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养老社区的智能巴士内饰设计研究
2021-05-11李韦卓
李韦卓
摘要: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化养老是大势所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和出行结构也正发生改变,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出行体验成为当务之急。在充分洞察老年人出行问题并调研老年人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将适老化设计思维融入智能汽车内饰设计中,从功能布局设计、HMI设计、氛围设计三方面入手,构建面向养老社区使用的智能巴士的内饰设计方案,从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优化老年人的乘车出行体验。
关键词:智能巴士 内饰设计 适老设计 社区养老 老年出行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142-03
引言
出行活动是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研究表明,适当的户外出行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生理健康方面,适当的出行活动可以延缓老年人机体衰退,包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血管硬化和过度肥胖等,從而强健体质;在心理健康方面,丰富的户外出行给予老年人社会融入感与获得感,其中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摆脱孤独焦虑,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然而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借助适当的代步工具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外出活动,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平等参加社会活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但由于生理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其对代步工具也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出行交通工具的设计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市政公交车还是老年代步车皆存在一定弊端,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因此,我们对老年人的关怀也要尽可能体现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上以改善老年人的出行体验进而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一、设计研究框架(图1)
二、社区养老趋势下的出行新挑战
(一)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两个阶段,即2021-2050年的加速老龄化和2051-2100的重度老龄化。而未来十年正是中国构建老龄化应对体系的重要“窗口期”,老龄化进程太过迅速导致很多社会性问题不容乐观。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3]。因此,社区化的养老模式在中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社区化养老对出行服务提出新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社区化养老趋势的发展,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陆续出现,尤其体现在老年人出行方面。养老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年龄分布范围广、职业类型丰富、人员多元化促进出行意愿增加出行需求多样化。同时,社区养老人群普遍生理功能衰退,对出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给传统代步工具带来很大的考验与冲击。据统计,中国老年人口数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21%。也就是说,在我国的16个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但日常出行的老年人并没有如数据所展示的那样多。出行难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当前交通工具内饰的适老化设计不够完善导致出行体验不佳而产生的。综上,针对社区养老老年人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内饰设计将成为探索的重点。
三、当前老年人面临出行体验不佳的问题
(一)公交出行体验分析
在生理方面,当前公交车的内饰设计缺乏对老年人乘车需求的考虑:1.普通的乘降方式对于身体机能退化的老年人来说是比较苛刻的,台阶高度落差大或坡度陡都会对老年人的乘降车过程造成安全威胁。2.座椅的设计不够合理,其造型、功能及材料的选择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对舒适度的需求,导致长时间同一姿态久坐造成肌体疲劳;3.车厢空间布局不够科学,时常过于拥挤,不利于老年人在车厢中的移动或站立,导致老年人在乘车过程中跌倒、磕碰的现象时有发生。4.光环境昏暗,采光不足对于喜欢阳光的老人来说是不佳的体验。同时车内照明差对于视觉能力下降的老年人的车内活动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5.储备空间太少,老年人随行行李较多,却因存放区设置缺失而无处安置,尤其在乘车高峰造成很多不便。
