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1-04-26刘恒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胰岛糖化空腹

刘恒君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及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临床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诱发的主要因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是控制血糖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1]。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是当前主要治疗方案,诸多研究显示,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2]。基于此,本次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7 ∶15;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1.2±3.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4.7±1.9)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8 ∶14;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1.7±3.8)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4.8±2.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感染者及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治疗,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500 mg,2次/d口服,于餐后用药,治疗7 d后将剂量增加至1000 mg随餐服药;格列美脲[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72]2 mg,1次/d口服,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可减少剂量至1 mg,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初始阶段给予胰岛素泵输注,1~2周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于三餐前、睡前注射,部分患者可于早、晚各进行1次预混剂皮下注射。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血糖达标后对胰岛素强化治疗进行督导,要求患者每周进行1~2次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用药逐渐减少至停用,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及生活质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指标包括HOMAIR、HOMA-IS、HOMA-β。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身体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几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区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47±1.27)mmol/L、(13.17±2.54)mmol/L、(9.02±2.18)%,对照组分别为(11.42±1.31)mmol/L、(13.08±2.61)mmol/L、(8.98±2.24)%;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76±0.58)mmol/L、(8.02±1.04)mmol/L、(6.07±0.87)%,对照组分别为(8.09±0.97)mmol/L、(10.31±1.73)mmol/L、(7.11±1.34)%;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胰岛素指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HOMAIR、HOMA-IS、HOMA-β 水平分别为(7.23±0.36)、(17.62±4.76)、(3.45±.045),对照组分别为(7.22±0.32)、(16.93±4.82)、(3.56±0.56);治疗后,观察组HOMAIR、HOMA-IS、HOMA-β 水平分别为(3.45±0.25)、(83.72±23.68)、(5.56±0.35),对照组分别为(4.53±0.21)、(68.96±17.76)、(4.54±0.27);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IS、HOMA-β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IS、HOMA-β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密切相关。对于不同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机体功能、体质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即使初发2型糖尿病,不同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分泌水平等也存在差异,同一患者机体中两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状态下也存在微小波动[3]。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β 细胞功能缺陷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且机体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由此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4]。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其胰岛β 细胞功能不足健康人群的一半,且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逐渐丧失。有报道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β 细胞受损后,部分并非不可逆,但病情进展至晚期后,胰岛β 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5]。

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能力、胰岛β 细胞功能及葡萄糖负荷能力等因素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这也为2型糖尿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早期采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治疗较多,对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高血糖引起的糖中毒有解除作用,有利于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恢复,延缓病情进展[6]。现阶段,在降糖药物使用中药物种类较多,胰岛素属于其中之一,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血糖水平下降或维持在正常水平,并可有效解除糖毒性对胰岛β 细胞产生的损害作用,所以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首选方案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7]。此外,胰岛素在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脂肪分解,避免脂肪酸、细胞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也有研究显示,胰岛素还有一定的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预防或减少2型糖尿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76±0.58)mmol/L、(8.02±1.04)mmol/L、(6.07±0.87)%,对照组分别为(8.09±0.97)mmol/L、(10.31±1.73)mmol/L、(7.11±1.34)%;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对初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后,观察组HOMA-IR、HOMA-IS、HOMA-β 水平分别为(3.45±0.25)、(83.72±23.68)、(5.56±0.35),对照组分别为(4.53±0.21)、(68.96±17.76)、(4.54±0.27);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IS、HOMA-β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对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疾病控制。治疗后,两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促进患者胰岛功能恢复,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糖化空腹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