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2021-04-26杨秀华程韬李其中陈健田承浩龙建军
杨秀华 程韬 李其中 陈健 田承浩 龙建军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在2010~2020年间全球肺癌发病人数约120万人次/年;死亡人数为110万人/年,属于全球性高危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1]。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早期接受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提高早期诊断率、尽快完成手术非常重要[2]。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以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逐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单操作孔胸腔镜微创手术由于减少了操作孔,能够真正实现微创操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此在本文中,对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科室2018年9月~2020年4月接收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学确诊。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许可。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胸腔粘连、肝肾功能异常、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内科疾病、精神障碍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8.8±8.7)岁;肿瘤直径1.0~4.5 cm,平均肿瘤直径(3.4±0.9)cm。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8.4±7.9)岁;肿瘤直径1~5 cm,平均肿瘤直径(3.3±0.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式为: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术中根据患者肿瘤位置确定倾斜角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操作孔,切口长度为1.0~1.5 cm,置入胸腔镜后在第4肋间和腋后线第5肋间作主操作孔、副操作孔,采用超声刀完整分离肿瘤,对较大的滋养管进行夹断结扎处理,对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可以将主操作孔的长度延长,手术结束后彻底止血缝合。
观察组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式为: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的腋中线第7或者第8肋间作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将胸腔镜置入,观察患者胸腔内是否存在粘连、胸水和胸腔内转移。选取腋前线第4或者第5肋间作长3.0~4.0 cm切口作为操作孔,手术以卵圆钳牵拉肺叶充分的暴露出手术视野。使用电钩和超声刀将肺韧带切开并打开肺门周围的纵隔胸膜,逐步解剖游离肺血管和支气管,并以内镜切割缝合器切断,针对肺裂发育不良、未发育者,建议先切断肺血管与支气管,最后处理肺裂;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观察孔放置胸腔引流管,缝合操作孔[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YFRA21-1、SCC、CA125;手术并发症发包括:肺不张、心房纤颤、肺漏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对比 术前,两组CEA、CYFRA21-1、SCC、CA125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CEA、CYFRA21-1、SCC、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102.64±4.29)min、引流管留置时间(3.49±1.30)d、住院时间(7.80±0.56)d短于对照组的(120.39±5.31)min、(5.88±1.21)d、(9.94±0.87)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对比()
注:与对照组术后24 h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其中肺不张1例、心房纤颤1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其中肺不张3例、心房纤颤3例、肺漏气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的一种,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创伤性较大会对患者产生较大伤害,随着胸腔镜技术不断进步,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以往胸腔镜手术中采用三孔技术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导致患者出现损伤,无法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术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仅留下腋前操作孔,而且腋前肌肉层比较少,手术创口选择的是肋间肌,因此能够及时止血,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效果理想,且不需要背部辅助操作孔,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创伤性、痛苦性,达到微创的最佳效果[4]。
单操作孔胸腔镜微创手术过程中减少了操作孔,手术医师不仅需要充分暴露病灶,还需要完成多项手术操作,使得手术难度与风险性提高。另外,手术所使用的器械只能用一个孔,在放入多个器械时,器械容易相互干扰,有时需要反复交换进出器械,影响操作。所以在使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时,需要术者能够熟练的掌握开胸手术步骤,并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CEA、CYFRA21-1、SCC、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02.64±4.29)min、引流管留置时间(3.49±1.30)d、住院时间(7.80±0.56)d短于对照组的(120.39±5.31)min、(5.88±1.21)d、(9.94±0.87)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0.05)。在汪强等[6]的研究中,证实胸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33%,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开胸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01.30±380.66)ml,多于胸腔镜手术组的(126.73±192.6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合。
总之,单操作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创伤远比传统切口的创伤小,不仅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感染机会少,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