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功法核心技术教学助推针灸推拿学生专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05-05杨卫华周艺

中国教育理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功法手法针灸

杨卫华 周艺

摘要:传统健身功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以及与疾病和衰老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自我锻炼的方法。它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指导,强调以自身活动、呼吸调整和意念的调和为练习准则,总的来说就是通过调气、调身、调心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强调自我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晋代李颐把“导引”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他认为导引就是运气和肢体运动的方法。唐代王冰在《黄帝内经》注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意思是导引就是肢体活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导引”定义为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的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以防病保健的方法。学习传统健身功法有助于中医药类专业的教学和学习。传统健身理论强调阴阳平衡、整体性。《周易》中提到“一阴一阳谓之道”,他把阴阳交替看作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人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肉体与精神、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应该协调一致。

關键词:功法核心技术;专业素养

针灸推拿是通过对人体的肌肉、关节、经脉进行理疗,从而达到治愈患者目的。然而,受传统中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影响,推拿学教学忽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对推拿临床能力实训教学不够重视,尤其对推拿学基本功实训重视不够。因此,造成学生对推拿学课程学习缺乏主动性,使得推拿手法练习浮于形式,难以规范地掌握推拿手法技巧和动作要领,推拿临床实践、临床前动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和基本手法的训练在针灸推拿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

“欲兴推拿,必重手法;欲重手法,必先功法”。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步骤的总和。掌握和经常练习这些方法,并注重意气的蓄练和转换,使推拿人员有足够的体力胜任医疗工作。

因此重视传统功法练习不但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掌握传统导引健身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且以此指导自身主动参与导引健身活动。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仍然具备进行导引健身锻炼的手段和内容,为终身健身以及针刺推拿疗效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对象:针灸推拿学院学生

研究方法:分组对比练习和问卷调查

一 现状与背景分析渊包括国内尧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冤

1:传统功法简介

传统健身功法注重“意”、“气”、“力”三者结合的协调统一,练功时按肢体运动与否,分为静功、动功和动静功三种。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 但要求达到“动中有静”,即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者的结合,达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效果,所谓“内”,指的是心、意、气等内在的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不仅能起到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而且还能陶冶性情、神清意静、促进心理健康。《中医传统功法》教材的内容包括中医传统功法基础知识、放松功、强壮功、内养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医疗练功等内容。易筋经、少林内功基本裆势和动作对于上下肢、腰背部等大肌群肌力影响较为明显。

2:学生学习的特点

针灸推拿专业特色鲜明,属于专业性很强的一门技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其理论知识,但对于其临床实践操作却并不娴熟,基于此,目前各个学校在理论课教授方面,先让学生学习针刺操作方法,再讲授经络、腧穴等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并让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针灸教学的始终。尽管如此,实操中疗效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与训练后,施术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很强,但是自身的体能素质却并不达标,导致针刺推拿疗效大减。因此,为了使施术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并且促使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练习中医传统功法显得尤为重要。

3:传统功法与与针推学习

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医师运用简练实用的手法,操作于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推拿医师是经过专业地、严格而艰苦地训练而成为专业医者的, 在临床中运用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为病人治病。在医生操作时,会流大量汗,消耗大量元气,气属阳,汗为阴,阴阳失衡,需要练习传统功法来锻炼体力以及调节自身阴阳气血的平衡。

传统功法一般包括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六字诀等。以气功和五禽戏为例。气功作为养生术将养身、养性与养德融为一体。无论始于练身还是练心(意),都是以身心合一为目的和归宿的。气功不但能提高医生的道德水准, 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患者对术者的信任和合作程度,从而有助于疾病的疗效和预后;而且能够增强施术者的能力,首先诊脉要求“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脉要精微论》)。“虚静”实际上是一种气功入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诊脉能够以静观动,明察秋毫。其次注重身心和调。前提是施术者自身的和调,这就要进行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的修炼。因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功法课,作为推拿按摩学的基础。最后针灸施术重“治神”。气功修炼首要就是炼神,以达到所谓“练神还虚”的“虚静”状态。《素问·针解篇》谓:当针刺施术之时,“必正其神”,“瞻病人目治其神,令气易行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功法修持,临床上就不能很好地治己之神,更不能御人之神。针灸治病始于神、本于神由此而来。

