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21-04-23宋佳颖梁贞强巴单增巴桑卓玛
宋佳颖 梁贞 强巴单增 巴桑卓玛
.西藏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
高原地区特殊的低压、低氧、高寒等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下会对血压产生影响,一般表现为血压升高,也有部分人表现为血压降低,而血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心血管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可损伤心、肾、脑等靶器官,甚至可导致残疾或死亡[2]。
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外高原地区高血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为后期进行高原地区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参考,也为生活在高原上的世居和移居人群的防治提供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PubMed 两个数据库中收录的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检索主题词中文为高原、血压;英文为highaltitude,blood pressure。其中CNKI共检索出361篇,PubMed中共检索出733篇文献,前期通过阅读摘要排除与主题不相关文献,得到中文文献156篇,英文文献78篇,通过排除综述、临床个例、动物实验等文献后,共纳入中文文献79 篇,英文文献46 篇。
2 高血压在高原地区流行现状的研究[3,4] 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段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n,%)
表1 不同海拔段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n,%)
3 高原地区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为明确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学者们也对高血压对靶器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对全身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另外学者们将高原高血压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进行关联,探讨疾病对高原高血压的影响[6]。为了更好地了解高原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对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血液粘滞性增大机制
暴露于高海拔的个体血压水平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细胞比容增加相关,低氧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滞性增大,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舒张压较明显与持久的上升[7]。
3.2 NO 和H2S 机制
NO 和H2S 的生化改变是高原高血压早期发病机制之一。裴志伟等发现,高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中NO 与H2S 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3 交感神经激活机制
在高原特殊的环境下,交感神经活动明显增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血压上升[8]。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环境中,会导致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活性被抑制。同时现在已明确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n,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有密切关系[9]。
3.4 高尿酸血症机制
高尿酸血症是高原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通过激活RAAS,增加血管收缩性和血管阻力,导致血压升高[10]。当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达到一定浓度时,尿酸会发生沉淀,形成尿酸结晶附着于血管壁上,破坏血管内膜并促使血小板黏附,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情况,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高原地区人群进食牛、羊肉较多,这些食物富含嘌呤,容易导致尿酸增多。另外,高原低氧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产物分解增加,从而引起内源性血尿酸升高。
3.5 抗氧化物质
强烈的紫外线、低温、低氧和低气压与氧化有密切的关系,体内的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反应产物如氧自由基会随着应激反应发生量的改变,研究发现[1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升高。其中活性氧簇(R 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通过与细胞的蛋白质、脂质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和降解、血管壁的重构和血管收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原藏族人群的血压水平。
4 高原地区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为减少高原高血压的发生,学者们对高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有的研究显示导致高原地区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海拔、高原环境
高海拔的特殊环境本身是决定高原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个独立因素[12],这种特殊的环境会导致高原居民发生红细胞生成增多,加剧高原高血压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高原寒冷的气候可能会增加血压水平[13]。高海拔暴露通常会导致静息性收缩压和24 小时收缩压的增加,而在有高血压背景的人群中更为明显,而血压随海拔增高而增加[14]。
4.2 缺氧
缺氧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尤其是老年人,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血中肾上腺素及正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致使心排血量增多,周围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低氧环境会减少向肾脏供氧的血液会导致肾素的释放,这有助于动脉的血管收缩和随后的BP 升高[15]。
4.3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年龄增高可能会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大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和动脉压力反射障碍的患病率,导致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从而促进动脉高血压的发展和进展[16]。
4.4 血脂异常
高原地区由于生活条件以及饮食习惯与其他地区不同,进食牛羊肉、乳类制品较多,而蔬菜水果等较少,所以血脂异常的的数量则会增加。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17]。
4.5 认知能力、经济收入
高原地区尤其是农牧区及更加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较弱,高原高血压知识的普及也相对匮乏,导致人们对高原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低的人群的就医概念较弱,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18]。
4.6 饮酒
研究发现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高原特殊的环境下,乙醇更容易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抑制血管舒张物质如NO 的合成[19]。
4.7 吸烟
吸烟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血管重塑,均可以引起血压升高[20]。但也有文献发现吸烟与高血压无关。
5 高原地区高血压治疗的相关研究
为了降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学者们又不断地完善及改进治疗方法,并且尽可能的做好对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1 非药物干预
5.1.1 情绪、运动及饮食
在进入高原后,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避免精神刺激。
5.1.2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血压的恢复 。
5.2 药物干预
低钠高钾盐替代品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为中国藏族人群高血压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 。
5.2.1 西药治疗
5.2.1.1 个性化用药
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升高较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所以主要以降低舒张压为主,降低收缩压为辅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而氨氯地平降低收缩压的效果较明显,而对舒张压降低的效果不明显[21]。安博诺更适合合并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患者[17]。
5.2.1.2 复方制剂
研究发现复方利舍平氨苯蝶啶对于一过性的高原高血压,服用复方降压制剂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
5.2.1.3 利尿药
乙酰唑胺对AMS 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较显著,对急性暴露于高海拔期间具有适度的降血压能力。在对42 名患者进行随机双盲乙酰唑胺对照实验中发现,可通过乙酰唑胺治疗降低肱动脉血压的升高。但是高原地区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粘滞度较平原为高,过多地使用利尿药会进一步增高血液黏滞度,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栓塞。
5.2.1.4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能降低其血压和升高舒血管物质NO 的含量,降低缩血管物质ET-1 的含量。研究发现,钙离子拮抗剂更适合应用于具有高原居留史的高血压患者,例如尼群地平 。
5.2.1.5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不仅可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II 受体 (Ang Ⅱ)的作用,还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降低高原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替米沙坦/硝苯地平-GITS 组合用药的肌肉氧输送和利用效率更高,其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低氧引起的血压上升,且未对通气控制和运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轻度高血压的患者,急性暴露于高海拔会增强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替米沙坦/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这种增强的反应,而不会影响运动表现。
5.2.2 中药治疗
研究发现,罗布麻是潜在的血管收缩抑制药,通过刺激重要的血管受体,如α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Ang Ⅱ受体,发挥调节血压的作用。因其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利尿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高原地区也常被用于降血压。Lau 等研究认为,罗布麻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并与超氧化物阴离子(SOA)结合,清除体内SOA,有利于降低血压。研究发现,红景天胶囊能有效缩短急进高原人群的血压恢复时间。
5.2.3 藏药治疗
藏药治疗可以采用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大汤散等进行降压治疗[21]。高寒琦等关于藏药及中药降压效果的对比研究发现,藏药对高原地区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优于中药。绿萝花可以在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血压,防止高血糖和高血压病的相互促进。兔耳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22],能够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减轻血管氧化损伤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在高原地区也常被用来治疗高血压。
6 总结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高原高血压的研究主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关联以及预防和治疗方面。大多研究证明高原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较平原地区高,可能与高原地区高海拔、低压低氧、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相关。另外高原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相对较低,因此应加强对高原地区尤其是农牧区人群的高原高血压的宣传、普及、护理干预及治疗等。由于严酷的高原环境以及高原地区特殊的饮食习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脂异常等疾病均对高原高血压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因此在治疗高原高血压的同时应配合其他疾病的治疗。虽然现在已有大量关于高原高血压的研究,但是高原高血压的发生率还是逐渐增加,所以要加大高原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减少高原高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以后临床的诊断、护理及治疗等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