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空间错位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2021-04-22王玉玲

市场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家界错位客流

王玉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凯恩提出空间错位理论[1]。自此,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领域,并逐渐扩展到旅游地理学领域,用于反映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之间的负相关现象。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旅游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更高。而现实中却存在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旅游空间错位[2]。目前国内最早旅游空间错位现象的学者是李连璞[3],他选取旅游资源丰度、游客规模、旅游收入三个指标分析全国31个省旅游业空间错位类型及特征。回顾以往关于旅游空间错位的相关文献可知,在研究尺度上,李彪[4]、王美红[5]、邓祖涛[6]等从全国范围内证实了 31个省市区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绩之间的空间错位;刘敏[7]、闫静静[8]、陶慧[9]、程晓丽[10]等人从省域尺度研究山西、辽宁、广东、安徽等省的旅游空间错位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最小尺度的研究是王颖[11]以区(县)域为研究单位研究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错位现象。研究内容大多数采用旅游资源丰度、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三项指标检验旅游资源、游客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之间是否存在空间错位,并研究其错位特征[12][13],最后提出解决相关建议[14],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大多为二维矩阵[6]、重力模型[15][16]、空间错位指数模型[17][8]等。

湖南省地处中部,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蓬勃发展。2019年湖南省旅游总收入9762.3亿元,位列全国前列。虽然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空间错位理论,首先采用丰度指数衡量14个市(州)的旅游资源禀赋,再使用重力模型确定湖南省的旅游收入重心及旅游客流重心的分布,然后使用空间错位指数模型计算出具体的错位程度并划分错位类型,最后分析每个地区错位的特征和原因并提出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依据客观性和可得性原则,本文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以前人研究为基础,选取各市(州)A级景区数量作为旅游资源的测量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文旅部及湖南省文旅厅整理所得的湖南省各市(州)A级景区数量;旅游总收入、国内外游客数量来自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地理坐标选取各市(州)行政中心的坐标数据。

(二)研究方法

首先将以上三类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数、旅游指数,然后运用重力模型计算出旅游资源重心、旅游收入重心、旅游客流重心,并使用Arcgis软件对三个重心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定量分析各地区错位程度和具体错位类型。

1.旅游资源丰度指数

本文参考前人研究将A级景区数量作为指标衡量旅游资源丰度。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湖南省各地市的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Ri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λi1-λi5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i市1A-5A级景区的标准化数值;0.25、0.5、1.75、2.5、5.0是 1A-5A级景区数目的权重。

2.旅游收入指数、旅游客流指数

将湖南省各地市州2019年国内外总旅游收入、旅游客流量作为计算数据,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βi市2019年的旅游总收入;βmin、βmax分别表示2019年湖南省各地市中旅游收入最小、大的城市。旅游客流指数计算方法类似。

3.重力模型

使用重力模型确定湖南省的旅游资源重心、旅游资源重心及旅游客流重心的分布,并从三个重心是否重合来判断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出现错位。

其中,XR、YR为旅游收入重心经度、纬度,Ii为该地旅游总收入,Xi、Yi为i 市(州)行政中心经度、纬度,n 为研究市州的数量。旅游资源重心、旅游人数重心计算方法类似。

4.旅游空间错位指数模型

为测度各市州具体错位程度引入空间错位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R 为湖南旅游资源总丰度,Ri为 i 市(州)旅游资源丰度;Ii为i市(州)旅游收入,I 为湖南省2019年旅游总收入。旅游资源与游客数量错位指数、旅游收入与旅游客流错位指数计算方法类似。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出表1。从表1可以直观地的看出,湖南省各市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差距较大。从旅游丰度指数来看,长沙的旅游资源禀赋最高,指数达到8.65,位列全省首位;其次为郴州,丰度指数达到4.64;排在第三位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度指数为4.25;娄底的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最低,仅为0.40。从旅游收入指数来看,同样是长沙占首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收入指数为100;张家界次于长沙,指数为31.51,与位居首位的长沙相差悬殊;第三位是郴州,指数为23.31;全省旅游收入最少的城市为益阳。从旅游客流指数来看,长沙>张家界>郴州,益阳的收入指数和客流指数都处于垫底的地位。从表中可知,各地市(州)旅游经济发展差距极大,空间错位现象极其显著。

表1 湖南省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指数R、旅游收入指数I、旅游客流指数T

(一)空间错位整体情况分析

图1 湖南省旅游资源重心、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客流重心分布

通过重力模型公式可算出旅游收入重心为(112°526′E,27°947′N)。旅游资源重心为(112°263′E,27°839′N)、旅游客流重心为(112°521′E,27°856′N)。其中,旅游收入重心与旅游资源重心偏移了0.263个经度,0.108个纬度;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重心偏移了0.258个经度,0.017个纬度;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流重心偏移了0.005个经度,0.091个纬度。其中,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客流重心最大偏差仅为0.091个纬度,说明二者错位情况并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旅游资源重心地理位置偏差较大,错位情况显著;就其所属地域单元来讲,旅游资源、旅游客源重心均在湘潭市,可见二者发展相对协调、错位不显著;旅游收入重心分布在湘潭市与长沙市交界处,反映出旅游收入-资源、旅游收入-客流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发展并不协调。

