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居家老人对防疫知识认知及心理状态的混合研究

2021-05-12徐燕华曹松梅贾莹莹汪淑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极居家防疫

徐燕华,曹松梅,贾莹莹,汪淑华,王 玮

(1.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13;3.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4.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健康卫生委员会通报发现27例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12日,WHO将此次肺炎病毒称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肺炎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各级政府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疫抗疫。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控制的同时,全国人民的心理卫生也不容忽视。居家养老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养老方式,居家老年人多表现为居家不出、生活方式单一、与外界交流较少,长此以往,会导致居家老年人心理负担增加。同时,有研究表明,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由于对事件真相的不了解或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常常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以恐惧、焦虑、抑郁、疑病较为多见[2]。人群普遍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但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易感染,所以疫情期间,对于居家老人防疫知识的掌握及心理反应等关注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采取解释顺序设计,先对居家老人进行质性访谈,再基于访谈结果开发、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老人防疫知识掌握情况及应对问题的方式,旨在了解居家老人对防疫知识的认知、心理反应及应对情况,为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以至今后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居家老人防疫和宣传策略制定及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 象2020 年2 月17 日~3 月5 日,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将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网络问卷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纸质版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泰州、淮安、盐城三地的社区和农村,共调查300 名居家老人,年龄60~86 岁,中位数69.5;在居住类型方面,城市占61.2%,农村占38.8%;居住情况上,与子女同住占49.8%,与伴侣同住占36.4%,独居的占13.8%;在健康状况上,健康老人占69.9%,患病老人占30.1%。问卷共发放300 份,其中有效289 份,无效11 份,有效率为96.33%。访谈对象是在目的性抽样的基础上,进行方便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访谈人数以资料饱和,无新信息出现为准,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年龄≥60岁;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评工具及性、效度评价 (1)量性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居住类型、居住方式、健康状况等;新冠肺炎防疫知识:基本知识来源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知识100 问》、《协和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手册》等;新冠肺炎心理反应问卷:使用高延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3],该问卷设定前提是“对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的心理反应”,共25 个条目,包括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4],情绪反应发生的频度为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对应评0、1、2、3分,评分越高,说明情绪反应越严重。整个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69,5个维度的α系数0.76~0.80[5];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问卷来自亚宁等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设定前提是“对新冠肺炎可能采取的态度或做法”,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共20个条目,消极、积极应对的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0.69 和0.70[5]。

(2)质性研究工具 依据VanManens 演绎性现象学的基本原则,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拟定半结构访谈提纲,在正式访谈前进行了预访谈,评估自身访谈技术,同时不断反思访谈方式和修订访谈内容。最后访谈提纲确定为:1.您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吗?相关的知识来源于哪儿?2.面对疫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在新冠疫情下,你觉得你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星及纸质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微信平台将电子问卷发给符合调查条件的居家老人,根据个人自愿原则填写,研究者通过调查平台下载数据,由于大部分居家老人无智能手机及不会使用微信,所以问卷调查以纸质版问卷调查为主,部分文盲及阅读、书写困难老人,由研究人员口述调查条目,根据其回答进行填写,调查过程中注意防护。

访谈一般根据受访者的意愿,保证环境安静、无干扰。在过程中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调整提问顺序,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做适当的追问,访谈时间控制在15~20min左右。访谈结束后,及时转录访谈内容并进行文字分析。访谈14名老人后,信息达到饱和。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 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的Colaizzi 的现象学资料7 步分析法[6]。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2.1.1 防疫知识掌握情况 289名居家老人对“新型冠状病毒正确名称”知晓率为65.2%;“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知晓率为99%;主要是通过广播和电视途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占比分别是63.7%、62.3%;传播途径了解上,有76.2%的人选择了“空气传播”,其次有60.1%的人选择了“接触传播”,有34.6%的人选择了“飞沫传播”,15.6%的人不知晓传播途径,其中空气传播的占比明显高于其它,可见居家老人对于病毒的正确传播途径尚缺乏正确认识;关于“是否知道哪些人更容易传染”,有72%的人选择了老年人,占比明显高于其它选项,可见大部分老年人都认为自己更容易传染;关于“到目前为止您采取过哪些防疫措施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有88.2%的人选择了“不参与聚会或串门,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其次有77.5%的人选择了“出门佩戴口罩”,有61.2%的人选择“在家经常开窗通风”,可见这三种是大家最常用的预防方式,但仍有40%的老年人未选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可见老年人对于接触传播的确切含义并不知晓。

