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罐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2021-04-24黄文通王培东杨彦伟
黄文通 王培东 杨彦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哮喘类型,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咳嗽,且多伴有呼吸道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典型哮喘[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治疗该疾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药治疗,丙酸氟替卡松为常用药物,但西药治疗会产生一定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导致疾病预后较差[2]。而中医治疗具有简单、有效、易操作等优势,值得挖掘和推广。因此,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临床治疗CVA的首选方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药罐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VA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C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0.12±2.3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41±0.36)年。治疗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0.36±2.51) 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1.44±0.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3]内有关CVA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4],辨证为风邪犯肺证,主症:咳嗽、无痰或少痰等,次症:咽痒、咽痛、胸闷气急等,舌质: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细;临床资料无缺损者;对本实验药物不过敏者。排除标准:孕期妇女;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因其他原因引起咳嗽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210,规格:50 μg(60揿)]治疗,2揿/次,2次/d,连续治疗7 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行中医药罐治疗,采用苏黄止咳汤,依据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选取中药,药方成分为:紫苏子、枇杷叶、前胡、牛蒡子、紫苏叶、蝉蜕、炙麻黄、五味子,使用煮水药罐进行治疗,方法如下:选取定喘,大椎,风门,肺俞4个穴位,将专用药罐(竹制罐)分别吸附在穴位体表皮肤上,留罐时间为10~15 min,具体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消毒均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5-2008》,连续治疗7 d。
1.4 评价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4]对两组症状进行评估,主症:咳嗽,次症:咽痒、咽痛、胸闷气急,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主症:0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轻度,4分表示中度,6分表示重度;次症: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总分为15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气道炎症反应:治疗前与治疗7 d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使用荧光酶标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使用尚沃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氧化氮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头晕、肝肾功能异常、便秘、鼻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前,两组FeNO、EOS、IL-6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FeNO、EOS、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治疗组 40 11.25±1.30 4.01±1.03 27.608 <0.001对照组 40 11.41±1.25 6.74±1.12 17.598 <0.001 t值 0.561 11.347 P值 0.576 <0.001
表2 两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比较(±s)
注: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EOS=嗜酸性粒细胞,IL-6=白细胞介素-6;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FeNO/ppb EOS/(109·L-1) IL-6/(ng·L-1)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52.56±11.25 19.52±4.15a 0.96±0.13 0.37±0.06a 31.25±6.12 13.85±3.80a对照组 40 52.95±11.34 23.56±4.38a 0.92±0.16 0.58±0.08a 31.54±6.02 19.52±4.15a t值 0.154 4.235 1.227 13.282 0.214 6.373 P值 0.878 <0.001 0.223 <0.001 0.831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治疗组出现1例恶心、2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出现1 例鼻衄、1 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
3 讨论
CVA具有发病急、易复发等特点,临床虽然尚未明确CVA的发病机制,但多认为与典型哮喘发病机制相似[5]。有研究指出,CVA患者多伴有气道炎症,多种细胞会参与到炎症反应中,以EOS为主,其次FeNO、IL-6也与气道炎症存在关联,均能够作为反映气道炎症的重要标志物[6]。丙酸氟替卡松作为糖皮质激素,常被临床用于治疗CVA,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同时控制病情。但西药单独治疗临床效果尚有待挖掘。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祖国医学中并无CVA病名,但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为“哮咳”“喘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病原因为脾肺气虚、易感外邪,导致肺气失宣,故治疗该疾病应以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为主[7]。中医药罐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祛瘀、祛风散寒等作用,已成为中医治疗CVA的常用疗法。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FeNO、EOS、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表明CVA患者采用中医药罐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还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本研究选取定喘,大椎,风门,肺俞4个穴位进行中医药罐治疗,以苏黄止咳汤制成药罐,其成分中紫苏叶具有行气宽中功效,炙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平喘宣肺功效,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牛蒡子具有解毒利咽功效,蝉蜕具有利咽开音、疏散风热功效,紫苏子具有平喘、降气功效,前胡具有散风清热、降气祛痰功效,五味子具有补肾宁心、收敛固涩功效。诸药合用,可有效起到疏风宣肺、利咽止咳作用[8]。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麻黄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枇杷叶与前胡也具有抗炎作用,五味子具有祛痰、镇咳等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9-10]。此外,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医药罐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CVA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