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4-2019年我国音乐旅游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

2021-04-22彭坤杰

市场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旅游音乐文化

郭 红 彭坤杰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步在旅游业中悄然崛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音乐旅游是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交融诞生的新兴文化旅游形式之一。通览相关文献可知,国内学者对音乐旅游的研究不仅分散,且研究视角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局限,因此造成了该领域可供参考借鉴的学术文献极为有限。本文试图在搜索、整合国内有关音乐旅游文献的基础上,借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1984-2019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图表数据结合文字论述的方式,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揭示音乐旅游的研究在我国发展的历程阶段,追寻其中的研究热点与研究阶段,并提出音乐旅游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后续更加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向。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关键指标解释

Cite Space是一款针对于学术期刊研究的可视化综合文献分析工具,该工具满足多元、综合的文献网络数据分析,通过借助该可视化研究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获取对应位置及领域的研究主体内容。Cite Space软件的操作界面的主要功能键有Keywords、Author、Institution等相关研究内容。其中,Keywords代表了某研究文献中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精髓,通过借助Keywords可以快速、高效地反馈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现状①闫守轩,朱宁波,曾佑来:《十二年来我国课程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演进——基于2001-2012年CSSCI数据库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3期.。

(二)数据选取

研究发现,由于音乐旅游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因此学者们在一些概念理论的阐述上还存有一些差异,音乐旅游、歌舞旅游、歌曲旅游等一些词汇的互相使用情况较为普遍,没有较大的区分度②刘少鹏:《国内音乐旅游研究发展综述》,《旅游纵览》,2018年第6期。。因此,本文在搜索数据时,并不局限于音乐旅游单一词汇,而是以“音乐旅游”一词为主进行筛选,若文献的标题或摘要中出现歌舞,歌曲,戏曲等关键词样的音乐旅游类文献也纳入研究范畴中。纵观我国对于音乐旅游的研究,很多研究浅尝辄止,内容重复,对于后续的研究不具备很大的学术价值。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网络出版总库中的全部期刊为搜索对象,检索文献总数922篇,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1日,剔除会议征稿、卷首语、书评及其他不相关条目文献后,筛选出500篇相关文献。

三、计量结果与知识图谱分析

(一)发文作者分析

图1 音乐旅游发文作者拓扑图结构

发文作者是综述类文献的重要观测指标,通过梳理研究领域内的核心作者,可以观测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作者的研究方向。通过制作发文作者的拓扑图结构(图1),可以看出,在音乐旅游领域内,论文发表数量及合作发表机构存在合作共享情况,图谱中共有节点 27个(N=27),连接 3条(E=3),文献拓扑网络密度值为0.0085(Density=0.0085),说明各发文作者之间网络节点数量较少,连接度及密度值较低,充分说明在音乐旅游研究领域里,各作者分布相对分散,在绝大多数的研究团队中,科研领域合作方面存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不同学者带领的团队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缺乏交流,即使有合作,也是在小范围内的,频度不高的合作。其中,只有赵兴元(5篇),李春鹏(3篇)两位学者的发文量超过3篇,赵兴元来自天水师范学院,李春鹏来自海口经济学院,二人均是音舞专业的研究学者,且其余学者也大都来自音乐舞蹈专业方向。可见,对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来说,研究者背景过于单一是目前音乐旅游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科建设与交流进步。

(二)研究机构分析

各大高校、研究机构是进行科研探索、理论创新、论文发表的主阵地,因此,研究音乐旅游的发文机构有助于了解音乐旅游研究领域的整体动向和研究特征。同理,制作发文机构拓扑图(图2),可以看出,图谱中共有节点21个(N=21),连接1条(E=1),文献拓扑网络密度值为 0.0048(Density=0.0048),与发文作者分析中出现的问题类似,各个机构间的联系、交流有待加强。

通过表1可以得知,国内对于音乐旅游的研究呈现两大特点:首先从发文机构上看,发文机构前6名除了桂林旅专学校以外,其余皆是国内各大艺术类院校,与上文的发文作者结合分析可知,音乐旅游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还较为稀少,且多集中于国内各大艺术类院校,专业性较强,其余学科参与度有待加强。其次,从各大发文机构的文献发表年份来看,除了桂林旅专学校以外,其余高校的发文时间全部集中于近五年,甚至有的高校于2018年才开始对音乐旅游这一领域进行探索与研究。由此可见,音乐旅游一方面仍然为小众旅游,受到学者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研究较为稀少且年份较新,另一方面恰恰说明了音乐旅游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亟待深挖,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近三年的研究文献有逐步上升的良好势态。

图2 音乐旅游研究发文机构拓扑图结构

表1 1984-2019年音乐旅游研究机构发文量(前6)

(三)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往往代表了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对研究主体内容和研究主体的总结和提炼,对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而言,可以从文献的关键词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扩展研究范围,紧跟研究重点③韩增林,李彬,张坤领,李璇:《基于Cite 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地理科学》2016年第5期。。下图3所示的是音乐旅游研究中关键词的出现情况,拓扑图中,节点N累计有94,研究链E有138条,拓扑网络的密度值为0.0316,充分体现出关键词的联系比较紧密,说明近年来关于音乐旅游的关注焦点比较集中。从拓扑结构图3可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同拓扑图中的节点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中心度越高,与研究主题越为契合。