2.1.2 不同类型心理反应比较 各维度分析显示,居住类型、居住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在心理反应上有统计学差异,两个类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类别以上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如下结果可知,居住类型在抑郁、恐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抑郁和恐惧都更严重;居住情况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居老人的抑郁情况明显比其他老人严重;健康状况在恐惧和疑病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病老人在恐惧和疑病比健康的老人严重,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在心理反应的比较(±s)

表1 不同类型在心理反应的比较(±s)

居住类型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农村城市P独居与伴侣同住与子女同住P健康患病P抑郁0.29±0.47 0.17±0.38 0.015 0.38±0.67 0.20±0.36 0.18±0.36 0.035 0.21±0.44 0.24±0.38>0.05神经衰落0.18±0.31 0.17±0.36>0.05 0.28±0.49 0.14±0.26 0.17±0.34>0.05 0.16±0.33 0.20±0.35>0.05恐惧0.92±0.85 0.54±0.68 0.000 0.68±0.70 0.70±0.81 0.68±0.77>0.05 0.60±0.68 0.88±0.93 0.005强迫焦虑0.10±0.27 0.11±0.31>0.05 0.16±0.41 0.07±0.22 0.11±0.3>0.05 0.10±0.30 0.12±0.29>0.05疑病0.11±0.37 0.11±0.31>0.05 0.16±0.38 0.07±0.27 0.12±0.35>0.05 0.08±0.27 0.17±0.44 0.028

2.1.3 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比较 从如下结果可知,居住类型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市的老人积极应对好于农村老人,而农村老人消极应对比城市老人严重;居住类型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居老人消极应对比其他老人更为严重;健康状况在消极应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病老人消极应对比健康老人更为严重,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在应对方式的比较(±s)

表2 不同类型在应对方式的比较(±s)

消极应对0.91±0.65 0.73±0.68 0.023 0.91±0.76 0.63±0.61 0.89±0.67 0.005 0.75±0.68 0.92±0.64 0.038居住类型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农村城市P独居与伴侣同住与子女同住P健康患病P积极应对1.03±0.75 1.29±0.90 0.008 1.44±0.89 1.08±0.81 1.20±0.87>0.05 1.24±0.90 1.08±0.74>0.05

2.1.4 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反应各个方面与积极应对都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消极应对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心理反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

2.2 质性访谈结果

2.2.1 主题一:认知不足 (1)信息获取途径有限。大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独居老人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他们的防疫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村里的宣传广播及听其他人讨论。(2)思维固化,受固有经验影响。老人思维固化,看待事情容易受固有经验影响有老人对病毒传播途径不清楚。(3)宿命认知。部分老年人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认为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决定的。

2.2.2 主题二:负性心理-担心、疑病、抑郁(1)担心家人被传染及影响家庭收入。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老人对于子女的健康更为担心,有患病老人不敢让子女送自己去医院看病,怕子女被传染上,农村老人对家庭收入较为担心。(2)担心医护人员。参加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的无畏和无私精神引起了老人的的担心和心疼。(3)担心疫情蔓延,造成国家经济损失。老人表示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心,觉得此次疫情造成了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4)疑病倾向。在访谈中,患病老人非常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同时怀疑自己被感染了。(5)抑郁。部分老人独居老人在访谈中情绪、心境低落。

2.2.3 主题三:必胜信念 (1)对国家有信心。国家完善的防疫体系和措施给老人带来抗疫必胜信念。 (2)对医护人员有信心。居家老人既相信国家能控制解决疫情,也对医务人员战胜病毒充满信心。

