释放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优秀的传播矩阵来源于长期对传播资源的积累。因此,中国科技期刊一方面可汲取该杂志的经验,将传播矩阵的建设工作作为期刊日常运营的重点,以便于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及时向国外传递中国学者的声音。同时还要加强不同操作平台的建设,提升不同操作平台的协同性,方便期刊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快速推送,提高论文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培养高质量的编译队伍和传播队伍,加强与全球出版商的对接,为自身的全时、全域传播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时滞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托管十年一家县级医院登上“新英格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17世纪新英格兰殖民地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一类时滞Duffing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
《辽宁医学杂志》稿约
时滞倒立摆的H∞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