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
2021-04-27潘馨梦张梦梅杨亚英吕艳娥
潘馨梦,张梦梅,杨亚英,吕艳娥,严 映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 昆明 650032;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0017)
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半年余,无腹痛、腹泻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升高(181.61 U/ml)。腹部CT示肝胃间隙见约9.4 cm×7.3 cm×11.4 cm囊实性肿块,平扫CT值21 HU,边界清楚,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CT值42 HU(图1A),静脉期CT值93 HU。腹部MRI示肝胃间隙巨大囊实性肿块,T1WI及脂肪抑制T2WI均呈稍长信号(图1B),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C)。影像学诊断:肝胃间隙富血供肿瘤,考虑肝脏来源。行腹腔肿物切除+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腹腔灰粉色肿物,包膜完整,活动度可,与胃小弯侧胃壁粘连严重。术后病理:光镜下肿瘤呈丛状浸润性生长,与平滑肌组织交错分布,间质富含黏液样基质和薄壁小血管,细胞核仁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图1D)。免疫组织化学:VIM(+),S-100(神经+),CD34(脉管+),CD117(+),DOG-1(部分弱+),SAM(+),CEA(部分弱+),PR(+,<10%)。病理诊断:(胃)丛状纤维黏液瘤。
图1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 A.轴位增强动脉期CT图像; B.轴位脂肪抑制T2WI; C.轴位增强T1WI; D.病理图(HE,×40) (箭示病灶)
讨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是少见良性胃间叶源性肿瘤,为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版)中新增类型,发病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本病主要发生于胃窦,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黑便、幽门梗阻等。病理检查肿瘤组织镜下呈多结节状,累及胃壁肌层,含富于酸性黏多糖的黏液基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多向腔外生长,界限较清楚,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进行性强化。本病需与胃肠道间质瘤、胃癌、胃淋巴瘤等相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多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时内部可发生囊变或坏死,恶性者多呈不均匀强化。胃癌局部胃壁增厚僵直,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即见明显强化。胃淋巴瘤胃壁柔软,侵犯范围较广泛,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继发性胃淋巴瘤多见胃周淋巴结肿大。本例误诊为肝脏来源肿瘤,提示发现胃窦区较大囊性成分为主肿瘤、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腹部未见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本病可能。确诊需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