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5-05于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浆膜经腹瘤体

于珞

作为常见妇科生殖器官疾病,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1]。随着患者瘤体直径的不断增大,瘤体蒂部也随之增大,部分患者的蒂部可脱垂至阴道内,引发生殖道感染、不规则流血,还可诱发不孕等问题[2]。上述状况对子宫肌瘤的筛查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经典影像学技术,其在子宫肌瘤鉴别中的普及度较高[3]。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均可用于这类妇科疾病的筛查。为确定两种方法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本研究针对77 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6 月~2019 年11 月于本院就诊的77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6~63 岁,平均年龄(44.3±9.2)岁;单发肌瘤32 例,多发肌瘤45 例。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妇科疾病;②依从性差;③伴认知功能障碍或智力障碍。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选用 Philips HD6 型号彩色超声诊断仪开展子宫肌瘤筛查。

1.2.1 经腹超声 嘱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检查前增加饮水量)的受检者取仰卧位,将频率处于3.5~4.5 MHz范围内的低频探头紧贴受检者腹部,通过多切面扫查,探查腹腔内状况,确定子宫位置后,仔细探查有无子宫肌瘤,并注意评估瘤体内部回声、血流及周围血流特征等信息。

1.2.2 经阴道超声 引导受检者预先排空膀胱,以频率处于5.0~9.0 MHz 范围的经腔探头开展(外罩避孕套)超声检查。待经腔探头完全置入受检者阴道穹窿处后,更换不同切面,充分探查子宫、卵巢、附件区状况,发现疑似病灶后,进一步调整经腔探头角度、位置,根据疑似病灶的形态、回声等信息,判定其是否为子宫肌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观察患者的超声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98.70%,高于经腹超声的8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比较[n(%),n=77]

2.2 超声表现

2.2.1 肌壁间肌瘤 19 例肌壁间肌瘤。其中17 例患者可见瘤内低回声,占比89.47%;18 例患者包膜完整,占比94.74%;15 例患者可见瘤体周围伴清晰边界,占比为78.95%;14 例患者瘤体周围存在环状彩色血流信号,占比为73.68%;5 例瘤体直径>5 cm 的肌壁间肌瘤患者伴宫腔内膜回声移位、变形问题,占比为26.32%。

2.2.2 浆膜下肌瘤 28 例浆膜下肌瘤。其中,27 例患者可见子宫明显增大,占比为96.43%;26 例患者伴形态失常征象,占比为92.86%,其中,10 例患者浆膜呈半圆形且向外突出,另外16 例患者的浆膜呈圆形,且沿外侧方向突出。15 例患者浆膜下肌瘤内呈弱回声,占比为53.57%;13 例患者呈中等回声,占比为46.43%。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显示,26 例患者瘤体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信号延伸方向均为瘤体,占比为92.86%;5 例阔韧带肌瘤(肌瘤突入子宫周围阔韧带内)患者的超声图像可见一大体积圆形肿物,占比为17.86%,该实性肿物仅蒂部与子宫相连,瘤体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环绕。1 例浆膜下肌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见图1。

图1 浆膜下肌瘤患者的超声图像

2.2.3 黏膜下肌瘤 14 例黏膜下肌瘤。其中,9 例患者伴子宫内膜变形,占比为64.29%,另有5 例患者可见子宫内膜缺损,占比为35.71%;10 例患者宫腔周围(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结节,占比为71.43%;5 例瘤体完全突入宫腔的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伴宫腔分离征,占比为35.71%。8 例患者瘤体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占比为57.14%,另外6 例患者瘤体周围伴半环状血流信号,占比为42.86%;13 例患者瘤体内部出现条状血流信号,占比为92.86%。

