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4-26王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肠炎

王艳红

慢性肠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加等。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变化与多样化发展,慢性肠炎的发病率呈递增的趋势。目前,临床常采取免疫抑制剂、以氨基水杨酸制剂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肠炎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理论,慢性肠炎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因此,可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患者予以治疗,帮助患者调节肝郁脾虚,提高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诊治的100例慢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比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1.25±5.74)岁;对比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1.22±5.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符合慢性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4]:①急性爆发性慢性肠炎患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⑤合并结直肠癌、缺血性肠病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比组施以整肠生治疗:予以患者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商品名:整肠生,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19),2粒/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研究组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配方为:甘草6 g、桔梗9 g、砂仁10 g、茯苓15 g、白术15 g、白扁豆15 g、莲子肉15 g、党参20 g、山药20 g、苡仁20 g。①针对腹痛严重患者需要加减配方为:徐长卿15 g、醋延胡索24 g;②针对便血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减配方为:仙鹤草30 g、炒地榆15 g、椿根皮15 g;③针对合并发热症状的患者需要加减配方为:金银花15 g、葛根24 g;④针对畏寒怕冷的患者需要加减配方为:炮姜6 g;⑤针对大便次数增多的患者需要加减配方为:石榴皮15 g、诃子10 g。口服剂量为100 ml/剂,1剂/d,分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分为腹泻评分、大便性状评分与腹痛评分,评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进行评定,0分代表患者无症状,0~3分代表为轻度症状,3~6分代表为中度症状,6~10分为重度症状。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肝郁、脾虚等临床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肝郁、脾虚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无效:患者肝郁、脾虚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6、IL-10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腹泻评分为(3.79±1.89)分、大便性状评分为(3.45±1.45)分、腹痛评分为(2.57±1.62)分,与对比组的(3.85±1.76)、(3.36±1.39)、(2.85±1.64)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泻评分为(2.03±1.45)分、大便性状评分为(1.34±1.52)分、腹痛评分为(1.32±1.03)分,低于对比组的(2.88±2.06)、(1.94±1.43)、(1.95±1.4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比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IL-6、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低于对比组,IL-10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g/ml)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g/ml)

注:与对比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霉菌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过敏与变态反应等也会导致慢性肠炎的发生。慢性肠炎具有不良反应多、易复发的特征,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大便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5]。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慢性肠炎的病因主要与环境、心理、遗传等因素有关。虽然西医诱导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但缺乏长期适用性,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使用效果受限。慢性肠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痢疾”、“便血”等范畴,其主要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多由脾虚湿盛所致,因此需要采用疏肝补脾的方式帮助患者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其主要的药物成分为甘草、桔梗、砂仁、茯苓、白术、白扁豆、莲子肉、党参、山药、苡仁等,其中甘草在肝郁脾虚、脾虚湿盛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起到补脾疏肝的效果,甘草是清虚热的药物,可起到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调节受损的肠道功能;桔梗疏风清热,在饮食所伤、外感湿邪等治疗中应用效果好,能够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茯苓在脾胃气弱中应用效果较好,可行气健胃、益胃燥湿、醒脾消食;砂仁、半夏、党参、白术可疏风清热、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消积止痛,起到促进胃肠蠕动、抑菌的效果,可有效抑制慢性肠炎的发展;白扁豆、莲子肉、山药、苡仁等可活血化瘀、健脾止泻,还可养血、补中益气,使得慢性肠炎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充分发挥健脾消积、清热补血、健脾理气的效果。因此,参苓白术散可缓急止痛、燥湿止泻、帮助患者理气醒脾、化湿疏肝,有理脾引经、补脾益气之功,可助患者调节机体平衡,改善腹痛、便血症状。且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来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介质与免疫细胞的关系,降低P物质的释放与结肠敏感性,抑制IL-6、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肠道菌群的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慢性肠炎的临床症状。通过本文论述可知,治疗后,研究组腹泻评分为(2.03±1.45)分、大便性状评分为(1.34±1.52)分、腹痛评分为(1.32±1.03)分,低于对比组的(2.88±2.06)、(1.94±1.43)、(1.95±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比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低于对比组,IL-10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欧阳志生[6]的研究结论相近,证实了这一理论的临床适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肠炎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优于整肠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肠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