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1-05-17殷佳隽
吕 诗 殷佳隽 戴 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目前,已有的关于高等学校的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较多。知网可查的早期的相关文献是2006 年黄田[1]的《就业职业能力,大学生的软肋》一文,阐述了学业之外需要具备的应用能力有哪些。2012 年,陈勇[2]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中,提出建立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培养途径。2016 年,蒋君毅[3]对大学生就业能力USEM 模型内涵进行阐述,进而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探讨出对应的就业能力框架,从学业素养、可迁移能力、心智模式、职业素养四个维度探讨并提出增强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2017 年,邱田[4]发表了《从用人单位要求看高校就业能力的培养》的文章,对用人单位的具体招聘需求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提升高校生就业能力的合理建议。2018 年,陈璐等[5]以S 大学为例,通过2016 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自评及239 个雇主招聘需求比对分析,针对性地从生涯意识唤醒及生涯知识学习、职业信息提供及自助式探索平台建设、个性化生涯辅导三个层面优化大学生生涯辅导路径,以全方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赵晋芳[6]从创新创业的视角,探析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赵学琴[7]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能力培养方案、建立“跟踪订单式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提供就业能力培养的舞台等措施。
但文献中,关于独立学院的就业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少之甚少。在知网可以查的相关文献仅3 篇,其中,2010 年符茜[8]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该文强调了“科学的指导内容体系”是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核心,该指导内容体系多是结合生涯规划进行论述。2011 年赵小云[9]探讨了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生涯阻碍知觉、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效应模型。支海宇[10]在2015年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进行了对策研究。
以上文献,均未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深刻探索,虽然关注度高,但实效性不强,没有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建模等纵深化的探讨和研究。
1 提升就业能力探索的背景及意义
1.1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当前我国就业矛盾的客观需要
我国就业市场目前面临这样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全国有几千万人等待就业,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不少企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合适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质量,从而减少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
1.2 提升就业能力是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内在要求
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仅仅掌握相应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历,而且适应变化能力极弱。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存在组织能力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承受力差以及缺乏实践锻炼等问题,学生就业后在企业中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当务之急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3 提升就业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生的就业能力差,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沟通协作能力,缺乏公文写作能力,缺乏承受力,终究会因为阻碍企业的发展而被淘汰。相反,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会很快适应工作,在工作中就会受到领导的赞赏,成为企业骨干,得到社会的认同,最终走向成功。
1.4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关键
就业能力为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顺利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毕业生通过就业更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不断提高就业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求职经验,进而获得工作机会,并且在工作中争取晋升的机会,这也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2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调查
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进行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才培养工作。
调查对象涉及文、理学院,覆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往届毕业生。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共收回1758 份有效问卷,问卷客观真实,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代表性。
图1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需求情况
如图1 所示,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首先,他们更倾向于在就业方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选择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占比为81%,是各种能力提升中要求最突出的。因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四年中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沟通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准确、较快地完成工作,因此在未来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职业沟通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努力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理论,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专业眼界。要加强学生对外沟通的能力,不仅仅是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多的是作为独立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沟通。
其次,学生希望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专业能力(79.47%)、面试能力(74.47%)、人际交往能力(74.35%)。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能力、面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业是大学生比较看中的,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专业技能才是就业技能中的核心技能。学生们对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有自己的判断,非常重视自己的面试技能,也非常看重自己的交往能力提升,希望自己能够在求职过程中顺利就业。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较多关注的还有团队合作能力(64.05%)、抗压能力(62.63%)、获取信息能力(60.86%)、职业规划能力(60.86%)和简历制作能力(58.25%)。在问卷中的其他能力填写中,提出“应急能力”“思考能力”“领导能力”“辨别能力”各1 次。显然,学生们已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要求,也认识到抗压能力是生活和社会中重要能力之一。
3 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招录人员进行人物访谈,从用人的角度,去发现求职者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3.1 自我认知不足
