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复发性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1苏金哥刘晓梅姜海军李萃轶
苏金哥 刘晓梅 姜海军 李萃轶
1.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 516100;2.广东省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 516100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情感障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导致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据相关文献统计,抑郁症发病率约3% ~5%[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压力不断增大,导致抑郁症患病率逐年上升。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循证式的心理治疗措施,医师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以及认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表明,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采用CBT 治疗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症复发次数,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针对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我院)收治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78 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20 ~67 岁,平均(45.2±2.1)岁;对照组39 例,男17 例,女22 例,年龄20 ~61 岁,平均(45.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2]中的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加入;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对本次用药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盐酸舍曲林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41,批号:DN7907,50 mg/片),起始剂量50mg/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高200 mg/d。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BT,每周一次,每次治疗1 h,连续治疗8 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方式为:逐步引导患者发现导致抑郁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帮助患者制订完成每天需要进行的活动计划表,要求患者能够自我检测,填写相关记录表,逐步引导患者采用理性思想替代负性思想;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想法的主要信息,并将其纠正。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2、4、8 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24)[3]每项分值为0 ~3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越重。治疗8 周后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Inventory,TESS)[5],每项分值为0 ~3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总体印象评定表(Overall Mapping Assessment Table,CGI)[6]。每项分值为0 ~3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轻。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74)[4]评分,每项分值为0 ~3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HAMD-24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2、4、8 周后的HAMD-24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患者2、4、8周后HAMD-24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患者2、4、8周后HAMD-24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2 周 4 周 8 周对照组 39 16.9±2.6 11.3±1.4 6.9±0.7观察组 39 10.5±2.7 7.5±1.2 5.1±0.5 t 值 10.662 12.869 13.067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ESS、CGI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8 周后TE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G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ESS、CG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ESS、CG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TESS CGI观察组 39 6.9±0.6 19.4±3.4对照组 39 2.5±0.5 11.4±2.3 t 值 35.182 12.170 P 值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GQOL-74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2、4、8 周后的GQOL-74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GQOL-74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GQOL-74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2 周 4 周 8 周观察组 39 13.2±1.2 31.2±2.3 35.1±2.1对照组 39 10.2±1.5 25.3±2.3 27.3±2.3 t 值 15.839 13.222 9.877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复发性抑郁障碍是指抑郁反复发作,而没有单独的躁狂发作史。抑郁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心理、生物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导致,有研究学者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进行了统计,其中超过65%以上的患者出现过生活事件。临床认为,抑郁症患者具有独特的认知以及归因模式,存在明显的认知损害,进而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障碍、警觉性增高,进一步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抑郁患者则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现象[7]。因此,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减少自残自杀等情况。但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数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服药,从而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CBT是一种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曲解,矫正患者适应不良行为现象,减轻或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方式[8-10]。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上,以问题为中心以及以行动为导向的治疗形式,通过改变患者不合理信念以及不良认知、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无用模式,改变患者对自身、他人以及事物的看法与态度,以此缓解痛苦并减轻相关症状[11-12]。CBT 的应用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曲解,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缓解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药物联合CBT 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睡眠以及焦虑抑郁状态,帮助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13]。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联合CBT 治疗可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相较于单独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同时也节省医疗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联合CB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2、4、8 周后的HAMD-24 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周后TESS评分高于对照组,CG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患者联合CBT 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各种心理、社会问题的出现。
在袁思华等[14]、王刚[15]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BT联合药物治疗,采用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 量 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HAMD 明显低于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总 体 幸 福 感 量 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GW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联合CBT 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相较于单独药物治疗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联合CBT 治疗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