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2021-05-08王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占位性造影剂符合率

王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较多的病变种类,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大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声像图均严重缺乏典型特征及表现,即使利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明也难以提高诊断准确率[1]。虽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使用彩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易受患者病变类型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诊断情况。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近年来,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疾病诊断率[2-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旨在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科收治的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诊断,60例患者中包含28例恶性病变患者,包含16例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32例良性病变患者,包含12例肝炎性假瘤,11例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纳入标准:符合穿刺活检术相关标准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大量腹水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超声造影剂过敏者;④急性冠心病发作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介于31~74岁,平均(50.41±12.17)岁;病程介于0.1~9年,平均(1.27±0.42)年。

1.2 方法。穿刺前,叮嘱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开展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时,还需准备造影剂,并引导患者保持合适体位(例如仰卧位、半卧位或侧卧位等)[4-5]。①在常规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穿刺活检:常规超声扫查明确肝脏病变的位置,确定穿刺点,设置引导线,常规消毒铺巾,使用5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取11号尖刀切开患者皮肤。操作时,要求患者屏住呼吸,沿预定针道快速置入穿刺针,并使其到达预定位置,及时扣动扳机,妥善取出活检组织,将其置入标本瓶中固定,送检。②在超声造影引导下给予患者穿刺活检:嘱护士通过静脉通道注入造影剂,同时灵活移动探头扫查病变位置,选取造影剂灌注良好区域作为穿刺目标。常规消毒铺巾,使用5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11号尖刀切开皮肤。穿刺探头上套入无菌探头套,安装穿刺架,设置穿刺引导线。再次推注造影剂进行二次造影。操作期间,嘱患者屏住呼吸,沿预定针道快速置入穿刺针到预定位置,及时扣动扳机,妥善取出活检组织,置入标本瓶中固定,送检。穿刺过程中应注意避开血管及胆管,减少出血及胆瘘的发生。术后嘱患者压迫30分钟,留观3~4小时,每30分钟超声复查。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种影像学技术的穿刺活检准确率,并比较其良、恶性病变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获得相关研究数据后,应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需通过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检验借由t进行;定性数据需通过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检验借由χ2进行。检验后,如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n(%)]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常规超声在恶性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为75.63%,超声造影在恶性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为96.4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 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常规超声的穿刺成功率为83.33%,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超声造影的穿刺成功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比两种方式的相关指标,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比较两种方式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由于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多的病变种类,再加上相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较高的治疗难度,容易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尽早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疾病性质能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帮助,进而利于疾病康复和预后[6]。常规超声在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伤害患者的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进而促使患者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但据刘华丽、潘雨蓉等学者[7]长期研究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常规检查中难以使常规超声检查呈现出清晰的超声图像,再加上病灶大小、内部结构、形态等原因的限制,易导致穿刺失败或增加假阴性率,降低诊断准确率的同时,还会引发严重的穿刺并发症。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过程中使用超声造影,能够充分利用超声造影剂的相关特性,积极提升声像图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力,及时发现微小病灶,改善局部病灶内的血流灌注情况,进一步明确其坏死液化区域及病灶活性区域。除此之外,超声造影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肝肾毒性,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但可以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还能引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从而积极提升取材成功率及病理确诊率。

在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的符合率为96.4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75.63%,组间差异较大,P<0.05;超声造影的穿刺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83.33%,组间差异较大,P<0.05;超声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超声的20.00%,组间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知,采用超声造影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不仅能够发现常规超声未能明确显示的微小型病灶,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能够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但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成功率,且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继续推广或使用。

猜你喜欢

占位性造影剂符合率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ARFI 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