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同班级建设的融合

2021-04-22王怀玉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班级建设

【摘 要】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融合,需要班主任对学科育人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有系统把握,将学期教学目标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相融合,将单元教学目标与班级建设阶段性工作相融合,将课时教学目标与班级学生实际成长需要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育人;班级建设;综合融通;成长需要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5-0045-04

【作者简介】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广东深圳,518052)教师,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为此,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整合学科资源,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建设的融合。本文拟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阐述班主任如何基于学生成长需要,实现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的有机融合。

一、学期教学目标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相融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册教材内容涵盖学生六大生活领域,即“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体现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这六大由近及远的生活领域。整套教材还体现了七大主题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自然(生态伦理)教育、国家领土和主权教育(国情教育)、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这些主题通常与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有重合之处。班主任应把握《道德与法治》各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学校相应学期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建构,使该课程的学期教学目标班本化,这是做好班级学期主题教育活动计划的基础。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要求的同时,更重视“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生活作为建构教材整体结构和内容的核心,将体系化的要求糅合于儿童生活化内容中,从而柔化生硬的道德规范,内化外在的道德要求”。这样的教材更有利于我们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儿童生活之中。以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我们可以梳理出各单元对应的生活领域及侧重点:

我们可以从五年级上学期的单元教材目标看出教材的单元内容对应的学习主题以及对应着的不同生活领域。“以生活的逻辑建构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需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特性”,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的基础上,树立融通、整合意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期班级(学校)系列教育主题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与日常教育活动有机融合起来,继而创生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特色活动,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各种需要。

班主任在学期初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应系统解读全册教材,针对德育课程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性这一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班级学生在本学期需要参与的校级常规主题教育活动和班级建设要求相对应,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的融合,凸显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延伸性。例如,2020年秋季开学初,笔者所在学校五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就结合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与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落实做了这些安排(见下页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这位班主任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造性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横向贯通性融合。例如《选举产生班委会》一课,班主任可以结合班会课进行授课;第四单元《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传统美德故事活动进行授课。

第二,纵向延伸性融合。例如第四单元的《美丽汉字》一课,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开展情况,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赏书法”“写书法”“进社区写春联”等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深刻感受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第三,综合实践性融合。教学“为父母分担”单元时,结合生活技能教育,班主任可对学生提出基本的劳动技能要求,制定“学校—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学习评价手册”,还可以联合家长开发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每年度分学期开展劳动技能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学生多重的生活空间(家庭、学校、社区)里蕴含的教育实践机会和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将学习实践延伸到家庭日常生活之中,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进行“拆分与重组”。比如,教学“我们的节假日”单元时,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课程结合起来,组织中秋节吟诵活动、重阳节登高敬老活动、春节调查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班级建设目标相融合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成长需求密切相关。如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继续以学生的成长为背景,以“责任”为主线设置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与班级共成长”围绕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展开,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围绕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展开,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围绕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展开,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围绕学生对社会(环保)的责任展开。小学四年级是学生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亦是本学年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班级,同龄学生既有共性问题更有其独特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學中,班主任要有“班本转化意识”,使单元教学目标班本化,即将本单元教学内容与班级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让班级建设多了抓手。

以第一单元“我与班级共成长”为例,本单元设置了“我们班四岁了”“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我们班 他们班”三个课题。第一单元教学时间刚好是九月开学初,因此班主任可以在教“我们班四岁了”这个内容时,结合教材中安排的“我们班的成长足迹”“我们班很棒”“班徽设计大赛”这三个话题,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除此之外,班主任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单元主题与班级日常管理融合。

班主任可以将“我们班的成长足迹”和“我们班很棒”这两个话题结合起来,通过呈现班级已有的特色活动照片、视频或某些获奖信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班级成长大事件”,梳理出值得发扬的班级特色及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有了这些话题做铺垫,班主任在进行“我的班规我制定”话题教学时,就会更有针对性。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民主讨论制定出班级规则,再结合班会课,共同讨论班规有效执行的评价策略,尤其是自我成长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提升。班规制定后重点在落实,这就需要班主任将其与班级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

2.单元主题要依据班级实情取舍。

而对于“班徽设计大赛”这个话题,或许有的班级在低年级已经完成了对班徽的设计,因此班主任可以略讲,或改为延伸性设计班级吉祥物、班服图案等,变成本班学生当下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活动,而不是只为完成教材要求的一项教学任务。

3.单元教学进度要配合班级活动进行调整。

第三个课题“我们班 他们班”也很有现实意义,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群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培养学生对本班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班级有认可、宽容与尊重之意。班级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宽容,在平行班之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同年级共同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学校内部各项评比,还有诸如篮球、足球等直接对决输赢的赛事,极易造成平行班级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此话题最好在年级间举行对抗性赛事前后进行强化和引导,教学进度可以根据学校相关比赛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化解班级之间的矛盾,要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输赢。如果班级暂时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班主任则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联谊活动,增强班级之间的感情。

由上可见,在单元教学目标班本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实现对应专题教学活动与班级常规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班级建设的双赢。

三、课时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成长需要相融合

班主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将整册教材与班级整个学期活动整合起来,也应通盘考虑单元教学目标与班级阶段目标融合这一问题。具体到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班主任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课时目标生本化。班主任在备课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等,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主题,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教学,使课程真正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第二个话题“学会沟通交流”的教学为例。教师教学用书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了解人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当与他人有不同看法时,我们要学会理性对待分歧;懂得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而班主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这是班级学生的真正需要吗?我班学生在沟通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了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成长需要,班主任在教学前可以组织一次问卷调查。例如:我校一位年轻班主任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和同伴发生矛盾,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偏激、不能接納别人不同的看法、表达方式不恰当等;还有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行为,如给别人取绰号、讽刺挖苦他人、随意拿同伴东西、借东西不还等。于是,这位班主任结合她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细化为:懂得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懂得与人沟通要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也要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在本单元授课过程中,该班主任针对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开展了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最终取得了切实有效的育人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它的教学目标与班级建设目标存在着一致性,班主任在班级日常工作中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在班级建设中不仅要营造出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班级生活氛围,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生成对社会的积极感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班级建设
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探索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