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个月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13孙立华
孙立华
非计划性再入院作为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指患者在治疗出院后短时间内因相同或相关的疾病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疗,且入院原因无法预测,严重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了治疗成本[1]。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肠道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年增长率约为1.2%[2]。临床以结直肠切除术及肠造口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调查显示,术后近期非计划再入院手术率可达到1.4%~7.3%,且患者再入院时间以出院后1~3个月为主[3],患者痛苦、恐惧、绝望。因此,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24例,将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37例患者设为病例组,未再入院的88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条件: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结直肠癌相关诊断标准;症状及体征符合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相关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肿瘤TNM分期处于Ⅰ~Ⅲ期;且未发生远端转移;在术后能够接受按时随访;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条件: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伴有其他危重症,或预期寿命<6个月。
1.2 调查内容
(1)基础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
(2)疾病及治疗情况:包括术前心肺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肠梗阻、腹部手术治疗史、术前辅助化疗情况、初次手术方式及肿瘤TNM分期等。
(3)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或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造瘘口回缩或坏死及腹腔出血、感染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时,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性别、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单因素分析
2.2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为因变量,以单因素检查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并发症均为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表明[4],结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不充分、出院准备不足及出院后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等,杨婕等[5]指出,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在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的同时,还导致治疗后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概率明显提高,曹飞龙等[6]指出,该类患者在出院后1~3个月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高达7%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导致患者治疗成本明显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924例患者结直肠癌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为4%,该结果与左学良等[7]研究结果相似,另外,本研究中非计划性再入院原因以切口裂开或感染及吻合口瘘为主,分别占全部再入院患者的32.43%及29.73%,该情况与尹世全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切口不良及吻合口瘘是导致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主要原因。男性、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并发症(切口开裂或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造瘘口回缩或坏死及腹腔出血、感染等)均为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如下:
(1)性别因素:研究发现,男性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再入院率明显高于女性,其原因包括:与女性相比,男性的骨盆较为狭窄,因此在术中更易造成输尿管、精囊腺损伤,同时导致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9],促使患者再次入院治疗。宋天强[10]指出,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后常出现肝转移,进而导致患者再次入院,且由于男性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概率明显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患者再入院率较高,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患者因肝部恶性肿瘤再次入院,主要与本研究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有关;另外,本研究中,再入院患者肝功能指标略低于对照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肠梗阻概率较高,且男性患者在术前伴有糖尿病概率明显高于女性,因此术后再入院率较高。
(2)术前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①术前糖尿病。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机体代谢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恢复速度较慢[11],进而极易引起切口裂开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另外,如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趋化、粘附及吞噬作用明显降低,进而使患者免疫水平降低,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12]。②术前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主要由营养不良导致,由于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退化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加之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重了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3],而患者营养水平较低可影响术后切口及造口的恢复速度,同时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因此增加了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3)术后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裂开或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造瘘口回缩或坏死及腹腔出血等,主要原因包括:①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较大,且伴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在出院后,如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极易导致切口及吻合口出现开裂或感染等并发症,迫使患者再次入院接受治疗。②老年患者多因机体功能及代谢能力降低,影响肠道蠕动功能,而接受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胃肠道蠕动功能造成进一步打击,若术后未能得到有效干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再次入院。③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在心理方面更易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增加了再入院率。
4 管理对策
(1)加强术前评估工作:加强术前评估,建立风险筛查工具,开展个性化营养干预,针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术前密切监护患者血糖、血浆蛋白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疗效;同时,可与营养科专家进行沟通,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营养干预,促进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对患者治疗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制订术后个性化营养干预措施,将菜谱发给患者,要求患者记录饮食结构并反馈给营养工作人员,通过改善患者营养及健康水平,降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2)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14]:该模式以降低患者围术期机体受到的刺激为主要方式,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即通过术前3 h给予患者少量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日康复。术中将补液量控制在200 ml以内,并将注射液适当加温,以避免对患者机体造成刺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阶段指导患者开展术后训练,通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相应并发症。
(3)医护合作:适当提高患者出院标准,进而保证患者出院质量,避免尚未完全恢复或存在并发症征兆的患者提前出院。
(4)延续护理:于患者出院时,添加患者微信号及推广微信公众号等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15],对患者进行指导,告知其出院后需严格观察的体征及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指导患者每日上报病情改善情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为男性、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并发症等,因此在患者首次治疗前,应进行有效评估,改善患者血糖及营养水平,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等措施避免患者术后再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