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
2021-05-11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夏静芳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夏静芳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样虽然课堂教学进度能够得到良好的掌控,但制约了学生创造精神、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建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而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一、创设探究情境
受认知、年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具体性特征明显。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主动开展探究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起来,努力构建探究式课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同时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圆”展示出来,包括水桶、汽车轮子等。这些事物学生经常接触,但并没有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过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些物体设计为圆形有何依据和优势?如果将其改变为方形,是否合适?学生面对这样新奇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进而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设计探究问题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能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对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合理选择提问方式,依据具体的探究主题,将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探究来解决,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等得到发展。
三、凸显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为加快课堂教学进度,往往会直接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这样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鼓励学生结合具体任务自主思考与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与验证,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不要向学生直接教授计算公式,而是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一些学生思考之后,借助绳子等材料绕圆形一周,之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即得出了圆的周长。面对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赞美,以便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之后,教师将更加便捷的计算公式引入进来。学生结合自主探究经验,能够对计算公式的简洁性形成充分认识,进而加深记忆。
四、尊重客观差异
受智力、成长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学生具有差异化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增强探究问题的层次性,促使所有学生的探究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促进班级学生共同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想法,对圆形学具进行分割,组合成自己比较熟悉的图形,计算出圆的面积。一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较为熟悉,所以将圆形学具组合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求解。一些学生对三角形十分熟悉,则将圆形学具组合为三角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动手实践与计算结果,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设想和推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优势,自主选择问题的解决角度。这样教学不仅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全面满足,还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大意义。教师要准确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内涵,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科学构建探究式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