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1-05-19石运霞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

石运霞

摘要:目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适应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适应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觀察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P < 0.05。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使用适应模式,患者有较高的疾病治疗依从性,避免出现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适应模式;治疗依从性;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尿毒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血液透析为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在此期间患者的生理功能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出现心血管疾病、皮肤瘙痒、钙磷异常等并发症,使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心理情绪,对治疗的积极性产生影响[1]。基于此,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治疗顺利进行。适应模式的护理是一种围绕人的适应性开展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的状态,还可以有效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护理的质量[2]。本次研究活动将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适应模式所取得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适应模式护理。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52.4±2.3) 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0.5±2.3) 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3.3±2.2) 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9.7±2.2) 年。两组资料无差异,P > 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 将血液透析时间控制在 > 3个月;(2) 意识清醒者;(3) 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者;(4) 患者知情本次研究活动;(5) 无精神障碍疾病者。排除标准:(1) 病情危重症者;(2) 无法正常交流者;(3) 疾病治疗依从性不高者;(4) 不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的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给予解答,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做好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给予患者运动、用药及饮食指导。

观察组予以适应护理模式护理干预。(1) 护理培训:在适应护理开展前,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考核,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干预理念培训、适应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等,不断让护理人员变得熟知和熟练。考核成功后,方可上岗进行优质的服务。(2) 人格评估:在对患者实施具体的适应护理前,对患者的人格进行评估,主要根据罗伊九型人格理论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对患者的行为、思维方式、性格进行详细的了解。让患者填写人格测定问卷,然后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和分析,判定患者属于哪类人格类型。(3) 制定护理方案:当了解好患者的人格类型特点后,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性格类型的不同,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也就截然不同。在患者关注的动力源和焦点上,将导向设为护理干预的关注点,释放和激发患者的压力源和动力源。(4) 具体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方案确立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符合其人格特点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指导、生活指导,不断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改善,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在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性格特点,如成就型的患者要充分照顾他的成就感。让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的同时,不断自我思索,去理解护理的方法和治疗的方式,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以患者的人格类型为出发点,确认患者的动力源、关注点及压力源,将患者的关注点设为导向,合理制定适应性心理护理基准方案,以此来完成对患者动力源的激发,确保能够将患者的压力源释放出来。以患者的行为习惯为依据,明确心理问题类型及心理问题程度,以此来确保心理护理基准方案在心理护理实践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共包括4项内容,分别为饮食、用药、透析方案、液体摄入,得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比[3]。

(2) 观察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分别使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不良心理情绪越严重[4]。

(3) 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生活质量) 量表进行评估,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评分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0.05) 。见表1。

2.2 不良心理情绪评分

不良心理情绪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 0.05) 。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0.05) 。见表3。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是由于各种类型肾脏疾病出现肾脏进行性且不可逆的减退或者丧失引发的慢性肾衰竭终末期,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为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方法。在接受该种治疗时,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身心俱疲等情况,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经济负担。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调整,随着疾病治疗周期的不断延长,会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质量,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6]。血液透析治疗的原理是将患者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排除废物,净化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的目的。此种治疗方式需患者长期接受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适应模式是美国护理学家罗伊提出来的,其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的适应性系统,人生命的过程是在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刺激的过程。基于此,護理干预的重点就是在于不断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性。主要的方法就是将人分为了九种性格,在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其人格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和干预。通过对患者人格的确立,明确患者的性格特点,仔细观察患者内心的真实需求,并加以满足,保证了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7]。适应护理模式相比与传统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进行调节,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让治疗可以顺利进行。适应模式的护理作用在患者整个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全过程,通过对患者人格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对患者的各种类型刺激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做出合理的护理诊断。通过制定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促进患者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等[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心理情绪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0.05。经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突出,疾病治疗依从性较高,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患者对于用药及饮食有较高的依从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使用适应模式,患者有较高的疾病治疗依从性,避免出现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田,曾桃霞.适应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9):165-166.

[2]王玲,梁丽芬,牛杰,等.适应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914-1915.

[3]邹睿.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2):103.

[4]王柠.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运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91.

[5]庞艳杰,吕娜,袁芳,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9):156.

[6]钟丽娟.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 :73-75.

[7]邵鹏,倪俏锋,蓝家荣.基于人格特性分析的适应性护理模式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23(6):99-102.

[8]李冰,李杨,张寒冰.综合性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8(8):156-157.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对肠造瘘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探讨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护理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