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分析
2021-05-11郑通美
郑通美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眼科,福建泉州362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较高,且该病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增加会明显提高[1]。现阶段,临床治疗DR 多采用眼底激光疗法,但有些患者的视力在应用激光疗法治疗后恢复效果不佳[2]。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是康柏西普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血管新生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有研究指出[3],该物质具有改善炎症水平、提升血流动力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多重作用。本研究选取90 例DR 患者,探讨眼底激光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 例DR 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6 ~79 岁,平均(51.26±7.81)岁;病程1 ~4 年,平均(2.28±1.03)年。研究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5 ~74 岁,平均(51.02±7.73)岁;病程1 ~5 年,平均(2.35±1.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DR 相关诊断标准一致[4];单眼发病;既往无系统治疗史。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病;既往有眼部手术史;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予眼底激光治疗:先通过眼底激光治疗仪(卡尔·蔡司股份公司;型号:VISULAS 532s)进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在与黄斑中心凹相距1500 ~3000 μm 处实施“C”字型光凝,曝光时间为0.1 ~0.15 s,光斑直径为50 ~100 μm,然后行全视网膜光凝,于上下血管弓(黄斑区)之外,视乳头鼻侧1.5 个、黄斑颞侧2 个视乳头直径以外,通过激光对锯齿缘进行照射,曝光时间为0.15 ~0.2 s,光斑直径为200 ~300 μm。
研究组在眼底激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30012;规格:10 mg ∶0.2 ml),用药方案如下:结束激光治疗一周后实施一次性玻璃体内注射,完成表面麻醉后进行眼部消毒,然后用开睑器开睑,与角膜缘后相距3.5 ~4.0 mm 位置进针,且进针角度与巩膜保持垂直。当针尖至玻璃体腔后注射0.05 ml本品,完成注射后用棉签压迫针眼,最后包扎。
1.3 观察指标
通过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统计Log MAR值并比较;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比较;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IL-6、IL-1β、IL-8 等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通过彩超检测治疗前后视网膜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值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 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值比较(±s)
组别 n 视网膜厚度(μm) Log MAR 值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 45 765.78±44.51 156.86±15.49 86.673 0.000 1.23±0.07 0.64±0.04 49.091 0.000对照组 45 768.73±41.55 303.82±17.18 69.364 0.000 1.24±0.06 0.76±0.03 48.000 0.000 t 值 0.325 42.618 0.728 16.010 P 值 0.746 0.000 0.469 0.000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IL-6、IL-1β、IL-8 等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IL-6(pg/ml) IL-1β(ng/L) IL-8(ng/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 45 211.31±1.17 93.13±1.04 506.434 0.000 47.26±0.95 16.82±0.39 198.841 0.000 0.81±0.06 0.32±0.04 45.583 0.000对照组 45 211.14±1.12 105.87±1.53 372.429 0.000 47.28±1.01 20.14±0.86 137.245 0.000 0.79±0.05 0.51±0.02 34.879 0.000 t 值 0.704 46.196 0.097 23.585 1.718 28.500 P 值 0.483 0.000 0.923 0.000 0.089 0.000
2.3 两组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EDV、PSV、RI 等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伴有高血糖症状,因此会对血管-视网膜屏障产生持续性损伤,并且患者体内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等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上升趋势,致使大量的炎症因子随之产生,最终诱发DR,对患者视力影响极为严重,并有诱发失明的风险[5-6]。激光治疗DR 可促使视网膜耗氧量有效降低,阻断血管再生,并消除已生成的血管,最终改善其临床症状[7]。但有研究指出[8],患者在接受激光治疗后存在视力急剧下降或剧烈波动的风险,在视力恢复及吸收视网膜水肿方面亦存在些许缺陷。
表3 两组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组别 n EDV(cm/s) PSV(cm/s) RI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 45 1.32±0.53 2.95±0.04 20.572 0.000 4.81±0.15 9.58±0.21 123.990 0.000 0.91±0.04 0.65±0.03 34.882 0.000对照组 45 1.34±0.51 2.47±0.05 14.792 0.000 4.76±0.19 7.54±0.14 79.018 0.000 0.89±0.07 0.78±0.02 10.136 0.000 t 值 0.182 50.287 1.386 54.221 1.664 24.187 P 值 0.856 0.000 0.169 0.000 0.099 0.000
视网膜厚度及视力改变是DR 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康柏西普是一种提取自仓鼠卵巢细胞的融合蛋白,可特异性结合VEGF,阻断VEGF 与之受体结合的信号传递途径,进而阻止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减少视网膜厚度,提升视力[9-10]。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说明联合疗法对DR 患者视网膜厚度降低及视力改善的效果更佳。有研究指出[11-12],2 型糖尿病属于炎性疾病的一种,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并对胰岛B 细胞产生损伤,导致病情加重。同样,DR 的发病与炎症因子的过度刺激也存在很大关联,IL-6、IL-1β、IL-8 等血清炎症因子能够通过协同作用,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致使病情加重。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的IL-6、IL-1β、IL-8 等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说明联合疗法对DR 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除此之外,DR 患者还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而长时间的高血糖症状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视网膜屏障损伤,血糖指标的增高导致其血小板黏性随之增加,进而引发血流不畅,导致大面积地诱发视网膜缺血灌注障碍,最终出现缺血症状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13]。相关研究指出[14],DR 患者视网膜动脉血流以及阻力会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而增加,由于血流灌注的进一步减少,会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症状更加严重。刘玺等[15]研究发现,康柏西普与视网膜光凝联合应用可有效对DR 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以改善,促进其快速康复。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的EDV、PSV、RI 等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与刘玺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联合疗法可改善DR 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状态,减少循环阻力,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因此,对血流动力学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眼底激光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患者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力,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对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