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发误区及突破
2021-04-25谌涛
谌涛
[摘 要]文章在对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开发和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此类课程时在课程范畴、开发主体、开设形式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使此类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知识拓展;选修课;开发误区;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43-02
2012年6月发布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指出,选修课的开发与开设是本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开设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旨在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学科的价值与研究方法, 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发走过了近7个年头。2019年6月,笔者对浙江省15所重点普通高中除了必修拓展课程(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2经济学常识)以外的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学校开发的93门选修课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推进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
一、课程范畴上:“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实践体验”是否纳入知识拓展类选修课
通过调查发现,15所学校所开发和开设的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主要集中在大学初级课程和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如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金融学基础、中国政治思想史等,共计69门,这两类课程占到各校自主开发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总数的74.2%。此外,还有将政治学科知识对接生活实践的课程,如生活中的经济学、哲学与人生、生活中的法律等,共计16门,占到各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总数的17.2%。学科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大都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中开展,教师只起到指导和评价作用,因此,没有在统计中呈现。
《浙江省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高中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进行了分类,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大学初级课程。这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学科发展前沿课程。这主要是介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发展方向。3.学科研究性学习。这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比目前各校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和《方案》的要求,可以看出: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是各校课程开发的重点;政治学科知识对接生活实践的课程,各校开发数量较多,具有拓展政治学科知识的功能,现实中这类课程虽较受学生欢迎,但其所处境地较为尴尬,因为其无法归入《方案》中列出的课程类型。
笔者认为,应该对《方案》中提出的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类型进行调整。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中所拓展知识,应该包含以下维度:
第一,与学科相关的未学知识。如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与高中政治必修课程相关,但并未在学科教学中系统出现过。此维度知识属于《方案》中的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中的内容。
第二,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运用。如高中政治必修经济与生活中已经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经济学原理,通过学习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对接,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三,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实践体验。如教学高中政治必修2中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时,可结合我是人大代表课程,引导学生开展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履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行使等内容有关的模拟体验活动。
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政治教师对政治知识拓展类课程的认识局限于“与学科相关的未学知识”和“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运用”,忽略了“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实践体验”。
在高中政治必修课教学中,受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很难有开展模拟体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开展模拟体验活动又是提升学生知识拓展能力,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如法律知识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教学中的模拟联合国,企业经营知识教学中的模拟公司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为几个专题,然后围绕这些专题开展模拟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属于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应然组成部分。
笔者建议,在对《方案》中的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类型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增加针对已学知识的实践类体验课程。这样既能有效地弥补政治必修课程的不足,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对接融合和拓展,又能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二、开发主体上:是立足于学生的需求还是教师的开发能力
这15所学校在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开发和开设之初,均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开发的目标。但实际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校开发和开设的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数量相当有限,校均仅6.2门,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的目标相去甚远。调查发现,这15所学校的政治教师普遍认为本校政治教师的人数和精力有限,开发和开设选修课程压力非常大,学校所开设的政治学科选修课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方案》指出,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及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各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选课需要。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精神,选修课的开发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开什么”,而现实中却变成了“教师能开什么开什么”。这就产生了政治教师的开发能力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精神,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以本校开设为主。除此之外,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委托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开设,可以聘请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开设,还可以依托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自主选择网络选修课程。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不一定非得由本校政治教师来开发和开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缓解供需矛盾:
第一,学生有需求,但政治教师不能开发的课程,可以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发,或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与历史学科联系紧密,如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就可以由有专长的历史教师开发或由政治教师与历史教师联合开发。第二,学生有需求,但本校教师不能开发的课程,可以委托高校、社会机构、学校校友及社会上的相关专业人士开设。如理财课程可以邀请银行的专业理财师来开发和开设,民法课程可以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来开发和开设。第三,学生有需求,但本校教师无法开发,也无法借助外部力量开发的课程,可以引进成熟的网络课程。
改变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需由政治教师来开设的这一观念,实现开发和开设主体的多元化,不仅能拓展课程的来源渠道,还能缓解政治教师人数、精力有限所带来的课程开发压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开发和开设的质量。
三、开设形式上:课程开设是否必须开班上课
调查中,笔者发现,这15所学校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局限于传统方式。所有政治知识拓展类课程的开发和开设都有统一的步骤:编教材、写教案、开班上课(一般20人以上,18个课时左右)、考核。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开发和开设的质量,但提高了教师开发的难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无法满足极少数学生的特殊课程需求的问题。
笔者认为,开设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任何开设形式在实践中都应该是被允许的。基于这种认识,极少数学生的特殊课程需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予以满足:
第一,学生有需求,但选课人数少的课程,指定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导师制,师生约定时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
第二,极个别学生有需求,但教师无法胜任的课程,采取师生共学的方式。笔者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学生要求学校开设资本论导读课程,但政治组教师均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该门课程的导师。后来学校选了一名政治教师与该学生一起学习《资本论》,两人定期交流学习心得,探讨遇到的问题,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查资料后解答。
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需求。
高中政治知识类选修课的开发与开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政治教师数量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达到“学生需要什么开什么”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需求,需要对课程范畴、课程开发主体和课程开设形式进行新的探索。
当然,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是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无法靠政治学科教师单独来完成,在课程开发和开设过程中,需要获得学校的认同与支持。
(責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