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1-05-06周洪波李安洪胡竞雅
周洪波,李安洪,胡竞雅
[1.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 7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绵阳 6210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每夜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5次/h,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成人发病率在2%~4%[1]。以睡眠时打鼾且鼾声不规律、白天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晨起头昏痛、口干、记忆力下降等亦是其重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理、智力和行为异常。OSAHS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睡眠结构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者可出现夜间猝死,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在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通经开咽”为法,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通畅的角度针刺治疗 OSAHS,观察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一个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针灸一科)门诊就诊的OSAHS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最终完成试验共69例,其中针刺组完成34例,脱落2例(在治疗期间因工作原因无法继续治疗);对照组完成35例,脱落1例(无故失访)。针刺组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47±13)岁;平均病程(3.35±1.18)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41±2.49)kg/m2。对照组中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46±11)岁;平均病程(3.34±1.21)年;平均 BMI(25.51±2.85)kg/m2。两组性别、病程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2]中轻、中度OSAHS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年龄 20~70岁;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②有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者;③有上气道解剖结构严重异常者;④妊娠及哺乳期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建议患者尽量采取侧卧位休息,并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进食煎炸、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建议每顿7~8分饱,避免睡前进餐,戒烟酒。建议进行有氧运动,推荐快走,其次是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天运动 0.5~1 h,中等强度的运动,以心率计算,运动中保持心率为100~120次/min。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既要重视本病可能带来的危害,也不要对本病过度担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等。
2.1 针刺组
选取印堂、迎香(双)、旁廉泉(双)、安眠(双)、列缺(双)、太溪(双)和太白(双)。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针灸针(0.30 mm×40 mm和0.25 mm×25 mm)进行针刺。印堂采用提捏进针法,以患者鼻根部有酸胀感为度,针刺深度约1寸;旁廉泉向舌根部呈45°进针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加强针感;迎香穴向鼻根方向平刺进针,以鼻根部有酸胀感为度,进针深度约0.5寸;安眠穴向咽喉部方向进针1寸;列缺平刺进针约0.5寸,方向与肺经循行方向相反;太白、太溪穴直刺0.5寸。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度,局部穴位有酸胀感为佳。同侧安眠和旁廉泉成对连接电针,选断续波,频率和强度均统一。每次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2.2 对照组
不进行其他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监督,共进行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参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2]评定AHI和夜间最低SaO2。
3.1.2 Epworth 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3]
两组治疗前后参照ESS进行评分。0分为从不打瞌睡,1分为轻微瞌睡,2分为中度瞌睡,3分为重度瞌睡,总分 24分。0~9分为正常,10分以上存在嗜睡,分数越高,嗜睡程度越重。
3.2 疗效标准
参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及悬雍垂颚咽成形术适应证》[4]相关标准。
治愈:打鼾等临床症状消失,AHI<5次/h。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20次/h或AHI降低≥5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AHI降低≥25%且<50%。
无效:各项症状无缓解,AHI降低<25%。
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AHI和夜间最低SaO2比较
两组治疗前AHI和夜间最低 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AHI和夜间最低SaO2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HI和夜间最低SaO2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 AHI和夜间最低 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HI和夜间最低SaO2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HI和夜间最低SaO2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 H I(次/h) S a O 2(%)针刺组 3 4 治疗前 1 5.9 5±2.7 9 8 2.8 5±3.4 7治疗后 1 0.6 1±3.5 4 1)2) 8 4.5 9±2.6 8 1)2)对照组 3 5 治疗前 1 6.1 5±3.1 2 8 2.3 4±3.9 0治疗后 1 5.5 8±4.1 9 8 2.0 3±3.7 5
3.4.2 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 34 12.71±2.13 10.00±2.261)2)对照组 35 12.60±2.19 11.91±2.13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2.4%,对照组为 2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临床中发现很多以头昏、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来就诊的患者,最后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OSAHS机制较为复杂,睡眠时反复气道塌陷从而导致上呼吸道阻塞是原发 OSAH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张正平等[5]通过动态X线分析正常人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清醒及睡眠时上气道塌陷变化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气道塌陷程度较清醒时明显增大,睡眠时OSAHS患者气道塌陷程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气道的塌陷又与解剖结构、神经肌肉、肺容积、觉醒阈关系密切[6]。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出现的打鼾、低氧血症和日间嗜睡症状,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改善患者家属的睡眠状况。西医学主要治疗方法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外科手术治疗等,口腔矫正器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7],但患者多因价格昂贵或因佩戴不适感,依从性差。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轻中度患者并不适用,佩戴口腔矫正器有一定适应证,但舒适度欠佳,因此很多患者不选用。
中医学中本病属“打鼾”“鼾眠”“鼾证”范畴,主要病机在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机运行不畅而发病,患病过程中虚实夹杂,但总体以痰湿、血瘀为标,肺、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病位在手太阴、足太阴、足少阴经及咽喉,以经气在咽喉部阻塞,不能顺利通过为主要原因。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是其基础。经络具有“外联肢节,内通脏腑”之功能,能反映机体状况、通经达气、调和气血、调节脏腑。本研究取旁廉泉,因其位于咽喉部,属于经外奇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通过针刺旁廉泉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焦素芹等[8]通过研究针刺治疗 OSAHS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发现旁廉泉穴在针刺疗法中出现频率最高。安眠穴位于项部,从中医经络系统上讲,安眠穴位于跷脉循行路线上,刺激安眠穴,调节跷脉气血运行,调神养心,对人体睡眠节律的调节有效。同时,通过电针刺激安眠和旁廉泉,提振局部筋肉张力,减轻塌陷,利于咽部气道通畅。印堂和双侧迎香组成“鼻三针”,针刺该三穴可使气流通畅,从而改善上呼吸道的病理状态如充血、炎症等[9]。“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10],鼾证病机主要在于肺宣降功能失常,列缺为肺经络穴,针刺列缺可达到使肺气出入通畅(宣降有常)的目的[11]。足太阴经、足少阴经循行与咽部关系密切,咽部气道不畅当与两经有关[12],太白、太溪是脾经和肾经的原穴,同时也是两经的输穴,通经气的作用强于其他腧穴,因此针刺太溪、太白二穴既可补肾健脾强本脏,更具有通经开咽止鼾之功。
通过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 E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来讲也能改善其症状,作用不可忽视。OSAHS对夜间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片段化可引起的全身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机制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通过对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能有效改善 AHI和夜间最低SaO2、降低ESS评分,表明针刺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健康宣教,希望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