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研究

2021-05-18李云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云朋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1]并进一步阐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将其上升为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情感。从课程标准对家国情怀的定位和定义可知该素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考、学、教三方面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04

学生的家国情怀通俗理解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旨在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服务。虽然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较为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国情怀的培育或流于形式,或浅尝辄止,对学生内心的触动极为有限。从考、学、教三方面有针对性地入手,可以更好地使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优良的品德。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对国家的认同、归属、依赖,也是对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不懈追求。从古至今对家国情怀的理解都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中国与世界重要事件的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学生要能从历史事件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更要从历史课本中认识国家,认同国家,为国家而奋斗。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考、学、教

1.家国情怀之考

“考”主要是新高考中与家国情怀有关的知识考点,考题中融合了传统文化、民族危机及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等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

全国卷高考真题侧重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思想方面渗透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比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卷第24题从儒家五部经典入手,论证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卷第24题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残片中的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作为切入点,考查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第41题是开放型题目,让考生解读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图及文字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考生只要对材料加以分析,不难得出观点: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再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卷第47题选考材料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中以《史记》中记录的吴国公子季札为切入点,以他出使各国,在文化融合方面做出的贡献为探讨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季札的认识,分析季札被尊称为“贤人”的原因和他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提取信息,了解季札带动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这些高考真题都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考生意识到我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全国卷高考真题还侧重从民族危机、民族精神等层面渗透家国情怀。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卷第30题展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一份文件中的部分内容,考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调动各个阶层的抗日积极性,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第41题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近代法国的民族主义进行考查,两则材料分别取自李宏图的《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和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该题目通过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作对比,得出我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内涵,从而强调了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主权的重要性。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卷第30题从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切入,考查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这一系列考题都是以抗日战争为知识点,再现了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军民为救亡图存所做的不懈努力,让青年学子认识到当今和平局面的来之不易,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这一系列考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民族独立、人民主权做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全国高考卷的常考知识点,也是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很好的培育点。比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卷第41题材料题,考题摘录了《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材料一对美国、日本、苏联、中国四个国家的钢产量总体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材料二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钢产量做了描述,至2002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后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工业化战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奇迹的取得得益于前辈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作答题目,定能感受前辈们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科技水平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感悟他们拼搏奋进、不懈追求的精神与力量,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努力、为国奋斗、为国建设的豪情和斗志。

2.家国情怀之学

“学”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明确家国情怀的精神和内涵。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家国情怀精神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家国情怀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简单背诵记忆等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新高考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方式应运而生。当前的历史课程学习侧重过去发生的事情,年代久远,学生很难感同身受。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把学习历史的过程变成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过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尤其需要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

角色互动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化身为历史事件的主人公,使其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沉闷的爱国说教变得灵动,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在学习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时,大多数学生最常规的学习方法就是从背景、过程和评价三个角度了解事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内容,但是对五四运动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悟却只停留在表面。这时不妨换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角色互动环节:“如果时光倒流回1919年5月份,你是当时北大的学生,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你会参加当时的游行示威吗?如果不参加,你会以什么的方式表达你对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利益的愤懑之情?”以讨论、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分析,然后由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看法。为了加强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搜集1919年五四运动的相关影像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发散思维,将自己融入当时的情景,不断发问自己还有何种方式表达国家利益被出卖后的愤懑之情。在讨论与情感共鸣中激发学生的家国荣誉感。这种方式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使爱国教育深入人心,既育人,又育魂。

同样,在学习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1927年7月中共领导人的身份角度思考,并抛出一系列问题:“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大肆捕杀,你会放弃对民主革命的追求吗?如果不放弃,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还可分派小组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不放弃,为了追求民主革命甘于牺牲;反方观点是:放弃,识时务者为俊杰。教师可先给予学生8~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搜集资料、确定观点等。在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时,让学生站在领导人的角度思考“我为什么不放弃、我能为民主革命做什么、我该如何应对”等等。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可以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恶劣环境下所做的艰难抉择,充分体会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凝聚的坚定不移、坚忍不拔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会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除了转变课堂的学习方式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翻阅史书、查找资料,明白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更要明白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由伟大的中国人民书写的,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担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亦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前往红色景点,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实地感受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和大我情怀,更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总的来说,家国情怀的“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借助讨论、小组合作、辩论、实地参观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参与、体验、实践”中真切地领悟家国情怀的精神和内涵。

3.家国情怀之教

“教”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与教学,主导人是历史教师,需要教师首先能正确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意义和精髓,在自身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精神和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适当转变,历史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家國情怀教育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含义。因此,找到一种能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历史课堂中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可以让枯燥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是有效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创设历史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执教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时,通过播放央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特别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辛亥革命》的相关片段,展现辛亥革命百年风云,追寻辛亥志士足迹。此纪录片众多历史影像首次公开,大批文史资料集中展示,既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又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辛亥志士胸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我情怀。在执教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也可以采用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播放中宣部等摄制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的第11集《统一大业》,通过影片播放,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国两制”等知识点,还直观地展现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港澳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透过国家领导人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深刻意识到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使家国情怀的培育水到渠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创设历史情境所用的视频、音频、文献、图片等资料一定要有权威性。当然,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课堂,实地参观历史古迹和文物展览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利用假期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重走长征路等,把历史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由听历史变为悟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国家考试层面、学习方式层面和教学方式层面,考、学、教三者相结合,互相促进,既能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全面认识我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又能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家国情怀的培育更加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参考文献:

[1]钟福堂.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3):94-9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52800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