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1-05-12杨冰清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融类金融信息技术

杨冰清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学课堂逐渐落伍,“板书式”课堂与如今的教学模式不相匹配。2020年是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收官之年,信息技术对现阶段教学的影响格外明显,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课堂,有利于改进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就“信息技术”本身而言,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人体的感知与认识能力进行一定的延伸,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金融类课堂是对现阶段数字教学资源的丰富,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底层基础”[1],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实际参与金融市场的经验,以实现与实际生活的无缝衔接,避免“纸上谈兵”。

一、高校金融类本科教学现状

金融类本科当前在各个高校均有所开展,现阶段由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等多个专业,依据自身特点有所不同,但均有多学科复合、重视创新、强调应用的特点。国外各高校对金融专业的教学也有如下方面的特点:高校对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立足于微观层面,重视企业与金融相适应性,建立了与时俱进的教学制度,在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实践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国内所欠缺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对实体经济的学习及量化管理和金融风险的教学,同时,对微观和宏观方面的金融涉及门类有所区别,在宏观角度,设置经济(金融)学,微观角度,开设管理学,强调财务风险与管理。本文就国内高校金融类本科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现状进行如下阐述:

(一)教学内容过于浅显,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由于课时及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因,对于金融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具有系统性,即使课程结构非常完善,由于课时过少,导致基本上无法完成课程所需学习的全部内容,因而部分高校选择在开设的其他课程中解决这类问题,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仍然存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习惯不同的问题。学生的知识架构不完整,所学知识内容过于简单且书面化,缺乏实践能力[2],难以和金融行业各公司所需人才相匹配,导致出现数量足够,质量过低,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现象。

(二)教学、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对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

目前,教师教学多以PPT播放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大多情况下与教师缺乏互动,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对所需掌握的内容,掌握程度欠佳,教师也只是完成了相关课程内容的讲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概不知,使教学丧失了学科本身的特点[3]。金融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学生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无法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对学生而言,只需要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便可以应付考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突击复习的做法,难以学到真正的本领。因而,仅仅通过考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就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来说,高校将职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课,学生必修。但大多数高校对于职业发展规划课程的开设不合理,导致学生在毕业前夕,依旧对本专业的就业一头雾水。高校选派思政课、行政人员讲授职业发展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性,教学内容大多与专业无关,导致课程设置的无效性。

(三)缺乏案例与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阶段所选用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教材大多为名校编写,内容设置较为完整,案例往往过于陈旧,且数量较少。由于大多高校迫于设备和时间问题,对于实验类课程设置较少,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相关实务操作及专业术语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在平时注重将金融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如新闻、视频、语音播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导。

当前本科金融类教学方式较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来说,教学内容过于延后,学生对于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仅满足于课本而已,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堂内补充少量案例,但仍不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此外,各高校金融类实验室的设置不完善,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平台,实际操作能力匮乏[4]。同时,将信息技术平台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衡量教师绩效,评估课堂训练目标。学校、师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入信息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严重影响学校的政策导向

将信息技术投入教学中必然引起大量学习平台的构建,平台的构建需要大量教育资金的投入,用于购买教育科技品牌公司的产品,如金融交易虚拟系统[5],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等。因而导致各高校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其他教学平台的构建,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甚至是政策导向。

(二)部分教师缺乏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学习惯与观点过于守旧

新时代教学观念的时效性导致当前各高校部分“守旧派”教师难以将“新教学工具”应用于实际教学,缺乏应用软件平台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中,使用粉笔进行板书的习惯深入人心,使部分教师难以适应,难以将自身的教学习惯继续下去,为了适应政策导向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存在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或者是信息技术就是教学全部的情况,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极度不合理,与教书育人的初心不符[6]。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未来工作领域的了解,但就其本身对教学来说,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1.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教师通过多媒体渠道来开展教学,对于教学任务容易完成,但是缺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由于存在面对面交流的“信任”,学生难以对教师形成一种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很难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简单来说,当缺乏适当的“言传身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格局。

2.缺乏互动教学,易引起学生产生“人际交往恐慌”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端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专业理念进行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自身对概念的理解,在遇到疑问时,可当场向授课教师询问,解决自身的疑问。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学生通过“弹幕”的方式进行提问,不容易表达自身的疑问,同时在学生疑问较多时,部分学生的问题容意被覆盖,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解决自身的疑问,进而使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互动,也不愿意提出自身的疑问。由于长时间面对屏幕进行学习,学生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出现“人际交往恐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多媒体教学本身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错误的地方,诱发网络犯罪

金融类专业大多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抽象概念的理解简单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呈现,使相关概念更加容易理解,但过于花哨或者突出的展现形式容易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本身的出发点相反,影响教学质量。由于学生过多地接触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网页等传播方式,少数学生遇到网络诈骗,更甚者容易使“极端学生”成为网络黑客,“水军”等对他人造成危害,形成网络犯罪[7]。

三、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学提升策略

(一)依据实际金融实务操作,细化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教研室应当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教学目标,重视教学定位,侧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依据金融实务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重视实务操作,对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证券、期货公司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利用仿真实践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的功能,细化各环节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引入金融行业的精英人才对金融专业学生实行实训式学习,提前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对由引进先进教学平台造成的问题,高校应当对理清当前学校的发展目标的自身定位,对将改进教学平台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处理,合理的、分过程分阶段更新教学设备和平台,按照重要性先后依次引入设备,但在此之前应当制定发展规划,切实稳步推行。

图 1 金融实务教学平台

(二)强调多角度课程设计,多方面考核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开展案例与实操相结合多角度课程设计,将案例分析引入教学,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引导学生分析近期热点金融事件,拓展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开展团队分工,团体讨论金融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向进行指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改变单独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利用相关金融平台将课堂实操纳入考核范畴,利用软件后台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改变学生期末冲刺的习惯。此外,将面试纳入考核形式,实行校园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面试,强调公平,面试过程全程录像等考核形式。

(三)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侧重设置多主体教师教学质量体系

信息技术对于大多数年轻高校教师而言,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资源,是一种习惯性操作,不具备挑战性。但对于有一定教龄的老教师而言,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低效率”。因而,高校应当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对新媒体教学工具的培训。培训方面,与软件开发商协商在暑假或寒假期间对相关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采用“一帮一”教学能力培养与指导。

(四)加速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教育经费开支是各大高校需要重视的资金输出环节,与企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减教学平台引入方面的经济压力,同时,与校企合作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各高校应当加速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教学设备方面引进赞助商的设备赞助,降低一定的教学经费支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应当全面化,合理化,让学生可以进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训。同时,加速建立实训基地[8],形成校内外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种时代科技进步的象征,对教学本身有一定的影响,与之相适应带来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考核方式等观念性问题的不同,值得高校教师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就高校金融类本科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信息技术影响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将信息技术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多方带来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以教师团队教学为例,重点研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规避由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弊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眼界的开阔,也有利于教师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讲述,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金融人才,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金融类金融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中美CFA认证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基于金融类专业的高职英语特色考核机制的构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