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21-05-10谭伟林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概念教学高中化学

谭伟林

【摘要】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高中化学概念对于高中化学而言相当于房屋的地基,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客观事实。本文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讨,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概念教学;高中化学

化学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思维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高中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化学概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能为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教师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借助启发性问题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问题教学法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一、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情况

化学知识概念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概念能理解和吸收更多的化学知识。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可以增强自身思维的严谨性,真正明白化学知识的内在含义,将所学知识有效连接起来,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实际上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深入研究,使其最终解决化学问题,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分析、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既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化学概念抽象性、概念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按照“我讲你听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板地记忆概念,这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整体效果[1]。

三、问题教学法对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意识,与学生和平相处,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效率。

(二)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在设计问题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为前提,确保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其高中化学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出启发性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定问题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可以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所学高中化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2]。

四、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路径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在教授“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并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本主题第一部分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到集合思想在化学学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大家猜想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将粒子看作一个整体的呢?”然后展示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量”的化学概念。教学这部分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置新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1摩尔的粒子数是多少”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相关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数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之后,开展课堂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符号等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物质的量、粒子总数及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得以提高,加深学生对其关系的理解。学生在独立解决上述问题后,就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好化学知识的自信心。

(二)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案例

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學生播放一些与本节所讲知识有关的趣味影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然后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主题。例如,教师可提问学生一些有关生活小常识的问题,如在家中整理衣物时怎样对其进行分类呢?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垃圾分类这件事,我们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呢?等等,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规则进行归纳、总结,继而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讲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3]。

(三)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例

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前,教师可先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而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特征。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并提出问题:“请大家对高中所学反应类型进行总结,并对总结出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述问题,能降低高中化学学习的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化学史,并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其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苹果削皮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果肉会变色,而超市中所贩卖的苹果汁却不会变色”这一实例创设相关问题情境,进而导入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层层递进地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四)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案例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判断什么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同时能够熟练且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第一点是让学生对离子反应前后所发生的变化这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两瓶溶液——NaOH溶液与NaCl溶液,让学生对这两瓶溶液进行分辨,并分组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过程中所包含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纸上,从而使学生对反应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接着,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依据上述实验归纳总结知识,寻找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并让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关表格,继而根据表格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并对表格相关内容进行探究与归纳。

综上所述,教师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抽象性的高中化学概念时,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概念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中化学概念知识。

【参考文献】

李玉红.问题教学法在云南民族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张璨.基于PCK理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卢红青.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6):6-7.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概念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