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作用研究

2021-04-26张晓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白细胞

张晓野

手足口病为儿科多发疾病,患儿多以年龄<5岁的儿童为主,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发病,但以春季与夏季为该病的高发期[1]。由于该病的传染性较强,同时发病后还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对患儿健康与安全的威胁较大,故而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抗病毒治疗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其中单用利巴韦林行抗病毒治疗为当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其在改善患儿病情中能够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且治疗期间可能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儿依从性差。探究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在改善该病患儿病情中同样可发挥较好疗效,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从而为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此,本次研究就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为抽选的患儿开展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10个月~9岁,平均年龄(5.2±2.8)岁;病程7 d~2个月,平均病程(0.9±0.4)个月。观察组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5.1±1.5)岁;病程5 d~2个月,平均病程(0.8±0.5)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③入院时患儿均可见程度不一的手足掌部疱疹、发热、肛周与膝关节皮疹、口腔黏膜疹等症状;④患儿对研究药物均耐受,无药物禁忌证或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就诊前已接受药物治疗者;②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者;③对药物不耐受或有药物过敏史者;④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物理降温、皮疹局部护理、补液等。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将15 mg/kg利巴韦林注射液(石家庄北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866,规格:1 ml∶100 mg)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融合,然后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治疗,1次/d,以5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则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即予以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111,规格:40 μg:1 ml/支)肌肉注射治疗,1次/d,用药量为1 μg/kg,以5 d为1个疗程;同时将炎琥宁(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09,规格:20 mg)10 mg/kg溶于250 ml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中,予以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以5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口咽部溃疡愈合、口咽部疱疹结痂、手足肛周皮疹基本消退;有效:经治疗患儿体温、口咽部溃疡、疱疹、手足肛周皮疹等均明显改善、减轻;无效:经治疗各症状均无明显好转,或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症状包括发热、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手足肛周皮疹等;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药物热、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头痛乏力等;④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变化情况,其中PCT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CRP以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4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中显效3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0,P=0.002<0.05)。

2.2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手足肛周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其中白细胞减少1例,肌肉关节疼痛2例,药物热1例,头痛乏力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其中白细胞减少4例、肌肉关节疼痛3例、药物热3例、头痛乏力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16<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多在春夏季节流行,患儿以<5岁的婴幼儿为主[3,4]。发病后患儿多可见口腔、手、足部位疱疹或斑丘疹、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则极易随着病情的发展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对患儿健康与安全的影响极大[5]。

抗病毒疗法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常用方式,当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种类较多,效果也参差不齐,利巴韦林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较为常用且效果较为明显的抗病毒药物,该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的一种,用药后能够选择性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同时还可对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的生长繁殖情况产生抑制作用,可发挥较好的抗病毒功效,对改善患儿病情有一定积极作用[6,7]。然而该药物对于EV71、CoxA16肠道病毒的特异性较差,且用药后还可能会引发贫血、头痛乏力、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该药物的应用范围。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联合应用在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有较高的安全性[8]。基于此,本次研究就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手足肛周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治疗方式相对于利巴韦林而言,能够进一步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持续时间。分析其原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属于水溶性蛋白质的一种,其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制成,在细胞表面能够和特殊膜受体结合,进而可达到抗DNA、RNA病毒的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该药物还可促使T细胞及K细胞生物活性增强,诱导林白细胞灭杀病毒,从而可达到促使患儿抗病毒能力及细胞免疫力提升、抑制病毒发展、促进患儿康复的效果。而炎琥宁的主要成分穿心莲则有较为理想的镇痛、抗炎、解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效;可促使机体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增强,进而可达到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增加患儿血清内溶菌酶水平、促使患儿机体状态达到明显改善[9]。将炎琥宁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还可发挥协同功效,进一步增强药物的抗病毒功效,促使患儿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尽可能改善患儿病情。同时联合用药还可进一步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促使患儿机体内 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在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力中作用显著。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利巴韦林而言,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白细胞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