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鉴别中的应用

2021-05-06孙蓉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结肠癌

孙蓉蓉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结肠癌是一种原发于结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多见于升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横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以及乙状结肠。结肠癌是胃肠道肿瘤的常见多发类型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间质瘤、胃癌居第3位,发病高峰为40~50岁,男性发病约为女性的2~3倍[1]。目前,临床对于结肠癌的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结肠癌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侵犯肠壁肌层甚至侵入腹腔内其他脏器,因此术前对病变进行正确地评估对手术方式选择,术后明确有无复发对下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为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应用CT进行术前诊断分期及术后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对在我院进行医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析。

1 一般资料

30例结肠癌患者均可排除了其他部位肿瘤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及碘过敏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8岁;乙状结肠癌17例,降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3例,升结肠癌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不适、便血、便秘、腹泻、腹部包块、贫血及不同程度的肠梗阻。

2 检查方法

嘱咐患者在检查前48 h以流食为主,尽量少食固体食物,检查前至少8 h禁食、禁水,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扫描前8 h、6 h、2 h、30 min分别予以口服浓度为2.0%的泛影葡胺200 mL。患者仰卧,足先进,常规平扫全腹部及盆腔,然后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肝脏顶部至肛门,扫描层的厚度为0.5 mm;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5~4.0 mL/s的速度注入,注射总剂量为70~85 mL,启动阈值法行三期动态扫描,将所获取的全部数据传输至影像工作站,由2名主治医师做出诊断。

3 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CT对术前结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6.7%(漏诊1例),对术前结肠癌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3.3%(2例Ⅱ期误诊为Ⅰ期;见下表1),对术后结肠癌复发的诊断准确率为90.9%(病理显示复发11例,CT明确复发诊断10例)。

表1 CT与病理对术前结肠癌的分期诊断对比(n)

直肠癌的病理TNM分期标准[3]:Ⅰ期-肠道壁无明显增厚,肠腔内可见肿块或者是息肉样病变;Ⅱ期-肠管壁呈弥漫性或局部增厚,肠腔内可见肿块或者是息肉样病变,但病变未发展至肠壁外;Ⅲ期-肠管壁呈弥漫性或局部增厚,肠腔内部肿块或者是息肉样病变侵犯至周围组织及脏器,并合并局限性的局部淋巴浸润,未发生远处转移;Ⅳ期-病变出现了肝脏、大脑、子宫、骨骼等远处转移。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有不良饮食习惯者越来越多,日常以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等高脂肪、高热量、不易消化等食物为主,加之有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且很少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肠癌早期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待病情发展至比较严重的晚期阶段时,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差,复发率增加。因而,早期明确诊断,确定癌肿的浸润程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结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目前,临床对于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电子结肠镜、数字直肠造影、大便潜血试验、CT及磁共振等[4]。电子结肠镜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肠道的部位、范围、黏膜表面的颜色、溃烂出血等信息,具有观察直接、清晰的优势,且可以钳取组织做病理活检,不过无法观察结肠外部的组织及器官病变,无法对病变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能确定结肠癌对外周组织器官的侵袭状况及侵袭程度。数字直肠造影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肿块或结节的形状、大小,病变部位肠道黏膜的表面情况,但也无法明确肠腔外部及肠壁厚度的变化。磁共振检查诊断准确性高,可多层面多角度观察病变肠壁、肠腔及肠道周围组织器官有无受侵情况,但是检查速度慢、费用高,不能作为术后随诊复查的常规手段广泛应用[5]。与上述检查诊断方法相比,CT的优势主要有:(1)价格低廉,检查费用能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可作为术后随诊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广泛应用;(2)扫描速度快,操作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腹盆腔的一次扫描,可减少患者检查时间;(3)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有效地避免呼吸及肠道蠕动造成的阴影;(4)扫描范围广,可在一次扫描中获取结肠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图像,有利于明确病变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5)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薄层后处理有助于发现肠壁的微小变化及小的淋巴结,多层面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直观、立体地观察肠壁及肠腔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及肠腔有无狭窄、狭窄的程度等。

结肠癌具有以下临床表现:(1)少数患者在病变早期可出现腹胀、腹部不适以及消化不良等,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习惯的改变、腹泻、便秘、便前腹痛等,严重者会发生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2)部分患者会出现以贫血和身体消瘦为主的中毒症状,兼有乏力、营养不良等表现;(3)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排便不畅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的症状;(4)腹部隆起或包块,肠道变形,局部压痛,肠鸣音亢进;(5)晚期患者可出现各种转移症状,轻者出现局部转移症状,重者出现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远端扩散。

CT对于结肠癌的诊断标准为[6]:(1)肠壁厚度,结肠壁正常厚度约2~3 mm,出现结肠癌时肠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病变部位厚度可达9~25 mm[7];(2)肠道粘膜,病变部位的肠黏膜会出现明显增厚、减少、中断或消失征象;(3)肠腔内肿块,病变部位可见呈菜花样或结节状肿块或结节,向肠腔突出,呈偏心性生长,肿块或结节密度较均匀,较大的肿块内部可出现较低密度的坏死,表面不平整,呈不规则状或分叶状;(4)管腔狭窄或闭塞,由于肠壁厚度出现不对称性的增厚,导致结肠形态失常,发生肠腔狭窄或闭塞,当病变部位的壁厚过大或侵犯肠壁厚度大于3/4,肠腔会出现局限性不规则状狭窄,可伴有或不伴有肠梗阻;(5)强化表现,结肠肠壁有着强化现象,当出现结肠癌时,肠壁出现肿块或结节或不规则性增厚现象,CT增强扫描时病变部位呈显著异常强化征象,当肿块较大时强化不均匀,肿块内部较低密度的无强化区域为坏死组织区域;(6)周围组织器官浸润,当肿块或结节或肠壁不均匀增厚仅存在于结肠腔内时,病变部位的肠壁外缘呈光滑锐利状,当病变增长至较大肿块时,可穿透肠壁,使得病变部位肠壁的浆膜面边缘模糊,或在浆膜外出现索带状影,当病变浸润外周组织器官时,受侵的组织器官的表面脂肪层变薄或完全消失掉;(7)淋巴结转移,可见淋巴结增大或增多,淋巴结的最小直径>5 mm时为可疑转移,淋巴结的最小直径>1.0 cm时为转移;(8)远处转移,肝脏转移最为常见,其次为肺、骨、脑、子宫、卵巢、腹壁、肾上腺等[8]。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应用CT进行术前诊断、术后复发诊断,其诊断准确率十分理想,而且可清晰地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相邻组织的受侵情况及有无淋巴结及(或)远处脏器转移情况,有助于明确临床治疗方案,亦可为评估预后提供有效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结肠癌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