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历对高职护生专业态度影响的质性研究

2021-05-10李建琼罗忠琛吴文君杨万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疫态度医护人员

李建琼,罗忠琛,吴文君,杨万凤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3.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该病传播迅速,传染性强,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1]。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新增病例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2-5]。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护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支主力军,在疫情防控,尤其是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护士职业的崇高性与专业价值,同时其也承担较重的工作负荷、职业风险及心理压力[6-7]。高职护生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后备军,其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决定其将来的择业及职业生涯规划[8]。在疫情期间,高职护生通过媒体、学校线上思政课堂、身边护士的感人事迹等深入了解到护士在抗击疫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工作性质。以往研究表明,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较低,认为护士这一职业的专业价值感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9-11],高职护生的抗疫经历和认知体验可能会对其专业态度起到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护生抗疫经历对其专业态度的影响,为高校后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促进高职护生对所学专业及护士这一职业产生积极认知,增强其专业认同感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法,以样本特征最大差异化及信息饱和为原则,选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视频或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访谈。纳入标准:(1)高职院校在读护生,(2)同意参加本研究。本研究最终访谈20 名高职护生,受访高职护生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法[1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职护生,利用微信视频或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访谈,并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转换成文本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提炼主题,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探索抗疫经历对高职护生的情感体验及专业态度的影响。

表1 受访高职护生一般资料(n=20)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首先,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并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其次,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咨询专家对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修改;最后,通过方便抽样法抽取3 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高职护生进行预访谈。最终确立本次访谈内容为:(1)经过此次疫情,你怎么看待或认识你所学的专业;(2)你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怎么样的;(3)了解疫情中医护人员的事迹后,你觉得自己以后还会成为护士吗。访谈前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承诺对所有个人资料保密,经其了解和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不限,以其谈完自己的想法并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认为信息达到饱和,停止收集资料。

1.2.3 资料分析与整理 对转录资料采用Colaizzi 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11]。具体步骤为仔细阅读访谈记录;摘录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将重复出现的相同编码汇集形成编码本;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观点,将这些编码进行归类,升华出主题概念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推理,探索抗疫经历对高职护生专业情感体验及专业态度的影响,将其共性部分归纳成本研究的主题和要素。

2 结果

2.1 抗疫经历会促进高职护生专业态度的积极转变

2.1.1 深刻领悟到护理学专业价值及意义 访谈时,有12 名高职护生认为抗疫经历使自己感受到护理专业的价值,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帮助别人,因此更加坚定选择护理专业的信念。A5:“我最开始学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愿意学的,是家里人让我学的,经过这次疫情,看到那些新闻,看到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我觉得对这个专业挺自豪的,因为可以尽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A6:“我感觉自己更加坚定了选择护理专业的信念,大家都感觉没办法的时候,医生护士就感觉去跟打仗似的冲在第一线,感觉学这个太有用了,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觉得自己发挥了很大作用,很有价值感,现在真的是对这个职业的看法都不一样了。”A7:“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觉得这个职业又苦又累,看到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看法,觉得是特别有价值的一个职业。”

2.1.2 受到抗疫英雄和学校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鼓舞 访谈时,有16 名高职护生表示前线抗疫的英雄给自己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其中有7 名高职护生表示看到平时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在学校发热隔离点上班,觉得老师的职业精神给自己树立了榜样,因此想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A1:“这里面像钟南山以及很多抗疫一线的老师,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就是那种积极正能量的东西感染了我,所以我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选择了护理专业。”A2:“经过这次疫情,对钟南山和李兰娟挺敬佩的,一方面是对他们专业知识的敬佩,另一方面佩服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带来精神上的鼓舞,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比较以前,我现在更加喜欢学习护理专业,更喜欢当护士。”A3:“我们学校在疫情期间也设立了发热隔离点来收治发热病人,看到平时在讲台上上课的老师亲身投入抗疫一线,他们的这种职业操守和精神让我很受鼓舞,就是那种积极正能量的东西感染了我,因为这些老师是自己身边的人,所以给我的感受是最真实的。”A6:“我们学校不是设立了发热隔离点吗,我当时看到我们学校的老师既上得了讲台,也进得了病房,我就觉得好帅,好想成为这样的人。”

2.1.3 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 本次访谈,有12 名高职护生表示抗疫经历促使自己以后会更加坚定地从事护理相关工作。A1:“因为这次疫情,看到那些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不顾生命安危冲在一线,很值得敬佩,让我加深对这个职业的认识,以后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个专业,将来也会成为护士。”A2:“以后我会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更加倾向于从事教育行业,但是我也不会放弃去医院当护士的机会。”

2.1.4 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本次研究中,有4 名高职护生表示疫情后,国家的激励政策使自己感受到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认为就读护理专业是正确的选择。A3:“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家真的非常看重医护人员,因为我在抖音上看到以后会给医护人员的子女中考或者高考加分,也看到很多旅游景点让医护人员免费,另外从网上也看到武汉抗疫人员回家的时候,都有安排国家专门人员护送,再看到旁边那些人拿着国旗喊英雄辛苦了,真的觉得学这个专业没有错。”A4:“现在国家政策挺好的,这次去前线抗疫的都有政府补贴,说明国家现在很重视医护这个行业,以后发展应该会很好,所以觉得选择护理专业是正确的。”

