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研究生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2021-05-05王国强

中国教育理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王国强

摘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对研究生层次的教学进行改革即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实践证明,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外语人才是可行的。

关键词:外语研究生 教学改革 培养方案 综合素质

在中国加入WTO,对外交往更趋活跃;市场经济平稳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大规模扩招的态势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型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思考,如何调整和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的形势,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的迫切要求。

一、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高等学校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应用型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有外语专业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应用型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人们注意的只是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尚未顾及研究生的层次。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传统上,外国语言文学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大学满足于培养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而研究生往往是本科生层次的简单再提高,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仍然是外语语言文学。这对培养外语院校师资是合适的,但并非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以后都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以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以后,情况更是如此。这便使不少的研究生多花三年时间后,除了获得文凭之外,并不能在人才市场上比本科生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千校一面”的现象,大学与大学之间同类专业缺乏区分性特征,特色不明显,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却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我们必须调整办学思路,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我们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本着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与所在专业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即按照“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横向拓宽”就是要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纵向深入”就是要设立围绕着同一研究方向的模块课程,从不同的侧面,引入学科前沿性的内容,辐射到同一焦点上,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来进行的。因为,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与方法及各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内容(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

我们改革的重点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位论文、培养方式。

关于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在调查了研究目前国内外语类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参考了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培养模式之后,我们给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下的定义是:具有过硬的外语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关于研究方向。在以往外语语言文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设立跨文化、社会语言学和口译等新型、热门专业;突出专业设置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中,“把跨文化研究作为特色来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解决跨文化企业中出现的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从现实角度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高层次跨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王淑艳,2004:65)。

关于学位论文。鉴于“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这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尤其重视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帮助他们选择贴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应用价值的课题。

关于培养方式。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有利于发挥团队学术作用的培养机制,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与国外大学联手共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我们的研究生被派到企业里进行调查研究,为企业做科研项目。此外,我们还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国内或国际研讨会的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总之,我们思考的是外语类研究生的培养如何从“经院式”理论型向“复合式”应用型模式转变,从单一层次和规格向多层次和多規格转变的问题。通过采取修订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和拓宽研究方向,开辟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得力措施,力争提高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检验

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找到与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外语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我们殷切期望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既能依托外语强项,发挥讲两国语言、背靠两国文化的优势与其他学科门类的研究生有所区别,又能以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别于本科毕业生,在社会上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

实践证明,我们制订的教学改革方案是卓有成效和富有成果的。例如,2000年和2001年毕业的两位研究生都是在协助导师做“中法合资企业管理”项目的调查过程中找到了论文的选题方向,探讨了中国人和法国人之间在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上的文化异同,写出了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得到国内和国外专家的好评。“这2篇论文也标志着法语专业研究生已开始超越单纯外语语言文学研究的框框而走上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子”(王淑艳,2004:66)。2004年毕业的一位研究生因参加导师主持的”ISO9000的书写原则对中国企业的文化冲击”这个项目而撰写出来的硕士论文非常有创意,为他赢得了优秀论文的荣誉。

应该说,我们在应用型的科研理念指导下对研究生进行培养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而且我们的教学改革得益于措施到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年来,法语研究生在所参加的若干调查项目的资料中选取素材,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国外8篇。由3位研究生合作写成的《中国人心目中的欧洲人形象及其对消费的影响》参加第6届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王淑艳,2004:6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研究生除了撰写内容新颖的论文,参加跨文化研讨会的小组发言之外,他们还披挂上阵,承担同声传译的工作,这在法语翻译届恐怕不多见。大会的组织者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这些研究生都经过了口译课程的专门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口译译员的素质。2002年从口译专业毕业的一位研究生在被广州市市外办录用后,工作非常有效率,多次圆满地完成了翻译的艰巨任务,深受中法两国双方工作人员的好评。

综上所述,我们在外语研究生这一层次进行的教学改革基本上反映了教研办[1998]1号指导意见书中提出的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改革在认真总结本单位培养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每年都向国家输送一定数量的高级外语人才,他们活跃在高校、经贸、外事等领域,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立华,王淑艳等《新世纪外语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项目指导书,2002年10月

2、王淑艳《外语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成果研究,香港世界华文出版社,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