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5-18王庆玲
王庆玲
【摘要】随着近些年课程改革的深入,“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思路,其创新之处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微型课堂的教授知识为主,课前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完成知识内化.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已经从知识解释者变成了知识指南,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研究参与者.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前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存在不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信息时代所接受.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时,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准备课前资源,立足学情,课堂上合理引导与分配时间,使知识内化阶段更具针对性,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教师利用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来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深度解读教材及课标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教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制定学习任务单并提前一天发放,学生依据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结合教师设计的基础自测题,测试学生自主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基本掌握了课堂知识后,对经过独立思考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各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请一些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引导.在学生进行展示后,教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规范地讲题和解题,通过课堂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内化和巩固,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训练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案设计和课前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进行微视频教学.设计并完成课前微视频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在云校家发送课前微视频和课前学习资料,学生对照课前任务清单完成课前学习的相关任务;然后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课前自学或课前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沟通解决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收集每个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交流解决;最后经过小组交流、班内交流后,教师对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初中数学
如讲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采用的是复习旧知的方法.教师简单明了地引入新知识,一开始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课堂中涉及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但是教师可以控制教学节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不断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之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而是自己给出了结论,导致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最后在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时,也是教师直接通过PPT以及口述给出的.
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习题练习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题,并且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也只是默默低头,并没有动手解题,有的学生看着甚至有点害怕教师.总的来说,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整节课学生不能只是扮演听者的角色,学生需要更多的课堂参与,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回答:“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教师继续问:“那么,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全体回答):“是.”教师继续问:“你能找出线段的对称轴吗?线段的对称轴与这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学生(全体回答):“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继续问:“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的学生回答:“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教师用PPT进行展示,并且引入今天的教学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怎样的性质.图中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大家动手量一量点 P1,P2,P3,…与点A和点B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开拓思维,学习数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提问的主人,在课堂氛围、问题情境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教师要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保证人人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满堂灌的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不敢问、没机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变得没有问题,成为不会思考的学习者.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耐心,这里的空间指的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面对问题时的坦然.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主体性的释放,有时学生提出问题可能比较迟缓,教师要保持耐心,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有关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贯串教学内容的一条暗线.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和学生一起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思维及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对积极提问的学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多与他们沟通,找到原因所在,从而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提问.
如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通过PPT展示情境并提问:“动手做一做.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先将纸对折,用圆规在纸上穿一个孔,然后把纸展开,记两个孔的位置为点A和点B,折痕为直线MN,连接线段AB,交直线MN于点C.”然后等待同学们动手完成.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你想提的问题,请大家踊跃发言.”有的学生提问:“直线MN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提问:“怎么用几何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学生提问:“若在折痕MN上任意取一点P,PA和PB有什么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那怎么来解决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呢?”有的学生思考后回答:“直线MN与线段AB垂直.”也有的学生回答(表达不同看法):“直线MN垂直且平分线段AB.”教师微笑道:“很好,这两位同学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值得大家学习.直线MN垂直且平分线段AB.那第三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大胆说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下面大家小组之间开始讨论.”有的学生说:“PA=PB.由于P点是任取的,我就把C点这个特殊点当作P点,显然得到PA=PB.”也有的学生说:“我在直线MN上选取了多个点,然后用直尺量了每个点到A点与B点的距离,发现这几个点到A点与B点的距离总是相等的.所以我认为,任意取一点P,PA=PB.”还有的学生说:“我在MN上取了多个点P,并连接PA,PB,然后再次折叠,发现PA与PB总是重合.”教师引导道:“这三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其实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垂直平分线有关.那大家从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得出什么结论?”教师继续引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呢?”学生回答:“已知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P在直线MN上.求证:PA=PB.”教师道:“这位同学分析的已知和求证很正确.那证明线段相等,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证两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教师最后总结:“下面大家自己动手尝试来证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数学成绩越高其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就越强,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就需要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数学成绩.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开始,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将实用的解题技巧教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理解数学问题背后的思维模式,进而形成科学的方法论.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发挥教材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还要注重对题目思路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通过听讲学会解决某一道题目.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还要帮助他们“学会”,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五、结语
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它能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主要通过课前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知识网络结构图、相应的数学史、有趣的数学故事等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学习资料进行理解与消化,此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于振海,崔君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微课设计思路:以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裝备,2018(9):104-106.
[2]汤曙光.建设“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深化之路[J].课程教学研究,2019(1):84-88.
[3]周琦.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9(27):89-90.
[4]周华.新媒体技术支撑下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理念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2):33-34.
[5]刘良山,高海峰.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7):137-138.
[6]吴辉亮.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