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在城市天际线建构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08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高佳杰
文/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高佳杰
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张 越
0 引言
古书记载仓颉造字:“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从中可窥探中国文字在创造伊始在具备实用功能外,还在视觉欣赏上具有艺术美的特质。天际线作为城市景观大尺度上的欣赏对象,同样蕴含艺术美的特质,所以天际线和书法在美的营造上存在联系。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的论述:“书法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这句话侧面说明书法美学与人类在其他美的创造活动上的共通性。研究书法美学在天际线审美中的应用,对现代城市的天际线审美观与合理打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书法美学与城市天际线的关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在经历巨变。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迅速改变着城市传统风貌。近年来随着城市“千城一面”问题越来越严重,天际线作为城市景观大尺度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天际线是城市景观在竖向界面叠合而成的平面景观,可看作城市的剪影(见图1),跌宕起伏的形态及丰富的层次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天际线就像城市跳动的脉搏,反映城市活力和经济文化发展质量,如何建构优美而独特的城市天际线是城市设计者和管理者所需关注的问题。
图1 美国西雅图城市天际线剪影
林语堂先生曾谈到:“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这种原则一经正确领悟和运用,将硕果累累。”所以天际线如果具备如书法般的艺术美,则在大尺度城市景观欣赏上也会成为表达一座城市美感的有力工具。
书法作品是由形态各异的字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排列所构成的平面组织结构,而天际线是城市构筑物与自然景观构成的整体景观,二者作为视觉欣赏对象均由一种平面构成。书法落纸上,而天际线则是三维的城市景观在城市竖向平面上的二维反映,二者均可呈现形式美,也都遵循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书法字的组合关系(比例、对称、均衡、节奏等)呈现出民族独有的审美特征,城市天际线同样可借鉴书法美学,通过不同构成元素的组合排列呈现民族独有的城市美学。
因此,将书法美学中的笔法、墨法、章法应用到城市天际线的营造中,使城市面貌在审美上具备中国传统美感,另辟蹊径解决城市天际线构造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具民族性、艺术性,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城市审美的提升。
2 书法的笔法美与城市天际线的形式美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其中“用笔”即“笔法”,是书法家运笔成书的技法,也是关系到一幅书法作品质量好坏的基础因素。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一代代书法家的潜心研究,书法用笔技法有了极其丰富的变化,有中锋、藏锋、侧锋、出锋、圆笔、方笔、急徐、轻重等,这些笔法创造出书法极其丰富的线条形式。大书法家钟繇曾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句话诠释了由笔法创造出线条的2种属性:物性,即书法的基本构成,表达形式美的媒介;人性,即线条由人创造,是书法家抒发感情、表现个人性格的工具。城市实体形态由人造构筑物和自然地貌组成,当人们远远观察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它们的轮廓。人们在适当的视点观赏一个城市天际线景观时,由形式各样的构筑物和自然元素组合而形成的韵律感是能够被观者内心感受到的。在城市风貌越来越趋同的大环境下,天际线作为大尺度的城市景观,同样是一个城市表现个性的工具与媒介。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笔法有所描述:“‘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卫夫人用自然事物的运动对笔法进行生动描述,可看出笔法美所表现出来的“生气”,充满节奏感。书法家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用笔节奏会随书写时的感情而变,不同的节奏又导致用笔中的轻重缓急,随之笔法也有所不同,最后在纸面上就会表现为不同的线条形式,所以书法美学中的笔法美实质是运动的“节奏美”。优秀的城市天际线同样需具备自身独有的节奏感,这也是一个城市天际线最具识别性的特点,当天际线中的建筑缺乏组织、节奏变化杂乱时,建筑顶部组成的线条就会缺乏美感。
