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地形设计方法探究

2021-05-08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贾红旗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3期
关键词:沁河郊野公园

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郝 嘉 贾红旗

0 引言

地形指地表各式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共同呈现的高低起伏状态。我国国土广阔,地表形态多样。在大自然中,不同地形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平缓地形展现一眼万里的开阔;在盆地中,四周山体围合,凸显空间围合感;在坡顶及山峰上,可眺望远方,自身成为周边的视觉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地形是重要的设计基础及要素。

古今中外,园林设计离不开地形设计。我国古典园林尊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观点。意大利古典园林以台地式园林闻名于世,水系结合台地式地形的跌落,美观有序。我国的造园名著《林泉高致》中有“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的说法[1]。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地形设计与控制也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部分,地形设计是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的重要手法,对增强游览者的视觉冲击和空间感受具有深刻作用[2]。城市公园地形景观设计时需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复杂的区域可建造自然风光公园,而地形平坦的城市可建造休闲广场[3]。

沁河郊野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属于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走向,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是区域人群集中的场所,分为轴线带状、滨水带状、路侧带状、保护带状、环城带状4类。沁河郊野公园1期依托沁河流域,属于滨水带状公园;沁河郊野公园景观大道段依托主园路,属于路侧带状公园。河道及主园路两侧的绿化空间,满足快速通行和休闲漫步的功能。地形设计过程中,结合市政路网分布、沁河郊野公园主要入口及园博园的出入空间,着力打造沁河郊野公园的重要节点,形成本公园的记忆点。

1 重要节点微地形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形是指小尺度水平面变化,其中起伏最小的地形称为微地形[4]。微地形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自然式和人工式。自然式微地形是指在利用原地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宜改造,创造自然的微地形景观,或通过人工手段创造或模仿自然地形景观。以下简要介绍2处重要节点的微地形处理方式。

1)入口和Logo场地 设计微地形抬高Logo构筑物,使入口构筑物更高耸醒目,并结合种植将入口建筑掩映在Logo背后。入口空间两侧分别设计微地形,乔灌木种植于坡地上,强化抬高的地势,围合入口空间,形成强烈空间氛围。

2)紫薇广场节点 作为景观大道连接园博园的出入口之一,是北段重要景观节点。在十字路口空间设计微地形,不同高度的景墙与条石结合微地形走势设计,高低错落,使节点的景观节奏更生动。

2 道路两侧微地形

道路两侧绿化空间狭长,若为平原地势,地形缺乏起伏,景观感受单调,且较难形成视觉焦点,道路两侧景观视线一览无余,缺乏景观趣味性。景观大道段主园路两侧设计微地形,高低起伏,前后错落。道路两侧的景观视线时而遮挡,时而敞开,景观感受更丰富,更具趣味性,且更自然生态。利用微地形围合私密空间、开敞大草坪空间、大草坡空间、溪流池塘空间等,使全园拥有多种空间类型。道路两侧微地形为土丘式。土丘式地形即指园林中因土方堆积或地形变化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面积的土堆(见图1)。在大园区造景和公路两侧绿化中最为常见,本项目土丘高度多为1~3m,因其可能是外来土,土质相对松散,需注意固土问题,常见措施为植物固土、格构梁固土、挡墙固土等,本项目以植物固土为主。土丘设计需注意土壤特性、立地固土条件和植物种植要求,保证其符合设计规范[5]。

3 地形设计与空间设计的关系

3.1 平地或平原

平地或平原使人感觉缺少视觉中心,缺乏隐私性,景观视线略显单调。但这种平坦开放的空间属于中性景观,稳定性强,限制性小,常给人宁静致远的景观感受,同时也可利用较大空间作为集散场地。

3.2 坡地或山林丘地

坡地或山林丘地给人灵动感,既不毫无波澜,又不波澜起伏,与水景联系在一起,更能体现灵动之感。古典园林常用堆山叠石、引水开池形式,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伸,有峻而悬,有平而坦”[6]。

景观大道南段与沁河流域交接处,高差较大,地形复杂,有大陡坡、大陡坎。遵循现状地势,梳理大陡坡空间,通过挖填方,将陡坡放缓,形成大草坡空间。在主路边坡上结合地形设计景观水系。上游设计水源,小溪顺地势流淌,下游设计瀑布和大水面,结合旱溪,形成完整的水景系统。