2.2.4 肌瘤变性 16 例肌瘤变性。①脂肪变性。3 例患者为脂肪变性,占比为18.75%。超声检查可见病灶内呈强回声,患者超声图像中无声影出现。②玻璃样变。8 例患者为玻璃样变,患者瘤体直径范围为3.5~9.2 cm,平均直径为(6.4±1.5)cm。其中,7 例患者瘤内无回声区,且边缘不清,并伴明显回声增强(瘤体后方)。③囊性变。5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囊性变,占比为31.25%。其中,5 例患者病灶区域内均可见圆形无回声区,4 例患者伴边界清晰征象。

3 讨论

随着医院子宫肌瘤患者接诊量的不断增长,这类妇科肿瘤的诊断工作逐渐成为女性群体的关注重点[4]。子宫肌瘤的持续发展可增加女性患者的不良预后形成风险,而早期识别这类肿瘤,可为这类妇科疾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支持[5]。根据既往经验,子宫肌瘤诊断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为:①瘤体生长位置多样化。子宫肌瘤患者的瘤体可生长于肌壁间、黏膜下部、浆膜下部等位置[6]。这类病变分布位置的多样性特征决定着在运用影像学技术诊断时如图像质量不佳或医师经验不足,均可能引发误诊或漏诊问题;②症状与其他妇科疾病相似度较高。伴子宫肌瘤的患者易出现脓血性白带、排尿困难、月经规律改变(经期缩短)等症状。上述症状与其他常见妇科疾病症状间的相似性为子宫肌瘤的筛查与鉴别带来了极大困难。有研究指出,子宫肌瘤容易与子宫肥大症、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实性肿瘤等病变混淆[7]。基于上述状况,选择适宜方法提升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超声检查识别子宫肌瘤的原理为:该方法可通过对受检者子宫形态、其他脏器、组织状态的评估,精准定位肌瘤位置,并确定肌瘤内部回声、外部血流等特征[8]。经腹超声是一种常规检查手法。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医师可直接通过置于受检者腹部的低频超声探头,观察宫腔内状况,识别宫腔内病变,并确定病灶与周围脏器间的关系特征。这种常用超声检查方法的特征为检查操作便捷,检查过程耗时较短。经阴道超声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其诊断子宫肌瘤的原理为:将经腔探头置于受检者阴道穹窿处后,医师可借助该探头的位置优势、探查频率优势获取清晰宫腔组织、脏器图像,并准确识别宫腔内肌瘤。

子宫肌瘤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法的优势在于:①诊断结果可靠。运用经腹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时,虽然多数子宫肌瘤患者的经腹超声图像均可显示清晰子宫肌瘤征象,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在腹腔内脂肪、正常脏器、肠气等因素的干扰下,产生漏诊或误诊问题[9]。相比之下,经阴道超声检查则可充分保障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原因在于:a.抗干扰性良好。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抗干扰优势。在利用经腔探头实施超声检查期间,不易受脂肪、肠气以及组织遮挡等因素的影响[10];b.探头频率高,图像质量高。经阴道超声检查所采用的经腔探头频率处于5~9 MHz 范围内,较高的探头频率可为医师提供高清、高质量图像,进而确保宫腔内所有瘤体的充分检出;c.探头与病变间距小。经阴道超声检查模式下,经腔探头与子宫肌瘤患者瘤体病变的间距较小,有助于确保病变的充分检出[11]。本研究证实: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98.70%,高于经腹超声的8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度契合患者要求。经腹超声检查结果准确的前提为受检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状态[12],而经阴道超声检查无上述要求。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这一特征可提高其对临床检查工作的满意度;③可为患者的疗效评估、预后评价提高支持。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瘤体体积较大的患者,多需重复开展影像学检查。子宫肌瘤患者经治疗后,可运用经阴道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及时筛查出疗效欠佳者,为医师的治疗方案调整工作提供支持。另外,对于瘤体体积较小的子宫肌瘤患者,则可利用经阴道超声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患者的瘤体直径、形态变化,进而确保子宫肌瘤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诊断中,经阴道超声较经腹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其可有效获取清晰的宫腔内组织图像,为医师的子宫肌瘤类型鉴别、治疗工作提供良好支持。

猜你喜欢

浆膜经腹瘤体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