(二)空间错位具体类型分析

上述只能从宏观视角反映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现象,计算各市州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可以更具体地从各市州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空间错位的具体类型。SMI1、SMI2、SMI3分别表示旅游资源-收入、旅游资源-客流、旅游收入-客流的错位指数。

表2 湖南省各市州旅游空间错位指数

结合SMI1、SMI2、SMI3将各市州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优等错位区(长沙)、发展均衡区(株洲)、收入优势区(张家界)、资源优势区(衡阳、娄底、邵阳、湘潭)、资源劣势区(岳阳)、劣等错位区(常德、郴州、怀化、湘西、益阳、永州)。

1.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错位分析

根据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收入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地区处于正向错位或是反向错位,可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高正向错位区(SMI1>2):高正向错位区为长沙市。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著名的山水洲城,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且集中度高,拥有两个5A级景区,数量在省内排第一位,岳麓山、橘子洲头等更是湖南旅游名片。同时长沙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新晋的“网红”城市。另外,长沙位于京广线上,毗邻湖北、江西、广东等人口大省,良好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较好的南北通达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山水洲城长沙旅游打卡,2019年长沙市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28.97亿元,远超省内其他地区,位居全省第一。

图2 湖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空间错位分析

低正向错位区(1<SMI1<2):低正向错位区为衡阳、湘潭。衡阳位于湖南南部,是湘南旅游中心,也是湖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在我国宗教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秀美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衡山观光游览、礼佛烧香,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也相当可观;众所周知,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这一点让湘潭成为许多人,特别是老一辈人一生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韶山旅游资源具有的人文色彩鲜明的特点,再加之与其交相辉映的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国内红色旅游的代表,为湘潭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另外,湘潭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毗邻长沙、武汉等地,交通也是相当便利。

高反向错位区(SMI1<-2):怀化。怀化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佛山、湘西第一古镇黔阳古镇、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洪江古商城、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芷江受降坊等等,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怀化与同样身处湘西地区的张家界、湘西州等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相似度太高,但又没有张家界、凤凰古城在国内外旅游知名度高。且怀化市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本身的经济发展就较为落后,缺乏资金来发展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基础设施,使得怀化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有些旅游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开发的深度不够。

低反向错位区(-2<SMI1<-1):低正向错位区为郴州、永州、岳阳、益阳、常德5个市州。郴州旅游资源丰度仅次于长沙,拥有东江湖、高椅岭、仰天湖、莽山等众多风景秀美的景点,并且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处于“珠三角”“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之中,区位交通优势相当明显。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但郴州的旅游业仍属于错位区的原因就在于郴州的景区较为分散,各个景区之间的路程不少于一个小时,并且除5A级景区东江湖之外,其他的景区基础设施都较为落后,本身城市的知名度在省外也不高,游客多来自省内地区或周边广东;永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拥有许多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但其问题在于永州市旅游资源的质量并不高,目前没有一个5A级的景区。另外,永州多数景点的开发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各个景点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营,因此没能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永州旅游品牌,目前永州市旅游收入仍处于全省后排行列;岳阳因岳阳楼、洞庭湖而闻名,除此之外,岳阳作为湖南的北大门,承担了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作用,不仅陆路交通发达,水路也同样便利。集名山君山、名水洞庭湖、名楼岳阳楼、名人范仲淹、名文《岳阳楼记》为一体的岳阳,旅游资源多样性,但不足之处在于景区较为分散,缺乏一条有效整合的旅游线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益阳本身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处于位于两个知名度极高的旅城市长沙至张家界的黄金旅游线上,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由于缺乏开发资金,并没有开发成优质的旅游产品,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换经济优势;常德地处湘西-张家界旅游圈,境内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桃花源、城头山等,但是景区较为分散,没有呈片区分布,也就没有形成集聚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也不足,导致常德在整个湖南旅游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无明显错位区(-1<SMI1<1):娄底、邵阳、湘西、张家界、株洲6个市州为无明显错位区。

2.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分析

一般认为,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量成正比,但实际上,许多地区的资源丰度与游客数量并不匹配。同样,将14个地市(州)划分为五个类型:

高正向错位区(SMI2>2):衡阳市。衡阳成为高正向错位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衡阳拥有知名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极具吸引力;二是衡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大广州”“大武汉”等经济圈的交叉辐射和吸引地区;最后,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完备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使得旅游业发展状况较好。