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眼高手低是反馈比较明显的一个应届生求职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能正确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一味追求舒适的就业环境和较高的薪酬待遇。
3.2 职业规划能力差
在招聘时,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如何选择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也不知道如何转变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更不知道如何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自己,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3.3 实践能力差
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跟工作中实际需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故此,在面试时,会重点考虑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而不少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缺乏相关的专业学术竞赛经历,实践能力薄弱。
3.4 抗压能力差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环境相对舒适,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学生们习惯了安逸和舒适状态。他们没有做好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将社会工作想得太理想,没有意识到职场的挑战和压力。不少学生不愿意从事一线的基础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抗压能力较差。
4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就业能力要求
4.1 专业学习能力
专业学习能力永远是求职的核心技能。技术要求强的岗位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要求尤为明显。专业学习能力包括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水平,更包括后期入职后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既要重视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也要重视实践能力。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而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跟工作中实际需要的能力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求职新手就职后要虚心主动向同岗位上资历深的前辈讨教。
4.2 职业规划能力
用人单位倾向录用有清晰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学生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对职业、行业进行科学的认知,并能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有科学的规划。学生应该拥有较强的职业规划能力,在求职时,要能够快速地进行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并能够通过综合分析进行职业决策。任职新岗位,要主动进行能力提升以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梯。
4.3 团队协作能力
每一个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每一个成员能够人尽其才,发挥个人最大的能力;希望团队成员凝心聚力,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选拔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员工组建团队,是保证团队拥有良好氛围的重要保障,是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
4.4 语言表达能力
无论是文字表达能力还是口头表达能力,都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保障有效的人际沟通。单位在培养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新员工时,相对来说会节约更多的时间成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通知更加精准,让落实更加到位,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
4.5 抗压能力
随着新生代职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90 后”员工离职率较高,抗压能力差,这对于用工单位来说,不利于人力资源力量的保存和积蓄,导致用人单位用人成本的增加,组织效率的低下。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抗压心理素质能力可以保证企业的创新和活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优胜劣汰的人才制度合理运行。从大学生群体出发,可以保证自身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保留个性的同时更注重稳定个人情绪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忠诚度。
5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结合学生的就业能力需求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筛选出“专业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5项重要能力进行提升探索,并建立“Ability-Route”模型,见图2。“Ability-Route”模型以能力为目标,寻找能力培养和提升路径,最后探索出“以课堂学习为主阵地”“以实习锻炼为主抓手”“以学术竞赛为主舞台”“以班级活动为主平台”“以社团组织为主单元”5 个路径,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图2 “Ability-Route”模型
5.1 以课堂学习为主阵地,锻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课堂学习是锻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阵地,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生动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热情和专业能力。增加职业规划课的内容,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5.2 以实习锻炼为主抓手,打造学生有力竞争力
重视实习实践平台,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带领学生走访相关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通过实习锻炼,进一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通过实习锻炼,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而利于科学地制定今后的职业目标,提升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实习锻炼,学生处理的事务更为复杂,接触的人群也更多,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3 以学术竞赛为主舞台,筑造学生重要竞争力
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通过学术竞赛,进行专业知识内化。学生参加学术竞赛需要阅读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创作,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加强专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对专业的认知加深,也利于后期的职业规划;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团队协作,在参赛的过程中,提升了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需要静心钻研,不断挑战和克服困难,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不断的失败和挫折,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挑战能力和抗压能力。
5.4 以班级活动为主平台,塑造学生有效竞争力
丰富班级的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丰富的班级活动,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舒心、轻松。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更加自信,而自信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强。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5.5 以社团组织为主单元,提升学生全面竞争力
重视社团组织这个主单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参加社团事务或活动。社团组织是学校内部与社会最为接近的单元结构。每个社团有自己的组织架构、人员管理、社团文化和活动策划。学生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大学参加1 ~2个社团组织,积极参与活动和事务管理,加强社团人员的交流,能大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