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工业转型发展与升级
——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2021-04-22李清泉

市场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重工业株洲市株洲

王 婧 李清泉

重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与经济增长与进步密切相关。关于重工业发展研究,国外学者Rosenstein Rodan(1943)提出了以外部性为核心的工业化大推进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由于重工业所具有的相关性和外溢性,优先发展重工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失灵。但Hirschman(1958)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平衡增长理论忽略了对欠发达国家及地区资源供给的制约,导致外在经济无法内在化。关于重工业的转型发展与升级,国内学者王玉燕、林汉川(2015)的实证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嵌入有利于我国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行业竞争度、提升经济自由度也能够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王玉燕、汪玲、詹翩翩(2016)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驱动与经济效益四因素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陈忠暖等(2016)提出装备制造工业将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随着间接效应的作用,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除。王志勇(2018)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虽然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其作用日渐衰减。郑宏图、徐宝亮、邹洋(20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重工业资本存量比重超过临界值时,重工业优先的战略必须随之调整,此时相对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占优。总之,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学者多对重工业发展以及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而国内学者大多通过分析数据对重工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和推想。

我国建国初期,株洲建设了各类重点工业项目,时至今日,重工业仍然是株洲最主要的产业之一。虽然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在推动株洲前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高污染、高耗能的装备制造重工业对株洲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小。对于各类高耗能的老工业基地来说,目前重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已经成为了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本文以株洲的重工业为例,探讨重工业转型发展与升级。

一、株洲重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一)株洲重工业发展历史分析

建国初期的起步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是株洲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由农业占绝对优势转向工业占绝对优势的重要过渡时期。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湖南进行的六大主要工业建设项目中四个都由于交通便利、原料充足等客观条件安排在了株洲进行建设。在我国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趋势下,株洲的总经济和工业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1957年的第二产业增长指数更是达到了1949年指数的27倍之多,至1958年,株洲工业占总产业比重也超过了农业总产业比重,达到了47%。

表1 1949-1958年株洲市各产业比重变迁及增长指数

1959年至1977年期间,株洲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受全民大炼钢铁时期盲目扩张影响,1960年株洲市第二产业占比达到了历史峰值68.8%,但很快就因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不足等原因,1961年株洲第二产业占比开始迅速回落,1962年跌至低于1958年工业发展水平的36.4%。1962年我国采取“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调控方针,1965年-1973年株洲重工业发展得到了一定的稳定。但1974年,株洲重工业发展再次受挫,工业占比大幅下降,且无回升趋势。

图1 1959-1977年株洲市第二产业及内部工业占比

改革开放后的体制调整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发展不再完全受国家各类政策、计划保护,而是要部分面对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株洲必须在原有工业结构上进行改革,推动制度创新,以增强株洲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1980年,株洲市政府决定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作为制度创新的关键:通过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实现本地的规模经济;通过对企业进行股份改造、组建企业集团,提高各大国营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本地支柱产业,对交通机械、有色冶炼、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1978年以后,株洲第二产业占比回归到了50%以上,并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工业长期占据株洲经济发展主体地位。

图2 1978-1992年株洲市第二产业及内部工业占比

(二)株洲重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重工业产值增长减速,发展乏力

2010-2018年间株洲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10年的1714.9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4073.31亿元人民币,总产值有了喜人的成长。但株洲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在2010年达到139.2%的峰值后,发展速度就逐年减缓,仅在2013年有小回升,更是在2012年跌至最低谷值(104.9%)。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株洲重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是重工业发展速度正在逐年下降,尽管株洲加强了对重工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但效果并不显著,无法避免重工业发展减速现象。

图4 2010-2018年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图5 2010-2018年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能力较弱

一个地区各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2011-2016年,株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量总体虽然呈现缓慢上升变动趋势,但年与年之间仍有波动增减,由2011年的9802人上升至2013年的13158人,在2014年短暂下降后2015年增长至21534人,2016年R&D人员数量再次下降,出现先上升接下降又上升再上升的复杂趋势。同时期株洲R&D经费内部支出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株洲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最多的43.83亿元,为2011年R&D 经费内部支出的两倍以上。2011-2016年株洲有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其中2013年株洲有R&D活动的企业数最多,有279家企业进行了科技创新活动。从株洲规模以上工业科技创新水平来看,虽然2016年总体有进步,但期间仍有较频繁的上下波动,说明株洲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需要在引进科技人才、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

2017年至2018年,株洲有R&D活动的企业数相较之前大幅增加,株洲R&D活动人数以及株洲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也有所增长,说明株洲市政府意识到了高新科技对于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重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加大了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