在心理方面,内饰设计的不甚合理同样会对老年人造成不良影响:1.学生、上班族、老年人等不同群体混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在公交上的利益诉求不一致,经常因为让座、碰撞、礼让等问题发生冲突,严重损伤老年人的自尊心?。2.绝大部分公交车辆内部空间布局单调固定,座椅朝向不能灵活变动,无法很好满足老年人交流需求,而是靠睡觉、发呆、看窗外打发无聊的乘车时光,常会产生孤寂感[5]。同样如果是接送孩子,很难与孩子在乘车过程中进行互动沟通,白白流失了与孩子亲近的宝贵时光。
(二)代步车出行体验分析
电动车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代步工具之一,以灵活便捷而备受青睐,但是也存在很多乘用体验问题。1.针对老年代步车制定的交管法规不完善导致约束性较差,同时老年人的驾驶行为不规范且驾驶能力有限,车辆防护能力更是远达不到机动车标准,不安全因素太多。2.由于构造简单,没有汽车一样舒适的内饰空间,夏天驾驶容易中暑、冬天容易造成伤病,恶劣环境下更是无法正常出行。3.电动车构造简单研发成本较低,对人机工程学和CMF的考虑不尽人意,导致使用过程中舒适性体验较差。4.电动车小毛病较多,不确定性较高,经常需要维修,增添不必要的身体与经济负担。
四、老年人的出行目的及乘用需求
(一)老年人的出行目的
经调研发现,老年人出行活动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休闲活动、购物活动、求医活动和接送孩子。这些外出活动是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休闲为目的的出行:新时代的老年人更加懂得享受生活,结合旅游的养老意识逐步提升,时常出游有利于老年人颐养身心,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也建立在环境优雅或者距离景区较近的地方并定期组织老年人出游调节生活,但毕竟次数有限且无法自主选择,老年人还是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化出游需求。
2.以就医为目的的出行:虽然医养结合是大型社区养老的构建模式,但大部分养老机构以养护为主,医疗能力和医疗资源依然匮乏。老年病症种类繁多,并非社区医疗可以全部解决,很大程度还是需要到大型医院进行救治7。大型医院出诊专家也更多且权威性更高,对老年人也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3.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社区化养老多是半封闭管理,标准化的饮食起居相对统一单调,需要购物适当调节。同时老年人对医疗药品的依赖度很高,需要经常采购药品维持治疗,因此老年人也需要适当外出进行自主购买活动。
4.以接送孩子为目的的出行:孩子的上下学时间普遍与父母的上下班时间冲突,因此需要他人代接送。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且隔代亲现象显著,老年人非常愿意帮助子女接送孩子上下学,子女也比较放心自己的父母接送。这个过程既能使老年人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满足老年人也喜欢和孩子共处的心理,一举两得。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队伍中来。由于对占地面积和环境的要求,大多养老机构选择建立在市郊,老年人普遍需要通过5km-10km或以上距离的中远途出行满足上述出行目的,因此,老年人的出行需求需要代步工具的支持。
(二)老年人的乘用需求
随年龄的增大自身机能衰退,老年人外出行动能力有限,需要借助交通工具,老年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乘用需求的满足程度。
1.由于其生理上的特殊性,生理需求是老年人乘车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当起身困难时,会有辅助起坐的需求;当上下车困难时,会有辅助乘降的需求;当久坐疲劳时,会有座椅调节及按摩的需求;当视线不佳时,会有对良好光环境的需求;当沿途旅行时,会有晒太阳和观光的需求。
2.老年人乘车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同样需要着重关注,比如:当同龄人共同出行时,会有社交聊天的需求;当接送孩子上下学时,会有亲子互动沟通的需求。
3.老年人在乘车过程中的存储需求不容忽视,随着老年人出行意愿更加强烈出行活动更加丰富,随身携带的物品将会增多,如随行必备物品,购物商品等,而老年人的体力与精力不足以长时间提携和保管这些物品,必然会出现存储需求。
4.由于法定驾驶年龄的延长,并且未来十年很多当前持有驾照的司机也即将步入老年,他们依然保持着对驾驶的兴趣与热爱。因此驾驶体验的功能也应当予以保留。
五、智能巴士内饰的适老设计方案
(一)设计方法与理论
老年人群体曾是社会发展的贡献者,也应当是社会发展成果的分享者。随着适老化设计理念不断被重视,未来适老产品的设计实现将不断消除老龄群体融入社会、参与活动的障碍。适老化设计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感受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应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去帮助随衰老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甚至是一定程度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尽可能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同样,对于解决当前老年人出行体验不佳的问题,适老化设计理论同样适用。本文基于适老设计理论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智能巴士内饰进行设计优化,探索提升老年人出行体验的新方案。
