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估
2021-04-23郑艳华胡利红张玉妹
郑艳华,胡利红,张玉妹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总医院产科,福建三明 353300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产妇分娩后24 h 内, 自然分娩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出血量>1 000 mL,其为分娩后常见并发症, 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1]。出现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异常及软产道损伤等,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85%。 可见改善产后宫缩乏力,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也是减少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所在。 缩宫素是临床用于止血的药物,近年来,欣母沛作为一种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在临床得以广泛使用,作为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物,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2]。 该研究将 2017 年 7 月—2018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78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采用欣母沛进行止血,并与采用缩宫素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究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78 例,纳入标准:①足月分娩产妇;②单胎产妇;③无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②凝血功能异常;③由子宫撕裂或胎盘粘连导致的大出血;④不愿意配合,中途退出者。 按照产妇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 例,其中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缩宫素治疗, 另外命名为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欣母沛治疗。 对照组最小年龄20 岁,最大年龄40 岁,平均年龄(31.01±3.08)岁;孕周 37~40 周,平均孕周(39.03±0.18)周;初产妇 29 例,经产妇 10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 例,剖宫产10 例。 观察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 41 岁,平均年龄(31.05±3.10)岁;孕周 37~41 周,平均孕周(39.05±0.21)周;初产妇 30 例,经产妇9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1 例,剖宫产8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支持, 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n=39)给予欣母沛(注册证号H20120388,规格:1 mL∶250 μg)治疗,胎儿分娩出后,在患者宫颈或臀部位置,肌肉注射250 μg 欣母沛,根据产妇出血量适当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2 mg。
对照组(n=39)给予缩宫素(国药准字H34022979,规格:1 mL∶10 U)治疗,胎儿分娩出后给予10 U 缩宫素入壶,同时静脉滴注10 U 缩宫素,将其混合至500 mL/0.9%氯化钠中。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称重法测量产妇的出血量,记录产时、产后2 h 及产后24 h 出血量。
②治疗有效率判断标准。 无效:患者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无变化,甚至加重难以控制,转为手术治疗;好转: 患者子宫收缩有所改善, 出血量减少>20%且≤50%;显著:患者子宫收缩良好,出血量减少>50%且≤80%;痊愈:患者子宫明显收缩,无出血情况发生。 治疗有效率=(好转+显著+痊愈)例数/总例数×100.00%。
③采用凝血检测仪测量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
④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头痛、 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时、产后2 h 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比较[(),mL]
表 1 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比较[(),mL]
组别 产时 产后2 h 产后24 h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976.59±352.69 656.54±354.25 27.584<0.05 223.58±60.58 178.59±52.59 15.231<0.05 510.69±68.54 420.21±71.22 10.584<0.05
2.2 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例数38 例(97.44%),对照组总有效例数 32 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有效率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娩前后变化情况对比
分娩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分娩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前后变化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前后变化情况对比()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9) 对照组(n=39)t 值 P 值PT(s)TT(s)APTT(s)FIB(g/L)分娩前分娩后24 h分娩前分娩后24 h分娩前分娩后24 h分娩前分娩后24 h 11.55±3.38 11.23±3.12 17.50±2.31 18.23±2.23 27.23±2.23 28.34±3.23 458.23±35.54 455.33±35.12 11.34±3.42 11.12±3.08 17.23±2.28 18.23±1.12 27.42±2.45 28.35±3.51 456.23±34.45 456.18±35.23 0.000 0.001 0.002 0.000 0.001 0.002 0.003 0.00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
观察组4 例(10.26%)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 例(7.69%)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
3 讨论
宫缩乏力是导致分娩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而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产妇宫缩乏力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妇病死率有着积极作用[3]。近年来,由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情况频频发生,少量出血可通过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但大量出血会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出血情况如控制不佳,患者有摘除子宫的风险,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能保证止血效果的同时保证安全性,是产科面临的难题[4]。
目前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以药物为主,缩宫素在临床沿用已久,该种药物起效快,能快速止血,且不良反应少,但药物药效短,维持浓度不高,且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临床使用受限[5]。 欣母沛是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物,其具有极强的促进子宫收缩效果,能提高子宫内压力,使得血窦位置在最短时间内得以闭合, 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6]。 该种药物的半衰期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其预防产后出血,并减少产后出血量,与冉红菊[7]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其认为欣母沛能减少产后出血,使用价值高,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止血药物。 如同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时、产后2 h 及产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欣母沛的止血效果显著。 与学者[8]研究相比, 对52 例产妇采用欣母沛治疗, 产妇产后2 h 及24 h 阴道流血量分别为 (155.48±5.84)mL、(415.18±10.54)mL,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的 (230.58±15.48)mL、(520.60±10.84)mL,表明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能减少产后出血。 而产后出血多因为产妇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尤其是自然分娩产妇,而剖宫产产妇产后身体虚弱,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无法压迫血管[9],因此,产后出血情况频频发生,缩宫素虽能在短时间内促进子宫收缩,但宫缩时间延长后,受体达到饱和状态,即使增加剂量也无法达到止血效果, 而注射欣母沛其中含有卡前列素成分,其水溶性强,能通过钙离子载体,提高肌细胞内Ca2+浓度,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起到良好止血效果[10]。且药物的半衰期长能持续发挥药效, 促使子宫不断收缩,不断压迫血管,以控制出血情况。
1986 年, 欣母沛最早在美国被临床投入到止血的治疗中, 外国学者随后将其运用到12 家医疗机构中,用于产后出血产妇,治疗有效率高达95%以上[11],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例数38 例(97.44%),对照组总有效例数 32 例(82.05%)(P<0.05),该次研究结果得以印证,同时,学者研究也指出[12],其选取66 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总有效例数31 例(93.94%)高于对照组的 81.82%(27/33)(P<0.05)。 同时,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变化,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增加,说明欣母沛的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不失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采用欣母沛止血有着较好的止血效果, 患者出血量得以显著减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得到证实,临床可进一步研究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