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 有效率分析

2021-05-11郝荣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脑血栓颈动脉

郝荣全

(枣阳市泰康医院 内科,湖北 枣阳 441299)

0 引言

脑血栓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为病理基础,在中年群体中极为常见,该种疾病具有死亡率及后遗症高的特点,其导致脑组织血流不畅,易引发血栓,其影响机体微循环,使得神经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临床上多数病例可见其伴有四肢麻木、语言不清及口眼歪斜等症状,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还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加重家庭负担[1]。治疗脑血栓的药物选择较多,疾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动脉硬化,通过溶栓、降脂、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改善机体内循环。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药,能起到抗动脉硬化的效果,由于疾病复杂,单一药物治疗难以减小,且临床多项研究证实,联合用药效果更佳,能缩短疗程[2]。辛伐他汀能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胆固醇含量,同时还能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3],将其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发挥协同作用。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试验,旨在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时间段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中脑血栓的标准,并经过颅脑CT、脑血管造影及心电图得以确诊;②均为24h内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患者;③积极配合研究,签署本院伦理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②既往存在脑出血疾病史;②合并恶性肿瘤;④精神失常或严重意识障碍者;⑤无法配合完整研究及随访者。入院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至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实施研究,每组分别5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26/24,最小患者/最大患者42/84岁,平均年龄(60.23±4.12)岁;男性/女性:28/22,最小患者/最大患者40/82岁,平均年龄(60.30±4.10)岁。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的选取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抗血小板治疗、抗感染及改善患者脑部循环。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治疗,早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每日1次,每次100mg。

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药物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21,规格:10mg)治疗,早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每日1次,每次20mg,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治疗周期6个月。治疗期间检查患者颈动脉血流量及血液循环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标准判断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为痊愈;NIHSS评分降低50%~89%,病残程度为1~2级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20%~49%,病残程度为1~3级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前3项总和为治疗有效总人数。

②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

③采用酶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脂(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整理,然后借助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有效率取整数值,行卡方检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血脂指标借助t进行检验,P<0.05,预示着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96.00%较对照组80.00%高(P<0.05),详见表1。

2.2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对比

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后可知,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得以降低,且组间对比可见观察组减低幅度更大(P<0.05),详见表2。

2.3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

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后可知,两组血脂水平均得以下降,且组间对比可见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脑血栓的形成过程复杂,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其极高的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对现代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该种疾病的病理基础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而脂代谢紊乱是引发颈动脉系统粥样的主要因素,因此,疾病治疗的根本在于调脂,抗血小板聚集[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2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对比

表3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

如何有效的控制脑血栓是目前医学的一个难题,药物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其中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治疗脑血栓有着积极意义,能抑制体内核因子起到减少炎性介质的效果,还能降低各种黏附因子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能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效果。服用后能分布至全身组织,使得炎性因子水平得以下降[6],患者的症状得到发改善,但单一使用临床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文献记载,60%的脑血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脂疾病,因此配合调脂的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使得疾病得到更好控制[7]。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见调脂药物,能起到保护血管的效果,辛伐他汀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抑制剂,其治疗脑血栓更具针对性,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8],抑制C反应蛋白,减轻血管壁炎性反应,且该种药物副作用小,患者反应一般轻微,耐受性好[9]。基于此,本次研究选自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旨在为脑血栓的治疗扩宽思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降低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说明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这与陈璐菡[10]学者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提示联合用药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已有斑块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凸显疗效,可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脑血栓颈动脉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基于MRP2的灯盏花素对辛伐他汀药物体内转运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