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1-05-11刘婷
刘 婷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湖北荆州 434000
手术室作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科室,患者往往是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情绪激动的情况,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1]。近年来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社会及广大患者群体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已经不再是手术室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台下巡视等单一的内容,而是已经逐渐向术前至办理出院的整个过程扩展[2]。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在于关爱患者、关爱生命,其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爱心,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本,以患者健康为目标,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好的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3]。选取于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6 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需要开展手术治疗;②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③认知功能良好,意识清楚,配合能力良好。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正在参与其他试验。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0)。对照组男39 例,女31 例,年龄12 ~80 岁,平均(49.5±10.7)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6 例,胸外科手术14 例,妇产科手术8 例,骨科手术12 例;研究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13~82岁,平均(49.7±10.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5例,胸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为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将相应准备工作做好,简单予以宣教指导,术中默契进行配合,准确传递工具,遵医嘱用药,术后对病情变化加以监测,进行日常饮食、生活、运动等方面的基础性指导。研究组的手术室护理为人性化护理,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护士在术前24 h 接到手术通知书以后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巡回访视,对需要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熟悉,了解和明确其基本情况,掌握患者合并症、过敏史等情况,针对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进行核对,评估生命体征变化和心理状况变化[3];向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介绍以后需要对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麻醉手段、麻醉师给出的建议等进行介绍,尽可能的将患者思想顾虑、心理恐惧缓解或消除,提高其配合行为和依从性;术前需要对器械、仪器、抢救设备的状态、性能等进行严格检查确定。术中常见危险因素必须有所心理准备,降低危险因素至最低的标准[4];②术中:进入手术室前2 h 需要合理调控温、湿度,标准为22 ~25 ℃、55%~60%。以患者需求为依据进行盖被保暖。巡回护士同患者间需要积极主动的交流,对其姓名、手术部位、床号、麻醉方式等进行核对,做好隐私部位的遮挡,将手术时的配合项告诉患者,给予其鼓励、安慰,耐心帮助其解答疑惑[5]。全程由巡回护士陪在患者身旁,关爱、鼓励、问候。医护间需要做到精细娴熟的配合,轻、准、稳的传递仪器,确保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发现意外情况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正确处理。术毕告知麻醉清醒者手术成功完成,返送病房后交代相关注意要点[6];③术后:全身麻醉者禁止即刻送回病房,需要其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后才能从手术室离开。术后2 d 需要前往病房随访,给予患者情绪安抚,对固定体位是否出现神经压迫或循环障碍进行观察,做好切口感染预防,对患者围术期感受、意见进行征求,促使其真切的感受到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温暖及关怀[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心理状况。于术前、术后2 d、出院时通过(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两项评分如果越低,则说明心理状况越好[8];②生存质量。通过SF-36 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4 项内容,均为100 分的标准,评分越高,视为生存质量越高[9];③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定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问卷回收率为100%,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945,包括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态度,百分制,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关系[1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出院时的SAS、SDS 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分)
注:对照组术后2 d、出院时与术前SAS 评分比较,t1/t2=6.658/14.510,P 均=0.000;对照组术后2 d、出院时与术前SAS 评分比较,t1/t2=12.435/15.246,P 均=0.000;研究组术后2 d、出院时与术前SAS 评分比较,t1/t2=19.811/34.367,P 均=0.000;研究组术后2 d、出院时与术前SAS 评分比较,t1/t2=22.285/34.195,P 均=0.000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术前 术后2 d 出院时 术前 术后2 d 出院时对照组 70 57.78±9.35 46.12±11.28 37.25±7.26 55.59±8.27 37.27±9.14 35.56±7.24研究组 70 56.69±5.57 34.53±7.52 21.59±6.48 53.13±7.18 25.57±7.45 21.15±3.11 t 值 0.837 7.152 13.463 1.879 8.301 15.300 P 值 0.403 0.000 0.000 0.062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进行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70 58.24±5.31 67.86±5.53 60.59±5.53 68.22±4.57 57.86±7.11 66.59±6.23 56.90±6.84 65.55±6.22研究组 70 58.69±5.35 78.22±6.24 60.90±5.67 78.87±5.11 58.03±6.97 78.57±6.50 57.22±6.94 79.59±6.51 t 值 0.4997 10.3958 0.3274 12.9976 0.1428 11.1325 0.2747 13.0463 P 值 0.618 0.000 0.743 0.000 0.886 0.000 0.783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健康教育 护理服务态度 护理操作技术 护理服务流程对照组70 88.53±3.64 90.34±2.57 88.24±3.01 85.43±2.38研究组70 98.19±1.05 97.36±1.07 96.32±1.20 97.27±1.32 t 值 21.333 21.097 20.862 36.39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为外科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其亦是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的高风险科室[11]。绝大多数患者术前会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影响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降低麻醉效果,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正确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12]。
人性化护理属于具体个体化、整体性、针对性特点的新兴护理模式[13],其将降低患者生理、心理不愉快程度或保持生理、心理愉悦作为主要目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14],视患者为生理、心理、社会上的一个统一体,以其性格特点、病情需要作为依据对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制定和实施,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完全符合[15],可以确保手术成功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术后康复,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改善预后[16-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前、术后2 d、出院时的SAS 评分、SDS 评分比对照组低;护理后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结论基本一致[19-21]。鉴于本研究选择病例样本少,研究时间短,所以有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还需要进行深入性的探讨。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