(二)智能巴士内饰的适老化设计方案
功能布局设计:
1.座椅设计:首先,造型应符合老年人人机工程学标准,并具有姿态调节功能,进而缓解久坐产生的静肌疲劳和关节僵化,同时座椅应配备按摩功能,通过对穴位和关节热疗按摩,不但可以舒缓疼痛强健筋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缓动脉硬化加速代谢提高免疫力,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对坐卧舒适度的要求。其次,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导致坐立和上下车过程困难,因此座椅应具备辅助起坐与辅助乘降功能。辅助起坐功能通过液压系统支撑椅面前倾和升降的方式实现;辅助乘降功能通过座椅旋转移动至车外结合椅面升降的方式实现,目的使座椅与老年人产生主动交互,减轻老年人的乘用负担。最后,由于老年人乘车过程中会有沟通交流的需求,无论是同代人的社交还是隔代亲子的互动,都需要座椅布局可变功能的支持。通过改变座椅位置和旋转角度满足老年人对话聊天的需要,结合模块化儿童座椅保证儿童乘坐安全性的同时,也可以增进隔代之间的亲子关系,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参与感和获得感等心理层面的需求,如图2。
2.中控设计:随着法定驾驶年龄的延长,且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即将步入老年,老年人的驾驶证持有率将越来越高,同时多数人还是愿意继续拥有驾驶体验带来的乐趣,因此虽然设计目标是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巴士,但保留驾驶体验功能是有必要的。传统操控系统的设计并不适合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长时间使用双手及双脚操作会给身体和精神带来过度负荷,极有可能导致疲劳和误操作。因此驾驶区域的中控设计也应当遵循适老设计原则。首先,座椅和方向盘及油门刹车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老年人人机特征,保證操控舒适避免驾驶疲劳。其次,由于老年人反应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不佳,车辆控制系统应简化功能并将常用操控行为移交双手并减小操作范围,尽可能通过对智能方向盘的操作完成对车辆必要的控制,双脚只负责油门和刹车,甚至被完全解放交由双手接管,减小操作负担和误操作的可能性;最后,由于老年人视力衰退的原因,中控的交互界面应采用高亮度低饱和度的暖色系背景,内容字体应采用深色,字号偏大且加粗,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车辆的操控流程应尽量做到易学易用,使之高度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其人机工程学标准,保障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驾驶安全。
3.存储设计:随着老年人出行意愿的增加、出行目的的不断丰富,出行行李的种类与数量也将不断增加。比如买菜手拉车,食品衣服包,药包,拐杖,折叠椅等。同时,由于车辆的目标用户包含儿童,因此其携带的物品如:书包、玩具等也应被考虑其中。该部分随行物品的存储空间可以设置在车辆第三排座椅下部及后部位置。儿童安全座椅也是该智能巴士必备的硬件设施,经对内饰布局的审慎考量,可将安全座椅的储备空间设置在座舱内部第三排座椅的后上方,既不干扰乘坐,也方便存取。
4.体质监测功能设计:由于出行活动丰富,在车上的时间变长,作为第三生活空间,基础的健康监测设备,警醒设备、应急设施也必不可少。保证乘车过程中也可以实时监测基础身体指标,如血压、血氧、心率、体温等。若身体指标不符合标准,车辆警醒设备将发出提醒并给出相应建议对策及注意事项。若发生紧急情况,车辆配备的应急设备,如制氧机、呼吸机等,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送医前的生命体征,并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尽快送医,如图3。
HMI设计:相关的界面设计应该尽可能做到简洁易用。以老年驾驶用户为中心,从交互内容、交互方式两个维度,以“人一车一环境”的系统思维出发,构建面向老年用户的智能汽车数字交互界面,建立起与车机HMI的密切关联[9]。车机交互系统可以实现乘客与车辆之间信息的输入和反馈,通过多屏联动,多感官通道交互的方式来实现,营造沉浸式的乘用体验,主要可以进行以下几类交互内容:
1.亲子互动:可通过车载屏幕进行游戏、教学等内容丰富隔代亲子互动方式;也可以通过屏幕与子女进行视频对话,同时增进三代人之间的亲情。
2.内饰调节:可以通过触控屏幕调节座椅姿态、功能设定、布局变换等,方便在车内完成聊天对话,亲子互动,休闲按摩等活动。
3.在线娱乐:为了避免老年人出行途中感到无聊,可以通过HMI进行听书、看剧、赏戏等娱乐活动。
4.医疗监测:通过HMI可以实时、直观、易懂的可视化反馈老年人出行途中的健康监测数据,通过车机交互系统对乘车人进行相关提醒与建议。若乘客途中出现紧急情况,车机交互系统将进行紧急求救,实时获取最近医院信息开辟生命通道护送就医,并在途中以影音结合的方式提供基本应急救护措施与演示,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
