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血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2021-05-17段冰川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氧量心肺有氧

李 丽,段冰川,周 敏

(1.汤阴县人民医院a.CCU; b.院部,河南 汤阴 456150; 2.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临床上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多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不能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峰值摄氧量是衡量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金标准”[1],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通过心肺功能运动试验测量患者峰值氧耗量后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再根据患者自身心肺功能设计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具特异性和针对性。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探讨其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血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36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63~80岁,平均(73.52±3.21)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34例;分期B期10例,C期44例,D期14例。观察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63~80岁,平均(73.13±3.12)岁;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26例,Ⅲ级30例;分期B期13例,C期45例,D期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016 ESC指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2]中关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2)血浆脑利钠肽>200 pg·mL-1;3)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2)长期规律运动者;3)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不良或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并嘱患者保证充足睡眠,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予以氧疗。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使用心肺功能运动试验测量患者峰值氧耗量及峰值功率,峰值氧耗量≥14 mL·kg-1·min-1的患者予以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以心肺运动试验峰值功率的85%为功率踏车起始运动负荷量,间歇模式设置为训练3 min,休息1 min,每周3次;10 mL·kg-1·min-1<峰值氧耗量<14 mL·kg-1·min-1的患者予以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以心肺运动试验峰值功率的60%为功率踏车起始运动负荷量,间歇模式设置为训练3 min,休息1 min,每周3次;峰值氧耗量≤10 mL·kg-1·min-1的患者予以低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以心肺运动试验峰值功率的50%为功率踏车运动负荷量,间歇模式设置为训练3 min,休息1 min,每周3次,干预6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 心功能

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使用心脏超声仪(HP5500,美国Philis公司)测量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水平。

1.5.2 心功能分级

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根据NYHA评估患者心功能等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悸、气喘等;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3]。

1.5.3 肺功能

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使用肺功能仪(S-980AⅠ,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测量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FVC比值(FEV1/FVC)和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

1.5.4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荧光免疫法测定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E/E′、LAV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2 心功能等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功能等级比较

2.3 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FVC、FEV1/FVC、MVV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2.4 NT-proBNP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NT-proBNP为(681.33±58.46)pg·mL-1,对照组为(677.47±53.41)pg·mL-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2,P=0.688);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为(433.67±46.44)pg·mL-1,低于对照组的(554.33±49.40)pg·mL-1(t=14.675,P<0.001)。

3 讨论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肌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等引起心肌僵硬度增加而导致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损,舒张末期压增高,每搏输出量减少而发生的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对症治疗,但难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相关研究[4]指出有氧运动具有提高心功能的作用,但常规有氧运动具盲目性,将其应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加重患者病情的风险。而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是在掌握患者心肺功能后予以患者特异性和针对性的有氧运动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峰值摄氧量是衡量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是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刘冰洋[5]的研究也指出不同峰值摄氧量患者3年生存率具显著差异。所以本研究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同时予以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量患者峰值摄氧量,掌握患者当前心肺功能状况,并根据患者不同心肺功能状态予以不同程度的间歇有氧运动干预,改善每搏输出量,提高供氧能力,协调全身肌群,提高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NT-proBNP是心力衰竭标志物,其水平与心力衰竭呈正相关,心力衰竭程度越高患者心功能越低,而心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患者E/E′、LAVI水平,影响患者心功能等级。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E/E′、LAV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心功能等级。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根据患者不同峰值摄氧量予以高中低等强度有氧运动,具特异性和针对性,可避免高强度有氧运动对低心肺功能患者的二次伤害和低强度有氧运动对高心肺功能患者的低作用状态;同时间歇有氧运动训练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训练技术。这种训练可在短期内使心率迅速上升,增加氧气的需求,制造短时缺氧状态,促进局部侧支循环形成,实现“生物搭桥”,改善患者心肌灌流状态,增加心肌供血,降低灌流不足对患者心肌细胞等的损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提高患者心功能等级[6-7]。

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的FVC、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可避免过度运动对患者肺功能的损伤;在训练过程中规律的间歇有氧运动训练可促使体内血液循环和呼吸加剧,可刺激骨骼肌,促进骨骼肌的生长肥大,促进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和肌肉数量以增强患者呼吸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8]。

综上所述,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有氧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改善患者E/E′、LAVI、NT-proBNP水平和FVC、FEV1/FVC、MVV水平,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猜你喜欢

氧量心肺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