2.1.5 护士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访谈时,有8名高职护生表示疫情期间体会到护士的工作跟医生同等重要,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会得到提升,因此会坚定地选择护理专业。A8:“以前觉得都是报道医生的新闻比较多,然后现在就看到很多报道护士的新闻,觉得护士比以前更受重视了,觉得护士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地位肯定也比以前高了。”A9:“以前身边人总会觉得医生很重要,护士是可有可无的,这次抗疫经历让我体会到护士职业的光荣,体会到护士的重要性,而且我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也会提高,所以我会坚定地选择护理专业。”

2.2 高职护生对专业的消极观点

2.2.1 疫情期间某些医护人员受到歧视 本研究中,有3 名高职护生表示疫情期间看到某些医护人员受到歧视,不被理解和尊重,因此不认可护理专业。A14:“就是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下班后回家,有的邻居觉得他们身上会带病毒,所以对他们态度不好,还不让他们进自己住的小区,看到心里就难受,我就觉得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读这个专业。”A15:“虽然网上都说抗疫医护人员都是英雄,其实私下大家可能对他们的态度就变了,就是在抖音上看到在医院上班的护士回自己小区,保安不让进,觉得很心寒,我不想以后自己在医院那么辛苦,然后那些人还不理解你。”

2.2.2 护士职业具有高负荷、高风险的特点 本次访谈中,有3名高职护生表示疫情期间认识到护士职业的工作负荷重,风险高,以后不会从事护理工作。A10:“看到这些疫情报道,害怕以后会接触这些感染病人,害怕自己会被感染,我以后并不愿意从事护理这个职业,因为风险太大了。”A12:“这次疫情,很多医护人员从过年开始就一直没回过家,非常累,还冒着生命危险上班,而且也看到牺牲了很多医护人员,觉得护士的职业风险真的太高了,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以后不会去当护士。”A16:“这次疫情,看到大家都在说医护人员很伟大,觉得他们可以不顾生命安全、无私奉献,可能我不这么认同吧,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所以我以后不会当护士,可能会自己创业吧。”

2.3 高职护生专业态度未受影响

访谈时,有5 名高职护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持中立态度,抗疫经历对其专业态度没有产生影响。A17:“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想法,就觉得这是一份工作而已,学了这个,以后肯定就会从事这个行业吧,不然不就白学了。”A18:“我觉得这次抗疫经历对我没什么影响,我对护理这个专业不排斥,但也不是很喜欢,既然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基本就是从事这份工作。”

3 讨论

3.1 抗疫经历会促进高职护生专业态度的积极转变

本研究结果表明,抗疫经历后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态度的积极转变是深刻领悟到护理学专业价值及意义,受到抗疫英雄和学校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鼓舞,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和支持,认为护士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这可能与高职护生看到医护人员在危难中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以及学校教师奋战在学校发热隔离点的事迹,体现了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和专业价值,这些最美逆行者的举动使高职护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给高职护生树立了榜样;另外,高职护生也在抗疫期间关注护士这一群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价值等,更加了解和领悟所学专业的意义,以及看到护士相关的报道,感受到护士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国家的激励政策可能会让高职护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和支持,觉得在以后类似事件中可以放心工作,从而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以上因素可能使高职护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和态度产生变化,从而促使高职护生更加坚定地选择护理这个专业。以往有研究表明,高职护生的专业态度与所认识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有关[12-13],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这提示广大教师应该利用此次疫情期间鲜活而典型的抗疫英雄事迹,通过碎片化、案例化的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向学生讲述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以增强高职护生对护士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促使护理队伍稳固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3.2 高校应弱化抗疫经历对高职护生专业态度的消极影响,促使其积极转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疫经历后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消极观点是了解到疫情期间某些医护人员受到歧视,护士职业具有高负荷、高风险的特点。这可能与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关。这提示高校针对态度消极的高职护生,应加强与其沟通,可以邀请有亲身经历的临床教师现身说法以达到激励作用,使其重新坚定选择护理专业的信心。另外,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高职护生正确认识护理工作,培养高职护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形成正确的护理价值观。如开展护理人文教育,使高职护生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促进其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学习护理前辈的职业精神[14]。有文献表明[15],有榜样影响作用的教育方式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专业思想教育方式。本研究中,高职护生专业态度积极转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受榜样人物如钟南山院士以及抗疫英雄的影响,提示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多利用身边榜样人物的案例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坚定高职护生对本专业的信心。护理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对学科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一同传递给高职护生,激发高职护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共鸣。杨秋玉等[16]强调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白衣战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鲜活事迹,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促使学生把对偶像崇拜的激情转化为对医学职业的热情,使其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此外,每学期应多安排临床见习,让高职护生对护理工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的认真负责和关爱也会对其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12]。综上,高校应创新性地开展高职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强化疫情后高职护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弱化对其专业态度的消极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发现抗疫经历对高职护生的专业态度有积极影响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这提示高校应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线护理人员体现的专业价值、无私奉献精神及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重视和支持等对高职护生专业态度的积极影响。将抗疫战士的鲜活事迹融入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向高职护生传递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及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弱化其对专业的消极影响,提高其专业认同感,促使护理队伍稳固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抗疫态度医护人员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