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循环管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四联疗法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1-05-13姚旺孙元婧郭连荣任卿牛雪
姚旺 孙元婧 郭连荣 任卿 牛雪
幽门螺杆菌(HP)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微需氧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细菌。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源[1]。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慢性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发病因素[2]。HP阳性感染后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临床治疗往往迁延不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3]。该疾病须常规联合用药,但常规标准三联疗法临床疗效根除率低于80%,效果不佳[4]。目前的临床治疗多采用四联疗法,可在较大程度上克服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性[5]。相关数据表明[6],HP阳性患者1年内胃溃疡复发率为50%~70%,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挫败感、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生理及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直接影响到预后以及生活质量[7]。相关研究表明[8],采用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戴明循环管理(PDCA)是一种现代护理新型管理模式之一,根据戴明环管理法的特点和优势,经过每一次护理流程的循环,对护理管理质量都会起到系统化提升的作用。基于此,我院将戴明循环管理配合四联疗法治疗应用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研究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空腹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为阳性;意识清晰,可以进行正常交流和沟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或癌变;对相关药物产生抗药性;有精神疾病史,无法正常沟通;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依从性差,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22~75岁,平均34.35±2.19岁;病程1~8年,平均3.53±1.49年。观察组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1~76岁,平均33.27±3.38岁;病程0.8~7年,平均3.25±1.6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遵医嘱用药,防止家庭内感染;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疾病传播途径为口粪传播和口口传播,建议餐具分开使用等;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减少停药可能性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饮食以温热的流食为主,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情复发。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戴明循环管理干预,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1.2.2.1 成立戴明循环管理小组 选取1名经验丰富、资历深的护士长以及4名责任护士组成戴明循环管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组长,统筹各小组成员护理任务和工作内容,对小组成员统一进行戴明循环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戴明循环管理内涵。小组每周召开1次总结讨论会,对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后给予解决方案。
1.2.2.2 建立患者疾病档案 收集患者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以及对患者病历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建立独立的患者疾病管理档案,以便于了解患者具体病情,针对性地制订方案。
1.2.2.3 戴明循环管理方案(图1)
图1 戴明循环管理方案
(1)P计划:根据疾病档案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现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治疗方案了解度等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现阶段实际需求,为每位患者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护理管理方案。
(2)D实施:为患者实施方案,从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指导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心理指导主要是在患者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疾病的治疗方案和计划,并做好各项用药治疗的健康指导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评估,帮助患者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充分尊重患者,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使患者自身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依从性,在医师建议指导下定时定量、确保多样化制订合理膳食食谱;尽量做好规律作息以及适量的体育锻炼运动;为患者创建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鼓励患者之间多互动,多交流,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四联治疗。
(3)C 检查:针对实施情况,对患者掌握情况以及自我管理等进行评估、反馈,确定患者是否掌握以上宣教内容。每日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记录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测,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4)A 处理:根据以上评估,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制订出解决方案。总结护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案例,分享并学习护理方法,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将这一阶段取得成果和遗留问题循环应用于下一轮护理管理当中,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指临床症状消失,炎症消失,溃疡愈合;有效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内炎症得到基本控制,溃疡面积≤50%;无效指未达到上述标准,HP持续阳性。
(2)负性情绪: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AS,SDS各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SAS临界值为50分,SDS临界值为53分。评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
(3)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信效度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实施戴明循环管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戴明循环管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P)于1982年由澳大利亚学者RW和BM首次发现,是引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定为Ⅰ类致癌原[9]。HP一般是通过唾液传播、粪口传播、医源性传染传播3种途径。因此,HP感染实际意义上也是一种传染病[10]。据不完全数据统计[11],全球约有近半数人口感染HP, 我国的HP感染率为40%~70% ,感染人群范围极广。根据研究显示[12],所有的HP阳性患者一般都会发展成以胃窦为主的胃炎,15%的HP阳性患者将会发展成为消化性溃疡,HP阳性感染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比未感染人群增加了2~6倍。在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高达60%,HP感染者几乎无例外发展成慢性胃炎,95%以上慢性胃炎患者都有HP感染。HP感染后将会出现上腹不适、胃痛、胃胀、反酸、溃疡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良影响[13]。
目前该疾病尚无单一特效药能有效彻底根除,必须进行联合用药。临床上常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基本是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是PPI、克拉霉素、甲硝唑,临床疗效不佳,且因该疾病久治不愈等特点,患者往往出现焦虑、A型行为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14],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失衡,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胃黏膜血管舒张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胃溃疡、胃部不适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四联疗法,可在较大程度上克服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性[15]。戴明循环管理是对各护理环节过程进行监管并对其质量进行细化量化,确保护理质量体系顺利科学有效运行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现阶段护理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将方案计划付诸行动,并检测执行度和取得的成果;对执行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调查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怎样解决;把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在此基础上总结整改并把遗留问题以及新的方案继续实施四个步骤[16]。因此,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给予四联用药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戴明循环管理干预对患者获取优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戴明循环管理配合四联疗法治疗应用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研究中,通过成立戴明循环管理小组,在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的同时,采用PDCA四个步骤全面评估患者后制订有效护理方案,并在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患者获取良好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戴明循环管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戴明循环管理配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