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疗效分析
2021-04-23田晔丰秀娟秦海燕
田晔,丰秀娟 ,秦海燕
1.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抑郁症科,山东聊城 252000;3.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病房,山东聊城 252000
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到多方面障碍的重性精神类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通常表现在知觉、思维及行为等多方面各异综合征,精神活动不协调,影响视觉、听觉及嗅觉等功能,极大损害认知功能,且随着年龄增长愈发严重,致残率较高[1-2]。 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指的是处于活动期以阳性症状为主转入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非特异性表现人格缺陷的阶段, 属于精神分裂症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尤其是老年患者性格顽固多变,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3]。 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智力状态较差,认知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4],据医疗资料[5]显示,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智力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对预后恢复有促进作用。 故该文将该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200 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200 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采取抽签法分成试验组(n=100)和参照组(n=100)。 参照组中男性患者 51 例,女性患者 49 例;年龄66~81 岁,平均年龄(72.13±4.46)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50 例; 女性患者 50 例, 年龄 67~82 岁, 平均年龄(72.58±4.64)岁。 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医院伦理委员会,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①认知训练。 为患者介绍认知训练相应技术,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熟悉掌握认知训练准则、要求和技术要点,主要技术包括解释鼓励技术、认知分析技术、社会动能训练技术等。②行为训练。 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制订合适的训练方案,通过集体性活动、 竞技活动及娱乐活动等方式进行行为交流,多通过视频传教正确行为规范。 ③思维训练。以看新闻、听故事等形式让患者表达对其看法和观点,提高语言逻辑思维, 若患者思维偏离立即进行引导纠正,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④情绪护理。 优化护理安排,尽量安排固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看护,实施责任制,有助于稳定患者心态;护理人员通过温情和鼓励的态度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交流沟通,拉近医患之间距离,提高患者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让患者在治疗同时得到满足感能促进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和智力状态,评定标准:满分30 分,分数在 27~30 分为正常,分数<27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21~26分为轻度障碍,10~20 分为中度障碍,0~9 分为重度障碍。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次进行研究的200 例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两组患者 MMSE 评分、PANSS 评分、SAS 及 SDS 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MMSE 评分及PANSS 评分
试验组患者MMSE 评分高于参照组,PANSS 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NSS 阳性症状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 MMSE 评分及 PANSS 评分对比[(),分]
表 1 两组患者 MMSE 评分及 PANS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MMSE 评分试验组(n=100)参照组(n=100)t 值P 值PANSS 评分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24.37±2.58 18.59±2.23 16.949<0.001 9.58±3.35 9.68±3.74 0.199 0.842 11.34±3.26 16.29±3.48 10.381<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SAS 及SDS 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 及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对比[(),分]
表 2 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对比[(),分]
组别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n=100)参照组(n=100)t 值P 值57.28±4.16 57.21±4.23 0.118 0.906 24.36±2.49 32.47±2.83 21.515<0.001 59.36±4.58 59.25±4.46 0.172 0.864 26.82±2.63 33.25±3.12 15.757<0.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患病期间患者自制力较差,需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改善临床症状[6]。 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病情一般经治疗有明显好转,但会存留阳性及阴性症状,且活动期症状表现由阳性症状向阴性症状转变,阳性症状一般为行为怪异、性格冲动、妄想行为及幻觉等,阴性症状一般为情感冷淡、缺乏意志、思维困乏及社会性退缩等[7-8]。残留型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不严重,且有一定自制能力,症状相对稳定,处于精神分裂症最稳定的阶段,但是治疗不跟进极易引起突然性病变,引发严重后果[9]。 认知行为治疗能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认知训练、行为训练、思维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智力状态,提高患者社会功能;通过情绪护理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加强患者沟通能力,使患者情绪状态由冷淡变得积极开朗,对社会有强烈融入感,还能提高自护能力,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10-11]。
计算数据表明,干预前,试验组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57.28±4.16)分、(59.36±4.58)分,参照组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57.21±4.23)分、(59.25±4.46)分,两组患者SAS 及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试验组 SAS 评分为(24.36±2.49)分低于参照组的(32.47±2.83)分(P<0.05),SDS 评分(26.82±2.63)分低于参照组的(33.25±3.12)分(P<0.05),PANSS阴性症状评分为(11.34±3.26)分低于参照组的(16.29±3.48)分(P<0.05),MMSE 评分为(24.37±2.58)分高于参照组的 (18.59±2.23) 分 (P<0.05); 试验组与参照组PANSS 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 (9.58±3.35) 分、(9.68±3.74)分,两组患者PANSS 阳性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
陆如平等学者[12]研究区分60 例2015 年1—4 月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随机分成CBT 组 (认知行为疗法)及对照组(常规疗法),每组各纳入30 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结果显示,CBT 组阴性症状评分(12.63±2.96)分低于对照组(17.35±3.24)分(P<0.05);CBT 组与对照组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 (8.96±3.79)分、(8.82±3.63)分,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得出结论与该文一致,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认知行为,改善阴性症状。
综上所述, 老年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提高认知能力, 改善功能性障碍及智力状态,缓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