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煮干丝
2021-05-14
乾隆下江南之际,扬州官绅为博取万岁爷的欢心,在招待的菜品上下足了功夫,九丝汤就是一道较为典型的佳肴。
传统文化中,九为至尊之数,足见当时官绅在菜肴命名时也下了一番功夫。九丝汤并非徒有虚名,它确实是由豆干丝、火腿丝、笋丝、木耳丝、蛋皮丝、鸡丝、紫菜丝、银鱼丝、口蘑丝烹调而成,要是少上几“丝”,叫上四丝汤或五丝汤,这名字听上去就显得拗口。若没有“九丝”,还是叫九丝汤,那就是欺君之罪了,不但乌纱帽不保,人头也要落地,当时的官员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拎得清的。
二百多年后,改良版的九丝汤以大煮干丝的名字流行苏中一带,俗雅兼济的名字中,主料干丝占据半壁江山,前面“大”字甚得民心,串联之“煮”字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烹饪方法,点缀其中,名字立意独特鲜明。
干丝大煮之前,先要手切成丝,一块厚约1厘米左右的白豆腐干,先剖成近二十片的薄片,再切成状如火柴棒的细丝,这靠的是手头技术。我仔细观察一位切干丝师傅的手,指掌间有不少老茧。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所用菜刀已凹下去一大块,整个宽处长度不会超过小孩小指的长度。和他聊天中得知,这把菜刀是他学徒时发放的,用钝了就磨,前后已使用了二十多年了。
干丝成型后,要用滚开水烫泡,一来是消除豆泔味,二来是让干丝变得软硬适度。烫好的干丝沥干水分,配上各种食材,上锅用鸡汤煮。经过高温,食物的精华味道过渡到干丝当中,它的食用价值在无形中增加。
当代人思维开阔,大煮干丝里的食材并无统一格式,除了菌菇之外,通常会放上几颗小青菜、三五片肴肉、七八只河虾、一把切得细细的榨菜丝,像早年九丝汤里的紫菜丝、银鱼丝、蛋皮丝已经很少再放了。
会吃者在大煮干丝端上桌后,会撒上少许胡椒粉,去除汤中的油腥,有了胡椒粉加盟的大煮干丝,汤汁中多了一点辛辣,含着汤汁慢慢地下咽后,会感到舌面上有轻微的酥麻感,这种感觉能刺激味蕾全面地感受美食。
高档一点的吃法,可以在大煮干丝里泡脆鳝吃,脆鳝是选肥嫩的鲜活鳝鱼取骨存肉,切至牙签长度,用细盐等调料腌制,用水淀粉上浆后油炸而成。待脆鳝冷却后,将之浸泡在干丝汤汁里,吃起来绵软和酥松相交,给口舌惊艳之感。还有更细致的吃法,是把脆鳝用草纸压碎成末,撒在干丝中,搅拌均匀食用,别有风味。
在苏中地区,人们碰到升学升职、迁居新房、生日祝寿等大事,就会邀请亲朋好友去茶馆吃早茶,点上一盘大煮干丝,再来几笼点心,十来碗饺子、面条,大家就着茶水,吃着聊着,其乐融融,正如清代惺庵居士所作的《望江南》所形容的那样,“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