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逐层推进

2021-04-21唐禧

关键词:深度阅读语文素养

唐禧

摘要:整本书阅读由个体自读、课内深读和课外延读三个层面构成,由课内到课外,构建多元、立体、生动的阅读样式,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个体自读,以打卡、写感受、做批注等方式,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深度阅读,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夯实整书阅读的基础;延伸阅读,通过触类旁通、迁移拓展,提升持续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个体自读;深度阅读;延伸阅读

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方法,带领班级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天地,一起共读赵丽宏的《童年河》、“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之《想赢的男孩》《五毛钱的愿望》《桥下一家人》、邹凡凡的“奇域”小说《黄花梨棋盘》,精心备好每一节整本书阅读课,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阅读疑惑,适机奖励学生的阅读成果。我们的整本书阅读主要关涉三个层面,即个体自读、课内深读、课外延读。每个层面,又可采取多种方法,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深读、由课内到课外,构建多元、立体、生动的阅读样式,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

一、个体自读:打卡、写感受、做批注,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个体自读相当于预习。将班级共读书发到学生手中,教师先不急于介绍故事情节,而是鼓励他们先自己阅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作者概况、整书目录、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等,获得对整本书的初步印象。在此过程中,我布置学生主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一)打卡

每天读了多少,有什么感受,要求学生写下来,分享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学生通过分享相互促进:读得慢的可能会加快速度,写得少的可能会慢慢增加,敷衍的可能会更认真,懒散的可能会更勤奋。这样的每日打卡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比较,在比较中进步,在比、学、赶、超中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二)写感受

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期待这些问题在阅读中能迎刃而解。通读全文之后,用几句简单的感受表达阅读之“印象初体验”——我们称之为“自我提炼感受”,再展开摘录、思考、研究,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如此,循环往复,博览群书、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古今穿越类型、少年小说、成长主题、惊险、悬疑主题、围棋文化、探索奇遇……正是这样多主题、多题材、多角度的广泛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思考走向深入。

(三)做批注

阅读实际上是与书本的无声对话,潜藏于内心的话语若不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很可能稍纵即逝。因此,我要求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精彩之处、疑惑之处、感动之处等都用红笔标注出来,并在旁边批注理由,为下一步深读打基础。

通过打卡、写感受和做批注,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有了明确方向,不会散漫无际;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有了初步的思考,不会浮光掠影。其间,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也悄然养成。

二、深度阅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夯实整书阅读的基础

整本书阅读的主体虽是学生,但是囿于阅历、学识,学生要想与文本展开深层对话,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课内深读指导可采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借助阅读导学单

阅读导学单是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的一个支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让阅读指导更有针对性、指向性。因此,阅读导学单的设计要接地气,要贴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应遵循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渐进性原则。话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需循序渐进。

例如,《黄花梨棋盘》的阅读指导,为了梳理、统整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和情节两个要素,我设计了4张阅读导学单。第1张阅读导学单侧重解读单个人物,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征。第2张阅读导学单要求绘制人物关系图表,这是第1张阅读导学单的推进,意在让学生的解读由单个人物进阶到人物关系。第3张阅读导学单要求通过进一步的阅读,用小说中的6个谜语串联整个故事情节,即聚焦情节,由阅读片段式的“意想不到的情节”推进到关注整体情节结构。基于此,第4张阅读导学单再次推进,引導学生对整篇小说进行总体观照并深入思考:再次阅读,对比阅读不同人物、评析阅读不同人物,对文本展开深度思考,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隔空对话”,思考情节为何这样设计;想象如果自己来写,会如何构思,等等。从抓取单个人物到梳理人物关系,从关注情节片段到厘清情节结构,从概括表层到思考深层、从读者角色转换到作者主体……如此,遵循认知规律,逐步深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人物、梳理故事,对《黄花梨棋盘》一书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第二,趣味性原则。儿童是活泼可爱的个体,而阅读也需要符合儿童的天性。阅读导学单的设计要充满童心意趣,切不可让复杂多样的内容成为学生阅读时的羁绊。阅读导学单的设计,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直观的图表等代替长篇大论的枯燥文字,以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供学生之间交流探讨,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思维碰撞中达成阅读目标。

例如,在《想赢的男孩》的阅读导学单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1)辛可夫很特别,请用关键词提炼他的特别之处,并写出理由;(2)给书中印象深刻的人物设计一张专属名片,向他人介绍;(3)聊一聊自己是否也有过像文中主人公辛可夫那样想赢的时刻;(4)书中的哪个片段最值得你仿写?请自拟标题并仿写。

又如,在《黄花梨棋盘》的阅读导学单,我设计了三个任务:(1)众多人物,从冯川、夏小蝉落笔追溯过去,再由方多直通未来。六个谜语是引线,串起了未来和过去,能让读者在寻找真相中了解真相,了解作者的构思与架构。请从全文中梳理出这六个谜语;(2)玄素巷、烂柯巷扣合围棋,齐越师父隐射金庸,贝塔狗扣合阿尔法狗,寻宝过程,文中处处埋伏笔,你发现了吗?请找寻文中的伏笔;(3)探寻小说内涵,那些“星星”般闪耀夜空的言行。这些任务有料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借助思维导图

