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1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快速反应成功率护士

彭 璟

武汉市汉口医院急诊科,湖北武汉 430000

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的致死率非常高,部分成功存活的患者也有残疾可能,严重创伤指的是机体出现两个及以上器官、组织受损,各个系统功能趋于衰竭,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必须做好这类患者的急诊救治[1-2]。既往实践证实,严重创伤患者越早接受急诊救治存活率越高,创伤发生后2 ~8 h 是严重创伤患者第二个死亡高峰,创伤发生后1 h 内被视作抢救黄金时间[3]。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创伤团队模式、创伤救治体系并不足够完善,不同医院之间并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导致不同医院在康复质量、急救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4]。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培养急诊创伤团队、建立创伤救治体系,有效降低了30%左右的创伤病死率[5]。武汉市汉口医院为了提升创伤救治质量,借鉴国内外既往优秀经验,尝试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1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象,分析该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50 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接受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男39例,女36 例;年龄22 ~67 岁,平均(43.86±10.51)岁;创伤类型:颅脑损伤20 例,四肢损伤26 例,脊柱损伤15 例,腹腔损伤10 例,其他4 例。对照组75 例,男42 例,女33 例;年龄20 ~68 岁,平均(45.16±11.19)岁;创伤类型:颅脑损伤18 例,四肢损伤25 例,脊柱损伤16 例,腹腔损伤11 例,其他5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为1 级、2 级[6];②年龄18 ~80 岁;③创伤发生时间不超过12 h;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 分[7]。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②创伤引起呼吸或心跳骤停时间超过半小时;③伴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基础疾病;④依从度过低影响护理研究进行。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开展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做好急救护理每一项流程。观察组建立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在护理中应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团队建立。团队成员在急诊科中选择高资历、急救经验丰富的循环护士、创伤护士、药物护士、记录护士,由创伤护士做好全部团队成员的技能培训,提前进行病例模拟训练,开展团队运作演练,并做好急救现场的整体调控。(2)具体工作流程。①患者入急诊室后预检护士进行初步程度评估,1、2 级患者迅速通知创伤护士,经建立的团队开展急诊救治的护理工作。②创伤护士迅速与值班医生、在班最高资历急诊医生以期进行急救工作,并与团队成员一起紧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急救护理工作。团队各成员精准分工、各自负责、准确定位,其中创伤护士站在患者头端,药物护士站在患者左侧,循环护士站在患者右侧,记录护士站在患者脚端。③团队成员按照国际初级创伤评估模式从气道、呼吸、循环、神经功能障碍、全身共5 方面进行初步评估,保持呼吸、循环优先,通过团队组合操作替代简单顺序性逐项操作。④团队成员做好患者相关检查,药物护士开放静脉通路,负责抽血、配血,辅助医生完成穿刺。记录护士做好急救过程、患者询问结果等各项情况的记录,护理病理完善书写,对用药时间准确记录,对于部分有特殊要求的急救措施记录护士负责做好时间提醒。⑤主治医生到位后,创伤护士向医生汇报患者伤情评估结果,告知已采取的处理措施,并遵医嘱做好各项救治操作,做好相关科室的联络,迅速做好输血、检查、手术治疗、住院等事项的安排。

两组护理周期为患者转入急诊科开始至转入普通病房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时效指标:比较两组高级气道建立时间、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血常规与血型送检时间、首次CT 检查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②抢救结果: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③护理满意度:抢救结束后评价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按照参考文献[8]的10 分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将分值9 ~10 分、6 ~8 分、0 ~5 分相应评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利用SPSS 23.0 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采用χ2、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时效比较

观察组高级气道建立、颈托使用、脊柱板使用、静脉通路建立、血常规与血型送检、首次CT 检查以及止血药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时效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时效比较(±s,min)

组别 n 高级气道建立时间 颈托使用时间 脊柱板使用时间 静脉通路建立时间 血常规与血型送检时间 首次CT 检查时间 止血药使用时间观察组75 5.12±1.93 3.25±1.08 5.42±1.67 4.51±1.62 8.45±2.92 23.34±5.74 28.75±4.12对照组75 10.57±2.44 11.63±2.96 13.72±2.33 9.86±2.41 15.75±3.62 49.83±8.33 63.38±8.71 t 值 15.171 23.033 25.074 15.955 13.593 22.678 31.126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实施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实施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创伤指的是外部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或者组织器官损伤,会引起局部、全身功能障碍[9]。严重创伤复杂程度更高,多为复合伤,伤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合并一些隐秘损伤,可能在急诊检查中出现漏诊,从而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心脏压塞等情况,导致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0-11]。统计发现,严重创伤患者中接近一半可能在几分钟内由于大血管撕裂而死亡,因此对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有黄金一小时之称[12-13]。研究发现,在严重创伤发生后一小时之内接受急救,急救成功率可较一小时之后急救明显升高,患者也能获得更好预后[14]。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为提升急救效果,必须最大可能缩短从院前抢救到院内急诊时间,还需要简化不同科室之间转诊患者的流程,提高急救效率,从而保证患者更高的存活率[15-16]。以往常规的急诊护理多是由急诊医师接诊,护理人员的作用更多是辅助、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救操作,不同护士之间缺乏配合,未能协调分工,护理效率受影响,因而可能无法获得最满意的抢救效果[17]。本研究观察组采取的是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最大的特点为改变了既往分散的护理人员工作模式,提前建立一个有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护理团队,不同团队成员之间责任分明、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因而能保证更高的护理效率,从而获得更满意的护理效果[18-20]。本研究观察组高级气道建立时间、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血常规与血型送检时间、首次CT 检查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也证实,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也获得更高护理效能。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护理下,护理操作转变既往简单顺序上的逐项操作为组合协同操作,在建立基本生命支持基础上同时开展各项体格检查,另外还进行必要性的急救处理,因此早期救治所需时间可明显缩短。在该模式的护理下,急救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强调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迅速实施CT 检查,因此首次CT 检查时间可明显缩短[21-22]。

本研究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类似研究也显示采取新型护理模式可保证创伤患者有更高的抢救成功率[23]。有研究[24]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分级分流分区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该组急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护理下急救效果更满意,可保证更高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分析是由于相较于常规急救护理,该模式下护理人员分工更明确,协作更顺畅,转运时间明显缩短,护理实施的整体性、信息化特点更突出,因而能保证更高的效率[25]。

综上所述,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急诊快速反应团队模式下的护理可获得较高的护理实效,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抢救成功率,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快速反应成功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快速反应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之城市快速反应消防车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