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指标建立的量化评价体系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2021-05-13李守勇张芙玮
李守勇 张芙玮
脑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病的75%以上[1]。随着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被广泛应用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由于脑血管迂曲且复杂,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在术前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做好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敏感指标建立的量化评价体系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持续改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护理效率[3]。为此本研究针对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2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临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了伦理知情同意书;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相对平稳。排除条件:存在精神、意识障碍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依从性较差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7~72岁,平均57.35±7.54岁; 病程 2~14 d,平均 6.54±2.14 d。观察组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5~73岁,平均58.41±8.24岁; 病程 1~10 d,平均 6.72±2.37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实时检测,术后追踪病情;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步骤如下:
1.2.1 建立护理结局为导向的敏感指标体系 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本科室1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具备10年或以上专科经验护士担任组长,并能够对脑血管疾病护理领域提出较为合理全面的建议[4]。由3名护师或以上级别的护士担任组员,可参照临床资料、理论依据为护理结局设计关于脑介入治疗护理敏感指标设计问卷,并利用奥马哈系统中的问题分析系统筛选护理中常见问题,结合问卷确立护理敏感指标。最终确立应以并发症预防管理为主要敏感指标,主要包括脑栓塞、脑积水、过度灌注综合征、皮下血肿等。同时组织科室内人员参加知识培训,并制定敏感指标监测实施的目的[5-6]。
1.2.2 建立脑血管介入室护理敏感指标相应的预防护理计划 针对年龄、脑血管疾病类型等确定脑介入治疗护理措施。为针对脑介入治疗中可能存在脑栓塞、脑积水、过度灌注综合征、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并针对不同时期指标开展检查测定,分析其原因后并改进,不断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术后生活质量[7-8]。
1.2.3 质量敏感指标预防护理措施 遵医嘱术前以及术中全身规范化肝素给药,持续导管冲水以及排除空气;利用远端球囊、脑保护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感觉神经、意识状态;抗凝药物应用期间,监测凝血时间、结膜以及皮肤是否存在出血,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师汇报;术前注意评估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性,术中密切监测血压[9-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并发症包括组脑栓塞、脑积水、过度灌注综合征、皮下血肿。②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8个维度,各维度采用0~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四肢无力以及小便障碍等,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11-12]。脑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医疗影像设备,不需要开刀、不需要暴露病灶位置,通过血管或皮肤细微处做小通道处理,达到对病灶部位治疗的新型手术方式的目的[13]。介入治疗通过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内外科三大治疗性支柱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仍存在治疗风险,尤其是术中,若得不到正确的护理,可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影响治疗效果[14]。
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是通过衡量护理敏感指性结局的参考指标而构建的护理干预,用于评价、改进优化护理流程较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管理水平的测量方式,并客观反应护理质量的高低。针对介入治疗实施质量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过程中,将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并发症作为敏感指标,分析脑介入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并实施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护理措施,降低敏感指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栓塞、脑积水、过度灌注综合征、皮下血肿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