由表2可知,在音乐旅游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以旅游为中心,研究的前列集中在旅游开发、音乐、民间音乐、开发、传承、文化旅游、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基于这些热点问题研究,再结合具体文献进行分析。

图3 1984-2019年音乐旅游领域研究关键词拓扑图结构

表2 音乐旅游研究高频关键词

1.音乐旅游开发

作为小众而又具备独特吸引力的专题旅游一员,音乐旅游凭借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在众多旅游活动中逐步脱颖而出,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和追捧。因此,如何将具备开发条件的音乐旅游资源地建设好,形成规模,一直是音乐与旅游学界思考的头等难题,众多学者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路紫(1996)将典故之乡河北邯郸作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该地独特的文物遗产旅游资源,并建议仿照音乐旅游圣地维也纳,从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气氛的渲染、提高全民音乐鉴赏素质三方面建设邯郸旅游区,并将其打造成为东方维也纳④路紫,胡锋涛:《从维也纳音乐旅游环境创造看邯郸“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软对策》,《河北学刊》1996年第4期。。陈文丽(2012)以峨眉山佛教音乐及旅游为研究对象,充分展开了对当地相关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开拓、传承峨眉山佛教音乐,并促进当地特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⑤陈文丽:《峨眉山佛教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李娜(2013)以中原文化起源地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充分了当地音乐文化遗产的经济、文化等价值,并建议多方配合,进行合理有度地开发和利用,将河南音乐遗产打造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热点⑥李娜:《河南音乐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大舞台》2013年第4期。。宋睿斐(2017)对黄冈市试验区音乐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指出了当地音乐旅游发展的困境,并以资源观点理论为依托,对当地的音乐旅游产品开发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方针⑦宋睿斐,汪子文:《基于资源观点的黄冈地方音乐旅游产品开发及对策探究》,《旅游纵览》2017年第9期。。郑新(2018)着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揭示了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结合传统音乐的模式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传统音乐能更好的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共促旅游业发展⑧郑新:《传统音乐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民间音乐旅游

民间音乐具有悠长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兼备传统音乐的技法与地方浓郁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传承符号与标志。若能通过开发旅游业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大力推广,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董琳(2012)以上海嘉定地区富饶的民间音乐为研究对象,展开对于当地民间音乐与旅游产业结合情况的调研,深入讨论了如何对当地民间音乐进行普及推广及使其更好的促进旅游发展⑨董琳,刘朝:《嘉定民间音乐旅游现状调查报告》,《美与时代(下)》2012年第8期。。杨迪(2016)将广西三江侗族地区作为探究的目的地,阐述了少数民族音乐旅游发展的近况,探索当地民族音乐旅游的发展法则规律,为该地区的民族音乐旅游进步与发展提出创设性意见及符合实际的参考战略⑩杨迪,肖丹丹:《基于旅游产品视角的民族音乐旅游探析—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歌海》2016年第3期。。张维巧(2018)将民族民间音乐与旅游业的结合开发建议概括归纳为五点:地方政府要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旅游的基础建设;以旅游为导向发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发高质量的民间音乐产品;让音乐表演在景区常态化;促进民族民间音乐与旅游业的和谐共生⑪张维巧:《民族民间音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实践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赵兴元(2018)对陇东南民谣、民间乐器、民间舞蹈、演出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归类和统计,对当地民间的音乐与旅游资源的优缺点,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发现,当地音乐旅游资源丰饶且极具开发潜力,可以通过整合当地优越有开发价值的民间音乐资源,联合旅游业开拓陇东南地区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⑫赵兴元,韩荣荣:《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调查与分析》,《当代音乐》2018年5期,第49-50页。。陈晓艳(2018)介绍了陕西民间音乐资源的类型,阐述了陕北民歌旅游开发应用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陕北民歌的旅游满意度以及陕西民间音乐旅游满意度各维度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⑬陈晓艳:《陕西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满意度分析研究—以陕北民歌为例》,《新西部》2018年12期。。

3.民族音乐文化旅游

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音乐产生演进直至成熟的标志,音乐文化历经数年的衍变与发展已经成为各民族后代心中的精神力量源泉。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变革,拥有稳固不易改变特性的音乐文化正在受到新兴社会文化如互联网文化等的冲击,要注意的是,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就要停滞,如果处理妥当,还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因此,学者们开始着眼于将音乐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在一起,旅游业就是其中一员。刘芳(2009)着手于对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探索后表明,民族音乐文化的适当开发,能够极大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进步又能够反哺民族音乐文化,使其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地发展建议和对策⑭刘芳,李昕:《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谌春翠(2016)表明,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对小众旅游的发展具有宣传、增添游娱项目及吸引旅客等正面作用,而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则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联系已有研究进行思考,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产品研发、开拓创新、塑造品牌、加强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建议⑮谌春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音乐传播》2016年第3期。。苏军(2017)以汉中镇巴苗乡民歌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为切入点,以生态旅游为桥梁,以旅游文化发展为契机,使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以带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成长⑯苏军:《陕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以汉中市镇巴县苗乡民歌为例》,《北方音乐》2017年1期,第12-13页。。谢青(2018)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方式、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化功能、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双向作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开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针对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传承与创新旅游产业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措施⑰谢青:《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北方音乐》2018年第22期。。

