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21-05-10王艳菲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渗透策略美术教学

王艳菲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把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能解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本文结合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重点探讨了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园;美术教学;渗透策略

随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推进,其被广泛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以时代发展为教育背景,寻找相应的渗透对策,以加强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一、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学的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解放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解放幼儿的双眼,也就是消除幼儿的“有色眼镜”,让其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更加直观的方法了解世界,让幼儿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借助自己的所见所闻,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从而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其次,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解放幼儿的大脑。教师只有解放幼儿的大脑,才能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解放幼儿大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这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有利[1]。最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解放幼儿的双手。从美术教育角度来看,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阻碍幼儿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的教学格局,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爱上美术。

二、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一)激发幼儿思维想象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对幼儿思维想象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幼儿进行临摹绘画,教学重心放在教师身上,绘画内容一般由教师安排,整体绘画作品之间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给幼儿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幼儿思维想象力受到限制。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十分丰富,在幼儿的内心世界中,其绘画作品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也是幼儿自主意识的反映。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教师不能过于注重色彩搭配,也不要强调画中内容的逼真性,而是需要通过情境式提问的方式,激发幼的思维想象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完成绘画作品[2]。例如,在安排幼儿绘画一幅关于“妈妈的礼物”的作品时,一开始,教师就安排幼儿设计一条项链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幼儿美术教学不应限制幼儿思维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给幼儿设定送给妈妈什么礼物,而应让幼儿自己动脑思考送给妈妈一份怎样的礼物。通过提问,幼儿能够有找到明确的绘画思路,在丰富的思维想象力下大胆创作。

(二)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本质上是一种集形、色、情节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关注和认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的释放,满足幼儿的情感要求,培养幼儿正确的情感态度。克鲁普斯卡娅说过:“老师光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善于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幼儿的心里,了解幼儿内心想法,与幼儿产生情感互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陶行知思想,按照以情施教的教育理念,及时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其的认可和爱护,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美术教育活动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更多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中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美丽的手套”为主题,安排幼儿进行绘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故事情节,如冬天来了,天气特别冷,外面飘着雪花,一位小女孩没有戴手套,小手冻得通红。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以小女孩快要过生日为由,让幼儿为小女孩设计一副手套当作送给其的生日礼物,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在这个教学情境中,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其中,这不仅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具趣味性,还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提高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设计一副美丽且特别的手套,能够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能实现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组织动手实践课

组织安排实践课程,是让幼儿表达思想的主要方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创造理念,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实操活动。在实操工具选择上,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能够结合实际想法和兴趣爱好进行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有明确的目标,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限制幼儿思维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幼儿准备充足的工具,结合幼儿的实际想法和要求,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对每幅作品进行展示。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学科具有通用性,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经典视频,让幼儿对美术文化知识形成充分的了解,并能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4]。例如,在视频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卡通视频,以此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幼儿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每位幼儿的性格有所不同,思维模式也会存在差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让幼儿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开阔视野,实现思维的创新性发展。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将幼儿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定期进行调整,让幼儿能够接触不同的伙伴,在伙伴的带动和影响下,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实施鼓励性教学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美术作品欣赏课,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但在当前的美术课上,教师没有对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适当添加美术作品欣赏内容,以加深幼儿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比较传统的动画片,这些传统动画片中,包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幼儿通过欣赏,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在今后创作中应用这些文化元素。为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法,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式教学能够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情况下,幼儿并非不具备创新意识,而是在发现一种新事物或者对自己所创造的事物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家长或者教师的认可,长此以往,幼儿将会失去自信心,影响了自身创造能力的发展[5]。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保护,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幼儿今后成长非常有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使用肯定的话语鼓励幼儿,如“你真棒、你能行”等,以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对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推动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为了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教师应从全局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夯实幼儿美术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秀丽.谈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开展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45.

董敏文.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1):168-169.

孟慧.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19(51):88-89.

周琴.践行陶行知思想,開展幼儿园乡土教学[J].学周刊,2019(17):165.

严佐仓.略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践行[J].赤子(上中旬),2017(04):219.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渗透策略美术教学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