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分析

2021-05-08尚代长

考试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小学高年级作用

尚代长

摘 要:作业是对所学习知识的一种检验和巩固,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育者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难度在不断地加深,学生学习也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作业,发挥出作业对巩固数学学习知识的作用。文章就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作用以及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作用;问题;原则;策略

一、 引言

新课改提出之后,教育界纷纷进行了改革,部分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活动的探讨上,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优化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会花费一大半的时间在练习上,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会发现练习的身影,由此可见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合理地选择、设计习题,发挥出习题辅助教学的作用,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 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作用

作业是每个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内心比较排斥的内容。之所以会布置作业,其和以下几点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高年级阶段的数学难度在提升,如果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是非常难的。很多知识通过课堂的讲解,可能学生的思想中还是非常模糊的,这就需要作业进行巩固。其次,作业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在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了解这些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化的辅导,或者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最后,作业的设计,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做题目,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布置的作业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作业在高年级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作业设计的质量会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率。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阶段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抄袭他人作业状况较为严重,部分学生抄作业是因为懒惰,但不可忽略的是作业的布置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问题,学生难以提起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长此以往,抄袭就会变成一种常态,作业的布置也会成为一种形式。

(二)布置的作业缺乏实践性

从传统的高年级数学布置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全程都是在用笔计算题目,整个作业并没有用到一些其他的工具,这也说明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都是以计算为主,并没有联系实际情况。这样的作业只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题海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一旦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学生往往很难有效进行解答。

(三)布置的作业缺乏开放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到了高年龄阶段,其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极高。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题目时都是以课后的习题为主,并不会针对性地设置。有些设置的题目基本都是计算类型,缺乏开放性,这些也使得学生抄袭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在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时,都是以最终的结果去评价,并不在意学生计算的过程,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数学各项思维的提升。

四、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教学的设置还是作业的布置,都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目标,合理设计作业的题目。应综合每个学生的年龄以及个体的差异,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必须要保证作业的基础作用,及时发挥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二)遵循适度以及适量的基本原则

有些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设计并布置数学作业时,往往并没有考虑作业设计的量以及难度,学生每天除了要完成很多的数学作业之外,还包含语文以及英语等其他学科的作业。如果数学作业过难,或者量过大,必然会导致学生随意对付。或者是在做作业时被难题打倒,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三)遵循趣味性、分层设计原则

趣味性以及层次性原则,也是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性的内容。趣味性指的是作业布置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尽可能地避免采用单一的课后习题,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题型,让学生有一种想要做题的想法。还有分层设计的原则。高年级阶段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性逐步显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避免“一刀切”,可以将题目布置得更具有层次性,例如由易到难,由浅至深,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就近发展区内的提升。除此之外,作业的布置要尽可能地具有探究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的知识,不断地挑战自我,获得在数学领域学习的自信心。

五、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一)设置趣味性作业,提升学生完成的兴趣

数学本就是一门较为复杂且枯燥的学科,部分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较差,和课堂毫无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单一的不断计算训练的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及所学习的内容,设计趣味性的题型,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真正魅力。而趣味性题目的设计通常是要围绕学生的生活,从生活出发,拉近学生和题目的距离,产生想要研究的兴趣。例如《分数乘法》这一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方式。通常针对这一类单元的题目,需要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纯计算题目,让学生提升计算的效率。其次再设计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提升。最后设置拓展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趣味性题目的设置一般集中在中等以及拓展题型方面。如中等型应用题,教师可以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儿童负重最好是不要超过体重的3/20吗?如果长期超过这个负重,很容易会造成儿童的腰痛,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可能会影响自身骨骼的生长。”问题一:你的体重是多少?日常你的书包的重量是多少?问题二:请问你日常超过自身负重了吗?这道题目不仅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同时学生需要自己去測量个人以及书包的体重,再去计算结果,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小学高年级作用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