3.3 凸地

凸地的景观焦点明显,是向四周发散的地形,常用于景观制高点的设立,作观景之用,同时可作为景观序列中的高潮部分,是极重要的造景点。如景观大道南段年轮广场空间是全园地势最高处,保留了现场工业遗迹——高耸的大烟囱,并设计烟囱立面美化的景观方案,使此处成为园区景观焦点,也是从东侧园博园方向瞭望沁河郊野公园的标志物。

3.4 凹地

凹地、下沉空间给人以内向、封闭、隐秘之感,具有独特的舞台效果[7]。在凹地地形处理方法中,台阶式是常用的处理方式。台阶式即为园林中的阶梯,常表现为梯、台阶,是处理地形高差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处理方法分为2种:①台阶 即连续、可供人们上下行走的台阶,是连接2个有高差之地,且方便人们通行的手法(见图2);②台地 将有高差的地形做成大型台阶的样式,将坡地变化为层层景观平台[8]。在沁河1期和景观大道南段,分别设计剧场空间。台地式地形结合条石坐凳,提供剧场空间的休息位置,中央低洼处为表演场地。

图1 土丘式地形处理示意

图2 台阶式地形处理示意

4 地形设计与种植设计的关系

种植设计与地形设计密切相关,种植设计应在地形设计基础上进行,两者互为补充。合理的种植设计方法更能体现设计者的空间表达意图,或凸显地形起伏,或减弱地形变化。

4.1 平坦开阔空间

平坦开阔的空间可营造一望无迹、宽广无垠的景观感受。在沁河郊野公园项目中,设计大面积花海,野花组合种植,在不同季节,花朵争相开放,颜色缤纷靓丽。在平坦开阔空间,若以孤植点缀,既能创造视线焦点,又能增加景观丰富度。例如在景观大道南段大草坪一角,孤植特选皂荚树,优美的大树成为该区域的视觉焦点,彰显大树的苍劲美感。

4.2 林下空间

槐乡柳韵景点,保留生长多年的现状大树,林下设计游览休憩空间,种植采用乔草结构。河道清淤的泥土就近堆积,作为柳树林下的微地形材料。柳树林下的景观处理方式以微地形结合草坪为主,除种植少部分花草和重要节点灌木点缀外,不再种植其他乔灌木。在极具自然特色的柳树林下,此起彼伏的草坡与小溪呼应,营造极其自然的空间环境。在已投入使用的沁河郊野公园内,游客对此景点的喜爱度极高。

4.3 主园路两侧微地形空间

为强化主园路两侧的微地形效果,乔灌木种植在微地形坡顶,在微地形朝向道路的坡向留有充足的草坪空间,使地形起伏的视觉效果更明显,主园路两侧的观赏面也更开阔。

4.4 坡地空间

在坡地空间,植物是体现高差最有效的工具。在坡顶种植乔灌木会增高坡顶,使制高点更高,同时成为该区域视觉焦点。例如黄华亭节点,位于景观大道连接园博园的南段出入口,是南段最重要的景观节点。此处设计人造假山,高约3m。山顶设计景观亭,并配置白皮松、白蜡、鸡爪槭等乔木;在山坡上种植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球、贴梗海棠等灌木,拉高微地形的视觉高度。黄华亭作为该区域海拔最高点,成为景观标志物。

5 地形设计与排水设计的关系

在景观大道两侧普遍设计微地形,为解决沿道路一侧的排水问题,设计植草沟,拦截从微地形流下的雨水。植草沟内部雨水的排水方向遵循现状地势,在地势低洼处设计管道将雨水排出植草沟。由此可见,设计地形的过程也是对项目内排水系统的考量过程。正如马晓伟博士所说,优秀的设计项目,地形设计至关重要,在整理地形过程中,方案的最优解应运而生。

6 结语

地形是景观设计的四要素之一,是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景观项目中地形营造需以自然地形为参照,结合植物生长需要、美学原则及工程技术要求进行重点设计,使项目景观层次更丰富,景观空间分布更合理,视觉效果及体验感更佳。

猜你喜欢

沁河郊野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沁河
在公园里玩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一见如故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