5.医药推荐:随着经济能力和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也更加强烈,对新药推荐,医疗讲座,专家出诊等信息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因此,通过车机交互推送和播放这方面信息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环境氛围设计:
1.光环境设计:车内光环境分为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自然光环境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喜欢沐浴阳光的特点,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辅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强健筋骨、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和肾上腺素分泌,强化代谢并缓解抑郁。同时老年人在乘车过程中喜欢欣赏沿途的景观亲近自然调节心态、开阔视野不脱节落伍,这也是乘车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增加整车对透光材质的使用,用于大面积车窗和全景天窗;人工光环境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视觉能力,尤其在阴天或夜晚应为其车内活动提供充分的照明支持。同时,丰富的氛围灯设计也可以呼应和营造老年人乘车过程中的心情与意境,活跃思维意识,优化互动体验。
2.气味氛围:可以根据场景选择匹配香氛来舒缓心情调节情绪深度沉浸,如:类森林环境的富氧香氛、类海岸微风的清新香氛,类桃李芬芳的果蔬香氛等。而且气味对于情绪与心境的调节和疗养作用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应该为我们充分地认识和利用来进行保健调理,如:刺激大脑产生a脑电波,降低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安心凝神减轻焦虑。对于记忆力退化的老年人,气味有利于他们联想生活记忆,可以用于延缓阿尔兹海默症。气味的弥散可通过车内空调设备实现,以丰富多感官体验增加趣味性和沉浸感。
3.CMF设计:汽车内饰CMF逐渐成为设计关注的重点,主要研究内饰色彩和材质的选择与运用。色彩具有视觉表现性和情感表达性,整体内饰空间地板采用浅棕色、中控及门板采用米色,座椅采用白色,色系相近且皆为暖色,既显得内饰层次分明又不会产生视觉混乱,简洁明快、沉稳柔和的视觉表现能给乘客带来舒适安逸的放松感。材料是设计的起点,工艺是设计的表现。车辆地板采用木质材料,予人居家的品质感和自然的亲近感。车辆座椅采用PU和PP发泡材料做主体覆以皮革或织物面材,保证座椅的柔软度和舒适度。车辆中控台、门板、顶棚等主要采用PVC发泡板、再生纤维、人造皮革等材料,具有较为良好的降噪缓冲的作用。方向盘和车内扶手采用锌铝合金主体以发泡材料包裹,予以舒适的持握感和摩擦力。CMF分析目的在于从颜色和材质上都尽可能匹配老年人的审美和习惯,让车内空间很自然地成为日常生活空间的延伸,不会感到陌生与违和。
结语
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社区化养老趋势的逐步推进,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显著提升,交通工具的适老设计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改善老年人出行体验势在必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迅速发展,车辆正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的生活空间,其内饰设计拥有更多可能性。本文从内饰的功能布局、HM、环境氛围三个方面进行适老化设计探索,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改善老年人出行体验,保证老年人也一样拥有平等参加社会活动、共享社会成果的权利,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切实探索老年人出行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周芳,陈虹.老龄化背景下的公交系统优化策略[J].设计,2017(24):120-121
[2]張晓青.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新动向[J].人口与发展,2009,15(03):101-108.
[3]邱莉丽湖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趋势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6(29):4-5.
[4]焦雪晶,陈净莲.基于乘客需求的公交内饰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03):20-22.
[5]杨培,刘亚琦,申晨.老年人短途智慧出行交通工具设计研究[J].设计,2018(06):128-130.
[6]刘斐现代城市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160-169.
[7]宋阳光,曹莹.未来老年社区医疗服务交通共享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4):96-99.
[8]李然,许永生,齐文溥面向中国老年群体出行的电动车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02):36-39.
[9]孙多稳,郭会娟,丁明珠,陈宇,面向老年用户的汽车数字界面交互体验设计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