观赏悉尼的达令港(Darling Harbor)的天际线时能确切感受到书法美学中的笔法美,这条充满节奏的天际线坐落于悉尼中央商务区,虽然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00 m的大楼)仅有8座,而这8座超高层建筑的位置与周边较矮建筑群所组成的波峰与波谷,形成节奏感十足的天际线景观(见图2)。超高层建筑或集中或散布地分布在达令港岸上,通过有组织的排布强化天际线的节奏变化,整个天际线如同一首激荡的音乐,有开始,有高潮,有低潮,有结尾,而港湾大桥就像是音乐的结尾,是悉尼天际线的这个恢宏乐章的“回荡”。整个悉尼天际线正是有了对节奏的正确把握,才在达令港的上空塑造出一条具有线条般丝滑美感的城市天际线。
图2 澳大利亚悉尼中央商务区城市天际线
3 书法的墨法美与天际线的色调层次美
《艺舟双楫》中记载:“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俱备,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这句话形象地论述了用墨的重要性,“锋、毫”为笔法,“水、墨”为墨法,用墨对于书法作品的重要程度如同“血肉”对于人体的重要程度。
书法作品书写的基础材料是“墨”,虽然本身是如混沌般的“黑色”,但在与“水”相遇后,通过书法独特的用墨便在白的宣纸上形成书法美学独有的简单而动人的墨法美。大自然的颜色远比人造的颜色绚丽多彩,要想在色彩上完全模拟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先民并未追求在颜色的数量上与自然相近,反而是运用一个颜色——墨色,通过与水结合营造出的层次模拟自然颜色的无尽变化。在这里,墨色是颜色的层次,墨法中多层次的墨色即用墨的浓淡。书法家运用单一的材料,通过多层次墨色与白色宣纸的对比,在方寸之间创造了极其丰富的书法世界。
在城市天际线设计中,构成元素的颜色搭配对于天际线景观价值的高低来说同样重要。考虑到天际线的画面感,应严格控制色彩的运用。不同地域对色彩的偏好有所不同,一个较好的城市天际线是能通过色彩传达出该城市的时代特色和城市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传统城市中往往会有一个主色,这个主色是城市在物质经济与文化习俗发展过程中的积淀,符合城市中绝大多数居民的审美偏好。例如希腊圣托里尼岛上的伊亚镇,如图3所示,一栋栋希腊传统民居依山逐级而建,建筑主体颜色为倾向于白的各种灰色组成,和墨色的层次变化一样,这些灰色层次变化丰富,但色系相同且均偏暖,所以建筑颜色虽然变化多但并不会导致天际线整体颜色杂乱,反而让人在统一中感受到伊亚镇天际线景观的丰富变化。从爱琴海的海面看去,这些古朴的白灰色建筑组成的伊亚镇的天际线与山下湛蓝的爱琴海海水形成鲜明对比,清晰而舒适。所以在画面色彩上要求统一而多变的天际线景观中,书法美学中的“墨法美”具有借鉴意义,在追求统一而变化的天际线中运用书法的墨法美十分有必要。从书法美学的墨法美来看,在天际线的色彩应用中,建筑物的色彩需结合城市的传统文化,在符合城市形象且迎合城市居民色彩偏好的前提下,选择出主色调,然后根据构成元素在城市天际线中所处的不同层次,调整主色调的色相及饱和度,形成颜色层次丰富、统一、和谐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4 书法的章法美与天际线的秩序美
书法美学中的章法美一般是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是吸引人与感染人的关键。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中评述:“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可见章法对于整篇书法作品美感的重要性。
图3 希腊圣托里尼岛上的伊亚镇
章法处理的主要是书法作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天际线中构筑物之间、构筑物与自然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样需得到恰当的安排。书法家在书写一幅作品前,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不同的字体、纸幅形式,然后在心中安排字与字的关系、字与行的关系、字与整篇作品的关系,最后在完成后使作品实现人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意境,看似是人为用心安排,却形成浑然天成的整体美。书法美学的章法所表现的美感更多的是一种空间美,书法艺术作为汉字的表现形式,自然而然散发着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有着中国人习惯而舒服的空间感。将书法美学中的章法美应用到城市天际线的营造中,使天际线中的构造元素(建筑、植物、山体)各自产生不同的聚散关系,具有中国人所习惯的空间感。天际线中不同层次景观错落有致的变化,使天际线线条不再单调。建筑形态主次分明、规章有度,有序开合的变化使天际线拥有生气,整体具有书法的灵气。所以在天际线的营造中掌握好“章法美”,会使天际线景观充满具有民族特色的意境。