低正向错位区(1<SMI2<2):长沙、娄底、邵阳、湘潭。长沙周边都是人口大省,具有大批的潜在游客,再加上极高的交通通达度,不管是坐火车还是高铁、飞机来长沙都相当方便,来长沙旅游以及想要来长沙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另外长沙凭借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美食资源更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许多人打“飞的”来长沙只为喝一杯长沙特产茶颜悦色,可见美食也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娄底的旅游产品多样化,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里、湄江景区等都是不同类型的景点,并且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丰富旅游资源吸引到旅游客流与旅游资源禀赋大致协调;邵阳旅游资源具有红色、生态、人文资源的多样性,但旅游资源的价值并没有长沙、衡阳等市高;湘潭拥有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资源,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是全国人民向往的红色旅游地。

高反向错位区(SMI2<-2):怀化、张家界。怀化旅游业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周边有凤凰古城、张家界等全国文明的旅游目的地,怀化本身而言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自然不高,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怀化仅仅是前往凤凰旅游的一个中转站。张家界旅游可谓全国闻名,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就在张家界,鬼斧神工的山川风光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但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相比,所带来的游客量与其资源的丰度并不匹配。低反向错位区(-2<SMI2<-1):岳阳市。岳阳市旅游资源丰度位于全省第四,仅次于长沙、郴州、湘西州。2019年共招待国内外游客6860.58万人,仅处于全省中游水平。可见,岳阳市的旅游吸引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在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方面需要再下功夫。

图3 湖南省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空间错位分析

无明显错位区(-1<SMI2<1):常德、郴州、湘西、益阳、永州、株洲6个市州为无明显错位区。

3.旅游收入与旅游客流错位分析

高的旅游客流量不一定带来高的旅游收入,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旅游收入和客流也存在错位现象。旅游收入-客流的错位指数差距较小,可划分为无明显错位区、正向错位区、反向错位区三种:

图4 湖南省旅游收入与旅游客流空间错位分析

正向错位区(SMI1>1):长沙、张家界。长沙、张家界作为湖南省知名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张家界成为电影《阿凡达》取景地后,景区知名度更是显著提升,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而高旅游客流也为当地带来了高旅游收入,2019年长沙共招待国内外游客16832.61万人,实现旅游创收2018.97亿元,位列全省首位;张家界招待国内外游客8049.30万人,实现旅游创收905.6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旅游收入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远超其他产业。

反向错位区(SMI1<-1):怀化、娄底。怀化和娄底两地相较于省内其他地区实力较差,旅游市场开拓力不足,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大范围知名度旅游景区,也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且前往怀化和娄底两地的游客多为中转或短暂停留,消费水平不足,所带来旅游经济收入也相对较低。

无明显错位区(-1<SMI1<1):其余10个市州为无明显错位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上述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1)从湖南省全省来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旅游收入重心为(112°526′E,27°947′N)、旅游资源重心为(112°263′E,27°839′N)、旅游客流重心为(112°521′E,27°856′N)。其中,旅游收入重心与旅游资源重心偏移了0.263个经度,0.108个纬度;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重心偏移了0.258个经度,0.017个纬度;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流重心偏移了0.005个经度,0.091个纬度。其中,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客流重心错位情况并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旅游资源重心地理位置偏差较大。

(2)从地市州的角度看,湖南省14市(州)的空间错位程度并不相同且各具特征。在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方面,正向错位区主要是湘中地区,反向错位区主要位于湘西和湘南地区,说明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市际水平差距较大;在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流的空间错位方面,正向错位区为长沙、湘潭、娄底、邵阳等湖南中部地区,反向错位区为张家界、怀化两个地区湘西的城市,以及身处湘北的岳阳,特别是湘西地区,影响其开拓客源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在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流的空间错位方面,正向错位区仅有长沙、张家界、岳阳、株洲4市,而反向错位区为10个地级市,说明湖南省绝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旅游业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

(二)建议

为实现湖南省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措施。长沙和株洲的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旅游客流与旅游资源、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流均呈现正向错位,应当在保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树立更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张家界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旅游客流与旅游资源呈现正向错位,而旅游资源和旅游客流呈现反向错位,所以当务之急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维持旅游带来的人气以便获得长足发展的旅游。衡阳、娄底、邵阳、湘潭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客流呈现正向错位,而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流呈现反向错位,在拓宽客源、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同时,让游客从一日游转变为过夜游,提高游客对经济的贡献度。岳阳市属于资源劣势区,因此岳阳深度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产业经济的同时加大力度宣传。常德、郴州、怀化、湘西、益阳、永州旅游资源-收入、旅游资源-客流和旅游资源-客流均呈现负向错位,可见这几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相当不协调,当务之急就是思考如何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与之相匹配的旅游客流并带来旅游经济,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集聚当地优质旅游资源;二旅游资源开发时凸显地方特色,打造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文化;三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张家界错位客流
客流增多
有趣的错位摄影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缺陷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