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增值

2021-04-21陈静

关键词:作业评价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主持人语】 当下的教育现实和有关的调研、测评结果(数据)都表明,作业(尤其是狭义的课后作业)设计和评价是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重灾区”,是造成师生“高投入、低回报”的主要因素,是教和学“减负、增效”的重要突破口。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4篇文章,便聚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评价这个话题。

——陈静

摘要:作业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仅具有承载课程价值、提升教学效果的功能,而且具有评价学习情况、指导教学决策的功能。要打破“高投入、低回报”的作业困境,获得“减负、增效”的作业突破,就要实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增值。为此,作业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作业评价必须充分指导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与评价还要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评价;减负增效

作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它不仅是学校向社会传递教育理念及评价导向的特殊名片,也是连接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纽带。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作业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教师和学生每日沦陷于“布置、练习、批改、讲评、订正”的“作业怪圈”。当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创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理念方法,探索作业设计与评价增值的实践路径,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作业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理解

《辞海》把“作业”定义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美国学者哈里斯·库珀认为,作业是由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并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作业是学生所学知识重现的一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所學的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根据以上观点可知,作业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已与教学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文所讨论的“作业”特指“数学作业”,包含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数学学习活动,不仅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也包括需伙伴、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合作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任务。其主要特征如下——主体多元: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等;时空延展:可以是线上、线下、即时、长期等;形式丰富:可以是问卷、实验、报告、图表等。其设计、完成、评价、反馈、完善等都可以依据学情、教情自主确定。

(二)价值追问

实际上,作业不仅具有承载课程价值、提升教学效果的功能,而且具有评价学习情况、指导教学决策的功能。

强调作业的评价功能,就是将作业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和手段,通过构建多元评价指标、创新多样评价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研究、调查分析、诊断评价、反馈决策等,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以及学业质量的整体提升,构成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完整闭环,达到全面发展的学科育人目标。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年第1期独家策划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现状

2012年,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代表中国的上海学生成绩优异,在参加测试的65个国家(地区)中位列第一。然而,优异成绩背后的高昂代价是上海学生平均每周课后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在参加测试的所有国家(地区)中同样位列第一,比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2014年起,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对全省范围内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实际测试内容为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知识)。从测试结果反馈报告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几项关键指标,如作业量适宜的学生比例、睡眠时间得到基本保障的学生比例、学业负担较轻的学生比例等,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笔者带领的研究团队曾对区域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关于作业设计的情况调研。数据显示,90%以上的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会选择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一练”等现成习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会选择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现成习题;60%左右的教师有过次数不多的自己设计作业的行为,且一般是为了应对公开教学、教研组任务或阶段性检测等;长期坚持独立研究、自己设计作业的教师不到5%。

而《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一书更是指出了当下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作业功能:功能单一,认为作业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作业目标:缺乏目标意识,目标指向单一,且低水平目标多。作业难度: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作业过多,而高难度的作业又远远超过学生身心特点和课标要求。作业类型:以书面作业为主,类型单一,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作业结构:作业目标、难度、类型等的分布比例不合适,设计缺乏整体性、序列性。作业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作业不多。作业时间:时间长,作业负担来自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同时指出:“教师已经为充分利用作业而付出了艰苦努力,教师在只教一个班级的情况下,每天用于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辅导、讲评的时间总计已超过2.5小时,若执教两个班,时间就会超过4小时,占据教师在校近一半的工作时间。”

此外,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重视作业的教学功能,忽视作业的评价功能的现象。很多一线教师常因缺乏对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深入研究,而使之成为教学中的孤立环节(为作业而作业),难以发挥全部价值。

三、作业设计与评价增值的实践探索

要打破“高投入、低回报”的作业困境,获得“减负、增效”的作业突破,就要实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增值。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后练习与批改、课堂讲评与订正”的陈旧模式,探索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新方法、新路径,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从结果到过程、从当下到未来,聚焦学习进步指数,指向学科育人目标。对此,我们展开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作业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目标、教学、测评彼此相符,才能保证高质量教学的落实和评估的效度和意义。”换言之,目标是教学与评价的基础,“教-学-评”的一致性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标准)的一致性。因此,作业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本应成为作业设计导向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却形同虚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不清、定位不准、把握不住,导致目标设置出现“泛化”“窄化”“常规化”等错误倾向,不仅不能发挥导向作用,反而造成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的学习能力、偏离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难点等尴尬现状。

对此,他们深入开展了依据目标设计作业的研究:首先,分解细化目标,使作业设计更容易紧扣目标,不脱离实际;其次,双向定位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使作业设计更顺应学情;最后,增设突破学习难点的目标,使作业设计有标可依,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研究过程中,他们还发现,目标、教学、评价不仅密切联系,而且相互促进:目标设置引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引领目标完善。

(二)作业评价充分指导教学活动

南京市栖霞区晓庄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开展了充分发挥作业评价功能的研究,即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学生完成情况,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数据),从而诊断学习问题,做出教学应对。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教学事件:

第一,信息与数据采集。首先,密切针对教学内容(目标)设计难度递进(或角度变换)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任务;在学生完成后,采集学生学习情况的有关信息与数据。例如,《间隔排列》一课,课前给出几幅生活中间隔排列的情境图,让学生举例表征间隔排列现象,从而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现象是否有认识以及认识到了什么程度。

第二,信息与数据诊断。根据采集的信息与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误区和难点等。例如,上述《间隔排列》一课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显示,超过90%的学生对间隔排列现象已经比较熟悉,且举例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征,但可能停留在类比迁移的感性认识层面,而未达到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层面。

第三,信息与数据决策。根据诊断的学生学习情况,思考决策教学行为,重点是设计教学活动。例如,针对上述《间隔排列》一课课前诊断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课上给出另几幅生活中间隔排列的情境图,让学生说明其排列有什么共同点,直接、快速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間隔排列的本质属性,即“两种物体”和“一个隔着一个”,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间隔排列。

(三)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

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个体的差异,以区别(分层)对待,是改变整齐划一的作业现状,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重要举措。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数学教师团队开展了体现“差异”的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主要做法如下:

作业设计在数量、难度及有无指导(提示)等方面体现出层次(区分),让学生有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中,随堂作业设计更多地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或背景中,通过设问或条件的变式体现难度及数量的层次;课外作业设计分为回顾整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实践创新、学后反思五类,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难度及数量的层次。

通过作业评价,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其中,通过预学作业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时,重点关注学生的错误;通过预学作业引导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和不解后,重点关注生成性比较强(通常在预设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张新宇.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轻摆渡,济江川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