表2 2011-2018年株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相关情况

(三)株洲重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株洲总面积约815.18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长沙、湘潭、衡阳、萍乡接壤,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类交通均非常便捷,为重工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株洲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之一,位于本省“一点一线”的经济带上,城市群的规模化效应有利于株洲重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株洲重工业产品的市场。

2.资源环境

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锡、铀、铜、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多种多样的丰富矿藏,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在株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是建国至今推动株洲市工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之一。

3.技术条件

建国初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株洲与前苏联达成合作共识,引进当时各类先进技术,为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株洲市委市政府面对产业转型的要求,因地制宜,提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的重大战略。以动力产业为基础,株洲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以及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以此释放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二、株洲重工业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工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李廉水(2014)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评价了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黄昶生(2015)则从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四个维度构建了山东省制造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唐德才等(2016)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约束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比较了中部六省制造业发展水平。杨硕(2019)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四个维度对辽宁省重工业行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为了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株洲重工业发展情况,我们遵循系统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可行性原则,借鉴了上述学者的观点,构建了株洲重工业行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够有效反映行业产出规模的经济创造能力、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管理能力、株洲市对重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节能程度的环境保护能力四个不同的维度为基础,构建对于株洲重工业行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本文以2010-2018年的数据作为评价对象。

表3 株洲重工业行业发展水平评级指标体系

表4 株洲重工业行业发展水平评级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权重

(二)测度结果分析

从经济创造能力维度来看,株洲重工业得分波动幅度较小,总体呈先下降后平缓上升的态势。具体来看,2010年株洲重工业经济创造能力得分为峰值,达到 0.0796,2010-2012年得分下降,跌至0.0617,至2014年缓慢上升。2014年-218年株洲重工业经济创造能力得分能力回复,再次上升至2018年的0.0709。从表4中可以得知,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层权重为0.0681,对经济创造能力维度影响最大,说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加速生产有利于推动株洲重工业发展,因此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

从经营管理能力维度来看,株洲重工业得分呈波动下降趋势。具体来看,这八年间的得分进行了上升、下降、上升再下降转上升的复杂变动,期间得分在2011年达到峰值0.1693。从表4中可以得知,经营管理能力维度的准则层权重为0.2879,是四大维度中得分最高的,说明对株洲重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应当对企业管理能力进行强化,优化企业经营效率。

图5 2010-2018年株洲第二产业各维度得分情况

从科技创新能力维度来看,株洲重工业得分呈先平稳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2010-2016年,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进行波动,最高达0.0997,最低到0.0885。2017、2018年间,重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大幅上升,达到了峰值0.1274。从表4中可以得知,R&D人员数量指标层权重为0.0680,对科技创新能力维度影响最大,说明要推动株洲重工业的发展,就要推动高科技人才引入,加快高新技术改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从环境保护能力维度来看,株洲重工业得分波动较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11年比前一年下降了0.0062分,2012-2018年得分逐年上升,其中2016年出现小幅波动,下跌至0.0586,2018年重工业环境保护能力维度得分达到近年来的峰值0.0631。从表4中可以得知,单位行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指标层权重为0.0726,对环境保护能力影响最大,说明要改进废气废水排放措施,转移或关停高污染企业,鼓励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

三、株洲重工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

株洲市政府应逐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人才统筹规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加大对紧缺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聚焦要素资源,进一步强化创新要素保障,达到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最终目的。还应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加大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力争全年财政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同时积极落实“湖南省芙蓉人才计划”和“全市人才新政30条”,实施顶尖人才引领、领军人才聚集、企业家人才提升、柔性引才汇智工程。

(二)鼓励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株洲是以重工业为工业主体的城市,而重工业从原材料采掘、提炼到加工全过程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株洲市政府应重视重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鼓励和支持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清洁化改造,革新传统生产设备,开发并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少的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实施清洁高效利用计划,减少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加快推广和应用重工业行业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品。实施老工业区企业搬迁计划,研究出台醴陵市、株洲县、攸县等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承接地入园优惠政策,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相关园区对接,承接园区地方政府参与,共同组织相关企业采取搬迁行动,以减少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

传统重工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技术创新。为此,政府除建立健全科学的创新体制机制外,应着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多方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给予相关重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建立相应的企业自主创新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针对企业自主创新项目采取优先安排措施,同时改善政府采购评定标准,优先采用本土自主创新产品。切实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创新品牌引领作用,加快落实“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着力夯实“3+5+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三大动力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株洲·中国动力谷”。

(四)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科学的规章制度能够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更加有序化、规范化,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为此,企业应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加强企业帮扶活动,深入开展企业上市、招才引智、企业遗留问题解决、企业融资、企业降成本、政策精准落地等企业服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并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生产经营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训。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平台,采用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录用企业管理人员,大力引进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总之,通过打造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提高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重工业株洲市株洲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