3 讨论

(1)应针对居家老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防疫知识宣教。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均显示,居家老人的防疫知识来源途径单一,他们疫情防治的相关信息主要来自于电视、广播甚至于靠口口相传,特别是独居老人,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身获取信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99%的老年人都知道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但是具体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上仍有不足,且个别老人用宿命论来解释疫情的爆发。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较少拥有电子通讯设备,防疫信息内容广度、深度和信息获取速度均不如网络渠道有关,另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知识面窄、分辨能力差等原因,容易听信谣言,导致防疫知识正确率较偏低。有研究显示,宣教干预能有效提高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7],居家老人这个群体对于新冠肺炎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提升上仍有很大空间,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工作管理者和相关机构,应该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防疫知识宣教,针对传播途径、如何正确看待、预防等进行防治健康教育干预,以促进居家老人全面、正确地掌握疫情防疫相关知识,做好自我防护。

(2)疫情之下,需加强对农村、独居及患病老人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疫情。有研究显示[8],老人可通过书籍、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得所需的健康知识,并能采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调节与心理疏导,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农村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有很多是文盲,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于城市老人来说较少,且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喜欢道听途说,不正确的认知使农村老人表现出对疫情及新冠病毒的恐惧及抑郁。

独居老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未与配偶、子女、亲属或他人共同居住而长期独自生活的老人,有研究显示,老人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的主要来源是子女,能积极改善其孤独感、自尊感以及维护身心健康[9]。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际,独居老人抑郁程度较与家人合住的老人严重,可能是与由于交通受阻、社区、村庄等处于封闭状态等,缺少子女的照料及情感慰藉等有关。2020 年3 月13 日,发改委等二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提到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就是针对疫情期间众多独居老人在家生活遇到困难,要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相信对于独居老人特别是重大传染病疫情中的独居老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在新冠疫情之下,患病老人在负面心理反应方面比健康老人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出恐惧和疑病两方面。老年人以慢性疾病为主,具有合并症多、病程长且治愈率低等特点,不仅给老人带来持续的病痛体验和经济压力,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患病加之突发病毒流行的痛苦体验,使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更加严重,而且由于身体因素,患病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遇事容易联想,察觉到身体的细微变化,稍有不适就会反应过度,关心和担心的程度远远超过症状本身的严重程度。

应对是个体对真实环境变化的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的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事件相关的躯体和情绪反应[10]。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反应各个方面与积极应对都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消极反应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农村、患病、独居老人的均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分别高于城市、健康、合住老人,这与他们面对疫情的心理反应有一定关系。

访谈结果还显示,处在疫情中的居家老人害怕子女被感染而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将来,也担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家里年轻人不能复工,影响到家庭收入。同时老年人对国家在这次疫情中遭受到的损失也无比惋惜,体现出老年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居家老人对于国家采取的防疫措施大为赞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的联防联控措施到位,虽然封闭式管理给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给居家老人很大的安全感,并对战胜病毒有信心。还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老年人表现出对到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的敬佩和心疼,也相信医务人员能够治愈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由此我们期望此次疫情能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结论

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科研方法调查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老人对防疫知识的认知、心理反应及应对情况,发现居家老人防疫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对于防疫知识缺乏完整、正确认知,在面对疫情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方面,不同居住类型、居住方式及健康状况的居家老人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认为疫情期间,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抑郁、恐惧及消极应对都更严重;患病老人在恐惧、疑病及消极应对比健康的老人严重;独居老人的抑郁及消极应对比合住老人严重,同时心理反应各个方面与积极应对都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消极反应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提示应针对居家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防疫知识宣教并加强对农村、独居及患病老人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应对疫情,为现阶段新冠疫情之下以至今后重大传染病疫情中,为居家老人防疫和宣传策略制定及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居家老人对疫情防疫知识的全面、正确掌握,积极应对疫情。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同时质性研究对象的分层取样及访谈内容的深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消极居家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防疫、复工当“三员”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