五禽戏是古代名医华佗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在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基础上创编的一种功法,是世界上第一套医疗保健体操。更是统一形体运动和身心疗法的综合锻炼方法,注重“调身”、“调息”、“调心”三者配合。五禽戏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蕴含五禽神韵,不仅能锻炼肢体,同时注重内气运行,意念导引来调整身心。虎戏主肝,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骨;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相辅相成,所以,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主治一脏的疾患,又可以兼顾其他各脏,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推拿治疗不仅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推拿医生的体力有较高要求。而且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中还要求有力、渗透,所以这就牵涉到两种耐力--- 全身耐力和肌耐力。持续肌耐力的提高正是学生未来推拿手法渗透的基础,可以增强推拿治病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推拿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传统功法训练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功法增强推拿临床者的体质,增加其运用手法的技巧、耐力和功力,再加上其精湛的专业素养,可以充分发挥推拿的临床疗效。功法训练也被普遍认为能显著增加推拿专业学生所需的肌力(指力、握力、臂力、腰腿力量等)。

二 研究目标尧研究内容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传统健身功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开设传统功法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接受中医传统文化,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融入和热爱,强化对于中国文化以及民族性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通过传统功法的练习可以为针灸、推拿实践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和心理基础;增强推拿临床者的体质,增加其运用手法的技巧、耐力和功力,充分发挥推拿的临床疗效。培育、发展、巩固与强化学生的专业身心品质与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传统功法开展临床医疗指导的实践能力。通过健身功法对针灸推拿操作的助推作用研究,进而推动推拿功法在针灸推拿专业的发展与推广。目前高校传统武术练习注重动作招式教学,本课题则是注重功力练習的研究。

2.研究内容

2.1 推拿功法课的设置以及开展

针对针灸推拿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教学的核心应使学生通过推拿功法学课程的学习获得体能。体能是使学生具有能适应推拿临床长时间、高强度手法操作的身体素质条件。为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能,目前各高校推拿功法学授课涉及的内容主要以传统少林内功、易筋经及太极,其他功法如调息为主。

推拿功法学开课时间要早,以便为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的学习打基础,并结合针灸学相关课程做出合理调整。在推拿功法学授课结束后,衔接外围拓展教学,让学生们长时间、持续性地习练,始终沐浴在练功的氛围中,日积月累地加强功力。

在课程开始和结业时分别对每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通过每位学生练功前后体能状态的自身比较,一是辅助考核了练功效果,使考试手段更趋科学合理; 二是强化了学生的推拿功法训练,更重要地是提高了对身体素质的理解。

具体以站桩练习为主约占40 分钟,主要目的养气。另外配备了3 公斤和5 公斤的沙袋各40 个,练习抓握和抛接占30 分钟,主要目的练习学生的指力及抓握力。另外,结合十指平板支撑,练习握力球等等配合练习。

2.2易筋经、少林内功太极拳等各种功法练习对针灸推拿操作以及体质的影响

首先,少林内功、易筋经等传统功法能提高推拿专业学生的整体体质和素质; 再次,在全身功法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身体局部的锻炼以针对特定手法;还有,在养生保健方面,推拿医师可以通过功法的习练,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 同时,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操练相应的功法能巩固疗效,加快机体的康复。最后,传统功法丰富了推拿手法的内容,功法与推拿结合在一起延伸出更多的推拿手法。

因此,工欲善推拿,必先利功法。推拿功法学的优质教学将为本专业学生的推拿学习奠定基础。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面向针灸推拿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目前除少数中医院校开设了本课程,大多数院校还只停留在《推拿学》课本的章节内容教学,甚至跳过此内容,不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从推拿手法学起,缺乏推拿功法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造成推拿学教学体系的缺失现象。

(2)目前针推的学生学习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只注重动作招式的学习,缺乏功力的练习。使得针灸的同学针感不强.推拿的同学力度不够没有透劲。而所学动作招式在一年半载后全部遗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当前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技能操作不娴熟,不能满足市场对于技术性的较高要求的问题。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性, 通过功力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功力训练是学。

三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练习,从调查问卷看学生放映效果比较好,首先课的形式让学生喜欢。

其次,多数学生在行针过程中普片有气感或气感增强,很快能找到下针后针尖下犹如有磁铁吸附的感,并且针刺的窜感普片更强,进针能准确到位。另外学生在按摩时的透力明显,每次手法坚持的时间也较长。建议我们这课所用学时还是太少,练功应该是长期持续性的,当靠上课时间远远不够,还有就是在练了一段时间的功后,最好能让学生上手亲自去体会按摩或针灸的感受,有助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高。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功法手法针灸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