为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文本,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出示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概括提炼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情节结构、环境特征、语言特点等。

例如,概括《想赢的男孩》中辛可夫的人物特點、理清《黄花梨棋盘》中的人物关系、凸显《童年河》中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展示《桥下一家人》中吉普赛民族的特色等,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读懂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水平越来越高,对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三)借助绘画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多少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此,可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入绘画,把文字表述转化成图画展示,锻炼学生由抽象思维能力向形象思维能力的转换,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读完《童年河》,学生将书中某些精彩的片段转化为图画:有的描画雪弟偷吃苹果,有的描画雪弟囚蚂蚁,有的描画雪弟追着汽车吸尾气,有的描画雪弟和唐彩彩告别……

又如,读完《黄花梨棋盘》,有的描画夏小蝉与冯川对弈图,有的描画“二一添五”小胡同,有的描画推动情节的“奇怪大叔”,有的描画“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节……

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话中有画”训练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也乐于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三、课外延读:触类旁通、迁移拓展,提升持续阅读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入乎其内”,注重阅读方法的习得和掌握,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阅读;又要“出乎其外”,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进行延伸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课外延读就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迁移到社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探究。因此,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活动必不可少。

(一)选择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展开采访

例如,《童年河》写的是雪弟的童年往事,学生必定对父母的童年感兴趣,因此,可以让他们去采访自己的父母,听他们讲的童年故事。

又如,《黄花梨棋盘》涉及很多古董,学生的家里是否存放着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呢?让他们与父母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家中的老物件。经过采访和探寻,学生还真发现了不少“古物”,如邮票、粮票、缝纫机、怀表、铜手炉、象牙三通、寿山石、木头陀螺、金脚环、古佩剑、相章、集邮册、洋币、陶瓷、茶油、刻印……学生在采访中了解过去的时代、了解古物的历史与传承。这样的话题是由文本延伸出来的,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采访记录写得有滋有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返回文本,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童年、寻古物的,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观看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电影,让学生记录感受

例如,读完《想赢的男孩》,让学生观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体会影片中的输与赢。由于课内教学深入探讨过输与赢,学生在观看影片时感触更深,写出来的观影感受真实细腻。

又如,读完《黄花梨棋盘》,组织学生观看《马未都说收藏》这一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学生边观看边做详细的笔记,由此了解了很多古物的功能和价值,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

(三)开展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调研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

例如,读完《黄花梨棋盘》之后,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更多的艺术文化。古籍的保存与修复、谜语的种类、围棋的起源、唐代棋手的故事、古代制茶之术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等待学生探寻。我让学生自主组建文社,走进大街小巷去寻访福州的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实际调研,他们发现制茶、制棋、制油纸伞、古物修复等传统手艺,有些得以传承,有些已渐渐失落。他们寻访了手工剪纸、手工扇画、手工皮革、手工面人、手工糖画,还有福州独有的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牛角梳等,拍摄了制作视频,采访了工艺传人,为福州的传统工艺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了解了传统工艺的前世今生,大开眼界,收获丰厚。重读《黄花梨棋盘》时,他们也是兴趣高涨。

(四)开展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创意写作,让学生动笔书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实,一切文学创作都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丰富的课外阅读、多彩的日常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创意写作与课外迁移的各种活动紧密相连,无论是采访聆听、观看视频,还是社会调研,都可以成为创意写作的源泉。参与上述三种活动,学生不仅去听、去看、去找,而且要去写,把所听、所看、所思转换为文字。让写作建基于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无事可写、思路混乱、结构断层、笔端枯涩等问题,让写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因为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写作过程也就得心应手。

创意写作有多种形式,如仿写、续写、缩写、改写等,是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延伸。例如,在阅读《想赢的男孩》之后,引导学生“穿越空间”,想象时代变迁,二十年过去了,那个“阳光瓶子”辛可夫怎么样了?他的生活是输还是赢?让学生以“二十年后又见辛可夫”为题,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描写二十年后的辛可夫。基于对《想赢的男孩》的充分阅读,学生的想象虽天马行空,但并非不着边际。

又如,阅读《黄花梨棋盘》时,恰好新闻媒体正沸沸扬扬地讨论“机器人战胜职业围棋手”这一现象,于是,我们让学生围绕“围棋赛中冯川战胜贝塔狗”这一话题,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类的灾难,还是福音”,要求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再如,“奇域”小说系列涉及杭州、西安、南京等古都,读完,让学生回答:你去过哪些古都,最喜欢哪一座?让他们做一回小记者,去了解手工艺人的故事和绝活,写一篇采访稿。因为前期做了扎实的阅读功课,学生写得也就轻松;因为有了趣味写作作为课外延展,学生读得就更加深刻、更有动力。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的眼光不断拓展,从关注眼前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向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把整本书读通、读透、读薄……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戴着镣铐起舞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