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2021-04-23单金焕
单金焕
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斑块破裂,进而引起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聚集堵塞动脉血管导致的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性疾病[1,2]。心肌梗死的发病一般较为迅猛,且具有持续时间长、症状明显的特征,该病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3]。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死亡率较高[4],因此对此类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心梗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相关研究[5]发现,部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可出现焦虑、抵抗等负性情绪,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以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提升治疗疗效。常规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且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不能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6]。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但国内已有报道[7,8]证实预见性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更为有效。因此笔者将其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研究组平均年龄(56.74±5.38)岁,男性30 例,女性15 例,体质量指数(23.64±3.07)kg/m2,梗死部位为前间壁18 例、前壁14 例、下壁9 例、后壁4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7.12±5.42)岁,男性28例,女性17例(37.78%),体质量指数(23.54±3.11)kg/m2,梗死部位为前间壁19 例、前壁15 例、下壁7例、后壁4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χ2=0.194,P=0.660)、年龄(t=0.334,P=0.739)、梗死部位(χ2=0.312,P=0.958)、体质量指数(t=0.154,P=0.878)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年龄高于18 岁;(3)入组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心理疾病;(2)合并阿尔茨海默症等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3)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
1.3.2 研究组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规定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干预时强化风险意识,预见性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心区疼痛,造成患者出现强烈的不适感,可导致机体强烈的应激,兴奋交感神经,最后使患者心脏舒缩功能异常,并对心脏正常的电生理造成干扰,加重患者心衰,危及患者生命。故密切监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并每天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使患者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开展宣传教育,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有时可产生错误认知,造成治疗依从性降低。故在护理干预时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使患者对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有全面、系统的了解。重视患者的主诉,心肌梗死的发病较快,所以护理人员应具备预见性眼光,结合患者自身主诉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医疗设备的预见性,为避免突发时间的发生,应给患者预置留置针,以备及时救治。并可在床旁放置除颤仪和起搏器,并备有强心药物。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并给予患者专业的饮食指导,防止便秘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进展、预后等知识。
1.4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采用调查问卷评估,该问卷包括入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及护理巡视等4 个项目,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1.5 疗效评价
患者双肺湿啰音消失、呼吸困难显著缓解、心功能I 级为显效;患者双肺湿啰音、呼吸困难环节,心功能II 级为有效;患者双肺湿啰音、呼吸困难无改善,心功能未达到II 级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2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其以独特的前瞻性预见作用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对于危重疾病患者而言,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迅速,是以在诊疗过程中,预见性的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大有裨益[9,10]。
预见性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前期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风险进行总结,并具有较强的预见性意识,转变被动为主动,以便可发现患者潜在的风险,并给予相关的干预[11,12]。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该类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所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及对外部特征细致观察至关重要,可及早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动态评估,极大的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3-1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预见性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深入沟通,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并且预见性的在床旁放置急救的设备及药物,缩短了急救过程,利于重症患者的抢救,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及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反馈给医师,便于医师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针对性较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并且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满意度,是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护理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