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1-05-05吕丽华魏春艳周兴海王滢魏菊熊小庆杜冰

中国教育理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吕丽华 魏春艳 周兴海 王滢 魏菊 熊小庆 杜冰

作者简介:吕丽华(1978-),通讯作者,女,河北保定市人,教授,大连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以“纺织材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同向同行”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等环节,并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格局。课题研究成果将为国内同类院校在“纺织材料学”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上提供参考,为推动中国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纺织材料学;教学改革;专業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TS102-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要想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问题,光靠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远远不够,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即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之间有效融合的问题[2-3]。所以,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局专业课程的思政政治教育资源尤为重要[4]。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师传统观念问题: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问题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解,而专业课的核心就是传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误解来源于对立德树人以及思政教育丰富内涵的界定模糊。

2.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的问题:部分专业教师为了课程思政,刻意进行思政教育,把一些不相关的内容硬性插入专业课程中,形成了为思政而思政的尴尬局面。

3.时代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不同,很多专业教师不敢理直气壮的进行思政教育,这也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较弱的原因[5]。

本论文以纺织工程专业中的基础学位课程———“纺织材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同向同行”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等环节,并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格局[6]。

二 “纺织材料学”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势

1.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和基础平台课程,在连接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且只要是纺织相关院校,都开设“纺织材料学”这门课程。鉴于此,“纺织材料学”课程开设面广,影响大,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2.课程蕴含丰富思政元素

纺织材料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纺织材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史料、德育元素等。这些足够我们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7]。

三 “纺织材料学”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教学计划相结合的关键在于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8]。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职业伦理、专业理论和科学观念会逐步影响学生的思想导向[9]。教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讲授的过程中扮演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接受者[10],其作用如图1 所示。

要建立一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资队伍,如图2所示。“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共7 人,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3 人,讲师2 人;党员6 人。团队的核心思想是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考核评价上的团队共建、共享,更好地体现“三集三提”的思想: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强化教学中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培训提素质,补齐短板,精准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集中备课提质量,统一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着力增强教学效果。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授课经验、共同制作课件、融入各自科研领域最新的理论与成果到教学内容中等方式[10],使“纺织材料学”课程成为专业知识丰富的课程,同时又能体现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2.丰富理论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①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融入思政教学目标

按照工程认证要求,对应支撑指标点,对授课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修改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重新审视“纺织材料学”的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充分融入课程专业思政元素[11],体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如图3所示。

以《纺织材料学2》为例,支撑课程目标4 和5,融入思政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为4: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于纺织材料中纱线和织物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针对纱线及织物结构、性能的纺织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课程目标5: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于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纺织材料进行鉴别、测试、评价,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对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同时,可以为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根据实验计划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获得客观可靠的数据,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思政理念。

②挖掘课程内涵,融入思政元素

以《纺织材料学2》为例,理论学学时28。摈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三步划分模块法,即“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如图4 所示),解决教学课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问题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差的问题[12]。其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其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并深度发掘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后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对正确的思想价值的追求和坚持[13]。按照课程目标,表1为《纺织材料学2》课程第八章中蕴含的部分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

3.构建“金字塔”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融入思政教育

实验课程设置,重点支撑课程目标5,融入思政教学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于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纺织材料进行鉴别、测试、评价,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对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纺织材料学”构建“金字塔”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塔基、塔身和塔尖)。同时,借助超星、智慧树、虚拟仿真实验等平台模拟,实现了“线上线下”、“虚拟与实做”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解决了传统课程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时不愿意动手,课后不认真思考,甚至出现逃课、实验报告抄袭等非正常现象问题[14],如图5 所示。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且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获得客观可靠的数据,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思政理念。

4.改善课程效果,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也需要建立其教学评价体系,发现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的不足和缺陷,为更新和完善教学方式的计划打下了基础[15]。

“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完善健康的专业理论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教师评价

纺织工程专业正在进行工程认证,按照工程认证支撑指标点,加入思政教学目标。按照指标点,进行思政教学目标达程度分析。

同时,教师要总结和改进教学改革情况,优化专业课程思政要点的设计、分布和分配等,且结合当前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情况,不断更新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引同校、同行走进课堂,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途径,指导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②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重点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问卷调查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明晰、思政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准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巧妙、教学情境是否真切感人、教学考核是否细腻无形”等几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课组教师的课程思政进行了评价。

从学生主体来看,可以利用课程打分机制,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程体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

四 结束语

1.通过提升教师素养,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建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学团队。

团队的核心思想是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考核评价上的团队共建、共享,更好地体现“三集三提”的思想。将“纺织材料学”课程打造成为专业知识丰富又能体现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2.通过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融入思政教学目标;摈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三步划分模块法,即“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挖掘课程内涵,融入思政元素。

将中国航空航天、工匠精神、纺织材料前沿成果等重大成就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专业自豪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和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

3.构建“金字塔”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塔基、塔身和塔尖);同时,借助超星、智慧树、虚拟仿真实验等平台模拟,实现了“线上线下”、“虚拟与实做”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且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获得客观可靠的数据,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思政理念。

4.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2021 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思政重点项目(JGLX2021171);2021" 纺织之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0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姚利民,舒俊.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方式及其教学启示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2:68-74

[3] 缪宏超.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以《纺织工艺设计》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47(11):66-69.

[4]李树生,朱晓丽,姜绪宝,叶晨,陈国柱.功能高分子开展" 课程思政" 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03):251-256.

[5]刘小明,俞硕,张爱清.工科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内涵探讨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59):274-276.

[6]刘昆明,李娟華,熊道陵,王瑞祥,王薇." 双一流" 背景下基于CDIO 模型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以江西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17):209-210+215.

[7]吕丽华等.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纺织科技进展,2018(2):57-59.

[8]刘方方,范忠军,孙淼.《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01):40-41.

[9]张瑞云,钱文华,郭腊梅,等."纺织品设计学" 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4):339-341.

[10]李建国,张海飞.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9, (6):16-18.

[11]李发国,尹付成,岳慧君."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与实践[J]. 文教资料,2018(28):194-196.

[12]龙威,夏露,王辉虎,谢志雄.课程思政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92-193.

[13]吕宁.高校" 思政课程" 与"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122-124.

[14]刘方方,范忠军,孙淼.《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01):40-41.

[15]骆敏.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以《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9(27):32-33.

作者单位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