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对章法美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与论述,其中“交相应接”“虚实相成”这两点与天际线的设计有所共通。
4.1 “交相应接”在城市天际线中的体现
交相应接,来源于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凡做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行行相向,字字相乘,具有意态,正如宾朋杂坐,交相应接也。又管领者如始之倡,应接者如后之随也。”
“交相应接”好比是一个乐曲的“起承转合”,乐曲的起承转合均会围绕一个主调,主调贯穿全曲,统领曲子中的不同小调,使曲子中的小调有变化而不散,小调互相配合从而表达曲子的基本情绪。“应接”是书法中变化丰富的字的相互照应与联系,也是一篇书法作品的统领。乐曲中的“主调”,在书法中就是章法的“交相应接”,建构一个好的天际线景观同样需要好的“主调”,这在天际线建构中主要表现在城市天际线的整体性上。不同城市的天际线构成要素不尽相同,但若想具有如书法作品一样的章法美,各构成要素就要放在天际线的画面中统筹考虑。城市天际线中的建筑在设计风格(建筑形态、建筑颜色、建筑材质)上不能出入太大,而且城市新建建筑不可各自为营,不考虑周边环境。新建构筑物要与天际线中的自然构成要素(山体、水域等)和谐统一,形成相互呼应的整体。如我国香港的天际线(见图4),是世界公认的最具美感的现代城市天际线之一。香港很早就认识到对新建高层建筑控制的重要性,并成立“城市设计小组”,为保护原有的太平山山脊线,城市管理者很早就制定了城市发展4项标准:山脊线保护、战略点、战略位置的地标建筑和建筑高度变化。在维多利亚港对岸眺望香港中环地区的天际线景观,45栋高层摩天大楼从太平山开始错落排布至海岸线边缘,在高度上均超过200m,气势恢宏。高层建筑的建设依据山体走势,人造构筑物的轮廓线与自然山脊线配合得当,使整个天际线中现代与自然相得益彰,形成的气势连续不断。
4.2 “虚实相成”在城市天际线中的体现
虚实相成,主要指对字与字之间空白空间的控制。书法章法又称“布白”,从字面可理解为“对画面空白的布置”,从中可看出书法家在进行书法作品的艺术创作时对字与字之间空白空间的重视。在观赏者看来,一幅好的作品是在“实处”,即有字的地方,但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在意的是对空白的安排,用双眼和内心掌握黑白的分布,再通过笔墨将心里的空间落实于纸张,力求作品在章法上可达到虚实相成的美学效果。若将一个城市的天际线看作是一位书法家书写的作品,则一座座建筑就是书法家的落墨之处,为“实”;而“虚”在天际线中就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当这座城市坐落在山下,那这空隙则为“山”;当这座城市临水而建,那这座城市露的则为水,如果有意留出建筑物之间恰当的空隙,防止建筑群出现“幕墙”效应,在视觉上形成阻隔,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就会有“显山露水”之美,从书法上来看就是“虚实相成”的章法美。南京作为集山水于一体的城市,其天际线就有显山露水的“虚实”之美,特别是玄武湖一段(见图5),玄武湖周边山城环绕,湖为前景,城为中景,山为远景,湖的北面为南京站,南京站后为红山;西南面的小九华山2座丘陵和其上的寺庙佛塔景观与西南岸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交相呼应,高层建筑错落排列,形成空隙,为远处的山体留出可视条件,城市空间的“留白”塑造出良好的空间层次感。
图4 中国香港城市天际线
图5 中国南京环玄武湖天际线
5 结语
毛笔蘸墨落在纸上,行进的过程中留下了笔迹,随之创造了形象。天际线的出现也是如此,天空如纸帛,建筑如笔迹,城市中一座座建筑的落成在城市天际线界面中突破空白,创造城市形象,运用书法美学原理使城市天际线景观更具民族个性与美感。中国书法以墨线勾画出无穷的空间,看似简单的墨线反映了深厚的艺术哲理,基本囊括了国人对世界的审美观,其中蕴含的许多美学原则,与当今城市天际线的建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书法中的美学原则应用到城市天际线的规划设计之中,无疑将对设计出优秀的城市天际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