(四)音乐旅游的研究路径分析

时区视图(Timezone)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清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⑱陈悦,陈超美,刘则渊:《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本文通过运用时区图可视化分析,来阐述我国音乐旅游的演进发展趋势⑲黄国荣:《在旅游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的探索》,《音乐创作》2013第1期。。如图4所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产生不断地变化。1999-2005年,关于音乐旅游领域的探索重心主要集中于单一领域,如旅游业、民间音乐,可见音乐与旅游业的融合仅仅处于初步试探阶段,该阶段的研究较为松散零碎,尚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气候。2006-2011年,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开始有意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该阶段的热点词汇是音乐文化、旅游开发、旅游文化、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等。对于音乐旅游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概念辨析、特征举例转移到了对具体地域的音乐旅游发展实际状况的探究。2012年至今,研究热点转变为开发、旅游经济、音乐旅游、旅游资源、策略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于上一个阶段,该阶段的学者们开始将两个研究领域交叉融合,以交叉学科的全新视角去解读音乐旅游的发展。对于音乐旅游的研究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针对某个区域或旅游地的音乐旅游发展而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讨论,并且将音乐旅游与经济发展相挂钩,提倡不仅要保护传承,更要宣传营销,以经济效益更好的带动当地音乐旅游产业化、规模化。

图4 1984-2019年音乐旅游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我国CNKI数据库中1984-2019年有关音乐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音乐旅游领域的发文作者主要集中于音舞专业,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较少,对于音乐旅游的推广与普及仍然任重而道远。2.研究机构的主力军仍是是艺术类高校,且对于音乐旅游的研究较为稀少,时间较新,可见对音乐旅游的研究仍然有很多潜力亟待挖掘。3.从研究热点来看,音乐旅游开发、民间音乐旅游、民族文化音乐旅游等主要问题始终贯穿于研究始终,研究学者对上述研究热点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4.纵观音乐旅游30多年来的研究重心变化,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2005年前的旅游与音乐的单一化研究,2006-2011年的音乐旅游发展中实践问题与探索研究,2012年至今的“音乐+旅游”交叉学科的产业融合探索。

(二)展望

如今旅游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音乐旅游凭借其独特的声景结合的表现形式给广大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可以预见的未来就是音乐旅游会得到飞速的发展,因此,对音乐旅游的研究也会被逐步提上日程。音乐旅游未来研究该去往何方,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重点方向:

第一,加快统一音乐旅游这一概念的基础研究。直至今日,各大学者众说纷纭,对音乐旅游的这一基础定义仍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音乐旅游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众多无法避免的误区,模糊化的定义容易使管理者不能将音乐旅游与其他旅游区别开来,自然也无法针对其特有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展,游客也容易受到误导从而导致内心的期待感受挫,这对音乐旅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尽快召集学术探讨会,众多学者专家齐聚一堂为音乐旅游下一个明确且公认的定义,也为今后对音乐旅游的进一步探索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同时,对音乐旅游的各种研究也要加速进行,为各地方形态迥异的音乐资源的开辟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助力新业态下旅游产业的腾飞。

第二,加强交叉学科领域间的交流与运用,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视域融合、方法借鉴和技术交流,为音乐旅游学科体系创设一套严谨规范的研究范式,为推动音乐旅游健康发展直至成熟⑳曹诗图,胡书玲:《对我国旅游研究的检视与反思——以《旅游学刊》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第4期。。具体而言,未来音乐旅游学科应注重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交流运用,探索“互联网+”的现代音乐旅游的新型业态模式,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学科领域与现代音乐旅游相结合,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音乐旅游宣发推广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旅游、文化音乐旅游、节庆旅游、舞台音乐旅游、遗产音乐旅游等的发展。借鉴国内外开发音乐旅游的成功经验,保护好原始村落,发掘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音乐旅游发展。

第三,应加强各国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钻研世界音乐旅游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研究方法,逐步转向,减少雷同研究,使得中国的音乐旅游研究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音乐旅游本为实用性学科,须加强研究的时效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指导音乐旅游产业的科学产出与结合。音乐旅游产业未来应围绕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预先以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报告相结合,重点突出各地区不同生产条件、人文气候、民族文化下带来的差异化、品牌化的定位,再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资源优势,整合音乐文化聚集地区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等物质资源,再以田园景色、风土人情、舞台表演、文化遗产等独特的文化内核,致力于音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品体系开发,以不同地域独有的特性魅力打造高质量品牌,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并定期委派学者专家回访,收集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学术论文或专业书籍的形式对开发地区的音乐旅游发展状况做阶段性描述,并总结利弊,陈述得失,为下一阶段音乐旅游的发展导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旅游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旅游
音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音乐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